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历史学系42岁女教授去世,人生事业和生命到底哪个更重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26

2020年过完国庆才两天,复旦大学却传来了让人震惊的消息,年仅42岁的历史系女教授、博士生导师司佳居然去世了,这么年纪轻轻,正好是干事创业的好时期,居然在此刻离开了,确实是英年早逝。在生命面前,其他的一切都显着十分脆弱,没有生命再高的事业也不算什么,有了生命,才会让你的事业走着更高、更远。因此,在人生事业和生命面前,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一、司佳的个人情况

司佳出生于1978年,也差不多是80后了,上海人。复旦大学本科,2001年复旦大学硕士毕业,2006年博士毕业,2007年聘请为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2016年晋升为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学术上具有很少的造诣,国内外顶级期刊发布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多部,承担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难看出,司佳确实是一个女强人,在学术界做出的贡献也是杰出的。其主要的学术代表作有《英语在中国的传播:使用者、历史文本及语言景观》、《近代中英语言接触与文化交涉》等。在相关介绍方面,并没有报道司佳去世的原因。

二、如何看待人生事业和生命的重要性

从司佳的简历来看,司佳是中国绝大部分年轻人的偶像,像这么年轻居然是复旦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三十岁不到就是复旦大学的副教授,四十岁不到就是正教授。这些荣誉随便拿出来一个都是现在高校的博士生奋斗一辈子的目标。如果要在复旦大学这所名校立足,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否则就不可能让你立足。在复旦大学,还有很多年纪大的教师可能副教授都不是,更不要说正教授。就拿普通的一本院校的大学来说,绝大部分的大学老师奋斗目标就是副教授,而这个副教授解决可能要等到快要退休。


为什么这么多人混不到副教授,很明显就是学术上面没有取得成绩,并不是每一个大学老师都像司佳教授如此勤奋,科研成果出了如此之多,随便拿出几个国家社会科研基金都能砸死他们。取得这些成果并不是信手拈来,这些都是通过翻阅无数参考文献,特别像历史这样的学科,更是要其饱读中外历史,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取得一切的成绩都是奋斗出来的。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人临死之前,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让自己的生命在延续,在死亡面前,不管你是有钱人、当官的,还是普通老百姓,死亡对其都是公平的,再多的钱也无法买到生命。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是存在制约作用。一个人奋斗到了一定阶段,或许你的生命已经透支完了,剩下的就只有懊悔。所有说人在年轻时候要奋斗,当然也要注重生命,不能让自己的生命不断透支,这样的生活是不值得也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