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家、吃货和老饕的区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美食家在我看来是一个很不接地气的称谓。比方说北大路鲁山人(日本最有名的厨师和美食家之一)曾经说:“我不会让我的员工在外面的餐馆吃饭,再饿也要办完事回来吃,因为吃了比他们手艺差的厨师做的菜自己的手艺也会变差。”另一个例子是他在《日本味道》中说他哪怕是吃一块豆腐也会自带漆器碗筷。

美食家很多都是有强迫症的,他们不会觉得哪道菜可以接受就给个好评,而是每一口都很有针对性地去吃。比如第一口吃味道,看下是不是有什么味道被掩盖住了或者有什么味道特别明显;第二口吃质感,比如一块牛排,从下刀那一瞬间就能感受到柔软程度,吃进嘴里就能感受到油脂的含量,就算只看纹路也能轻松辨别出牛排的位置;第三口可能就要配个酒了,看一下这款酒的单宁有没有cut掉牛肉的脂肪,也同时是对侍酒师选酒的考察。餐酒搭配也同样是美食家的重点,比如一杯82年的拉菲配一块西冷牛排就不太合适,因为82年的拉菲的单宁已经很柔顺了,去不掉这么多的油脂,但是beef capaccio(生牛肉沙拉)配起来就不错。所以一个美食家在试菜的时候精力会非常集中,其实还是很有目的性的。那种只会说“入口化渣”的人最多只能算作娱乐节目主持人,可能就是大家常说的——老饕级别。

在我的理解里,美食家是有风骨的,在任何行业被称之为“家”的人都得德艺双馨,不能说我收了你的钱我就写你的好。美食家也是人,也是要生存的(况且别人生活开支也高),收钱也无可厚非,但是有的钱是收不得的,收下了就要做好准备被人喷,婊子立牌坊这事自古不能两全。

教我烹饪法的老师曾经对我说,他以前在Alain Ducasse的餐厅工作,也和OBE共事,那些越出名的厨师面临的挑战就会越多,见的大风大浪也就更多。米其林的评委不是人人都能当,哪怕你天天骂他没舌头也没用,别人的知识储备就是广。“他们看着你烤的龙虾渗出来的汁,你中途刷了几遍黄油心里都有数。”老师这么对我们说,我至今深信不疑,因为在好的厨房实习过之后看着别人朋友圈po的照片我就知道那家餐厅到底有没有用心——“你的罗文生菜切口处发黄了,证明至少在冰箱里放了三天,对吗?”

在我眼里,美食家和吃货的区别是赛车手和出租车司机的区别。放上一张我心中的美食家的照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9

我对美食家这称号没有什么感觉, 陆文夫笔下的朱自冶可能是一般人常规认识的美食家。会吃,识味,理论一套一套的,但是不会做 还是更喜欢“吃主儿”这个称呼补充:光说我自己想法了。忘了回答楼主问题美食家一般是别人“加封”的,很少有人自称为美食家但是吃货就是自己封的了,以示自己比较喜欢吃,或者比一般人懂吃,貌似自嘲,实际还是想让人称为美食家的(这里并没有看不起哪位的意思)老饕介于这两者之间吧。像上面提到的老饕漫笔,赵衍在取这个书名的时候我相信多少有些自嘲的意思在里面,但没有一定的水平也不配称为老饕,最起码说也得是吃过见过,能说的出来哪有好吃的,那能吃的好……还有,有了美食家这个名头吃东西是不是和胖翻译一样了:老子在城里吃馆子都不花钱但是原因不太一样吧,还是想让此美食家留下一两句好评为饭馆子扬名吧其它那两种估计还是自己踅摸着去找好吃的人多比如大众点评网上官方请的托应该属于美食家,自己发现馆子不错发个感慨属于老饕,看点评去吃的就是吃货了^_^(请注意,我并没有抨击美食家们的意思,只是比如说……)不了解的可以看 吃主儿,老饕漫笔这两本书 下摘录吃主儿一小段我这三位至亲都是“吃主儿”,做东西讲究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有条件时做,没条件时创造条件还要去做。做出来的东西可能不是名馔,但绝对是美味。  美食家似乎都可以称之为“吃主儿”,并且是其中的佼佼者。其实不尽然,因为“吃主儿”必须具备三点,就是会买、会做、会吃,缺一不可。  “吃主儿”之所以称之为“吃主儿”,是因为他不甘心于道听途说,不甘心于人云亦云,不甘心于先入为主。  “吃主儿”,讲究不糟践东西,每天做饭时若有蹬下来的肉皮、剔下来的骨头、剁下来的鸡爪子、鸭翅尖,剥出来的鸡鸭内金,吃西瓜、南瓜留下的西瓜子、南瓜子以及剥下来的橘子皮都没有一扔了事的习惯。一定是想方设法把它用上,一时用不上的,也要妥善保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第2个回答  2017-10-29

本来吃(注意是吃本身而非评论)就是一个毫无标准的事情。写食评混饭的,主理一个美食媒体的跟真的开餐厅的都不一样,虽然按照外界标准都牛逼了,都可以称“家”了。蔡澜还家呢,蔡澜在香港推的餐厅没一个能有惊喜的。本质只是萨丕尔-沃尔夫假设的一个例证。语言居然真的决定了修辞所代表实体的对象,而不同回答中的不同理解确实是意义的延伸了。英文说好听点用gourmet说随意点用foodie,本质上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