赏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

1.诗歌为什么要描写“草盛豆苗稀”的田园景象?2.有人说诗歌第二联中的“带月”不如改为"戴月”好,你认为呢?说明理由。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22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好诗啊!千篇一律的就不讲了。讲讲个人感受:总体上恬静、自然、淡淡的厌世情绪。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虽是“种豆”,却非农民的耕作,农民伯伯一定是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勤耕细作,不允许“草盛”而“豆苗稀”的,那样就会收成不好,收入减少;而且也会被人笑话——不谙农事。所以,反正是弄着玩,消遣时间,不喜欢钓鱼、遛狗、打麻将。。。。。。就种豆咯!豆又长的没有草好,也将就,不当官他老人家都没觉得咋回事!何况这豆豆?草盛也罢,豆盛也罢,万类自由,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第2个回答  2013-12-22
1是为了表现作者的无拘无束、浪荡不羁的个性,不愿为世事束缚,“草盛豆苗稀”把我行我素的风格展现无遗
2“戴月”有一种美的意境,似是很愉快的心情,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相悖。而“带月”则是逼不得已,把辛劳、辛酸的意思渗透了进去。
第3个回答  2013-12-22
1、“草盛豆苗稀”一方面表现了诗人陶渊明厌恶官场生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草盛”“豆苗稀”寓意官场中阿姨奉承者多,而正直的官员太少;另一方面也表现了陶渊明隐居田园闲适、朴素的生活,于自然平淡中表现醇美的生活意境。
2、“带”有佩戴,披挂的意思,用“带”字更能达到一种天人合一意境,诗人把高高悬挂的月亮写得就像佩戴在自己身上的一轮明月。如果用“戴”字则失去了诗的意境,更不能表现诗人悠闲、恬适的心境。
自己的观点,只供参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