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都督”相当于什么官职?不同的朝代有什么差异?

如题所述

都督这个职位最早是汉武帝时期出现的,本来是个虚职,只有在大军出征打仗的时候,才会临时任命都督,类似于督军的意思,说的在直白一些便是监督军队用的。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滚滚历史长河中,都督的职位开始在军营中正式出现,属于军队的管理者,是具有一定生杀大权的存在。不过每个朝代都督的权利都是不一样的,从汉末的三国时期,一直延续到大清王朝,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变动。

汉末三国时期

都督正式出现的时期便是汉末三国那会,那时候都督不过是一个虚名,根据战役的大小以及兵丁的多少,分为帐下都督、部曲都督、持节都督三种。前二者呢说白了就是那种,带个几百人剿匪的偏将,毕竟只是临时带队的,回来之后继续各司其职。直到持节都督的出现,才彻底开拓了这项职务具有实权的先例。

    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大汉的江山基本是宣告“破碎”了,各地的诸侯纷纷拥兵自立,而当时朝廷上的一些世家豪强,却并不想将这块肥肉拱手让人,于是以袁绍为代表的“都督军团”出现了,为了笼络各地豪强诸侯,纷纷以某某都督的称号赐封他们,名义上是监督一方,实际则是封疆大吏一般。魏武帝时期,曹操坐下的都督,是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为基础,建立军事基地镇守四方,并在军事基地中设立督区,然后督区中的都督职位,一般都是手握兵权的。

两晋南北朝

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都督的职位更是得到了一定的优化,总共分为上、中、下三等,分别是使持节、持节、假节。不小小看了使持节,那可是监督掌管一方兵马的存在,其官职地位仅次于太守和宰相,对于这两者以下的官员,直接有先斩后奏的权利。

而行军时期的大都督,甚至在外面打仗的时候,若是太守“不听话”,直接就能就地斩杀,不过一般大都督都是皇帝的近臣,或者有血脉关系才能给予,普通的将领就别妄想了。但即便就是持节,权利对于普通人来说,依然不小,可以杀没有任何官职的人。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的都督是有史以来“最不值钱”的,行军打仗的时候,一般会设立行军总管的职位。至于都督则很少有人提及,只不过到了后来,更改建制的时候,才将总管府变成了都督府,可总管还是总管,与之前的那些都督手中权利相比,几乎是“八竿子打不着”,甚至在大唐盛世那会,还撤掉了很多都督府,所以隋唐时期的都督就那么回事。

宋元明清

到了宋、元、明、清初时期,都督的权利又开始渐渐的复苏了,就拿朱元璋那会来讲,都督手中握着的都是兵权,所以抛却皇室的人能任命大都督之外,其他人想都不要想。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在夺得天下之后,想方设法的分离都督们手中权利的原因之一,兵权太集中容易出事。

这种制度一直持续到了大清王朝,就好比清宫剧中常见的两江总督,那就是都督的一种,为什么朝廷一品大员去了,人家都不带鸟的,手里有兵权!去了人家的底盘敢闹腾,直接就地制裁。不过在乾隆盛世那会,乾隆皇帝兴许看到了某些弊端,于是直接给废除了。直到了民国时期的袁世凯,才又开始把都督这个职位搬出来,可好景不长,袁世凯的皇帝梦最终被破碎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1
隋朝大都督职是武官军衔, 北宋都督是亲王担任 ,南宋时是军事首长的加衔 ,元朝时,设大都督府负责统辖诸部及地方军 ,明朝初年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 ,清朝初期,都督亦为军事首长的加衔,后来被废止。
第2个回答  2019-12-21
相当于现今公务员体制的部级正职,省级正职:三至四级公务员。都督是中国历史上的中国古代军事指挥官官名。最初是军队中的监察官,与监军相同。在魏晋之后演变为统领军队的军事长官之职。突厥语与蒙古语中的脱脱一名来自都督。
第3个回答  2019-12-22
都督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要看是什么朝代的都督。如果是明朝的都督,便相当于军区的司令或是相当于现代的方面军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