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卧位是指什么?

如题所述

【知识概述】卧位是指患者卧床的姿势与位置。正确卧位,不但使病人感到舒适,而且能够减轻症状,方便检查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主要分类】临床常用的卧位有:平卧、侧卧、俯卧、半坐卧、坐位、膝胸卧、头低脚高位、头高脚低位等。
1平卧位(仰卧位)。即病人采取自然仰卧,这是常用的体位。病人平卧时,头下放一枕,两臂放于身体两侧。对于昏迷病人头应偏向一侧,使口腔分泌物易于流出,防止吸入呼吸道。长期卧床的病人,膝下垫一软枕,以保持生理自然弯曲,使病人感到舒适。对病人进行腹部检查时,两腿应屈起,以便松弛腹部肌肉,便于检查。
2侧卧位。病人侧卧,两臂自然放置,下腿伸直,上腿屈曲,并在胸腹前和背后垫一软枕,增加病人的舒适感。侧卧位可减轻身体对骶骨的压迫,预防褥疮。侧卧位常用于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如灌肠或臀部肌肉注射)。
3俯卧位。病人腹部着床,头偏向一侧,两臂弯曲放于头的两侧。腹部及膝下各垫一软垫,使病人舒适又不影响呼吸。俯卧位适用于不能或不适于仰卧或侧卧的病人。如背、腰、臀部有疮伤的患者。
4半坐卧位。病人平卧,床头抬高30~60°,双手下各垫一软垫,膝下摇起支架并垫一软枕,使病人体位舒适不能下滑。没有特制两用三截床,可采用棉被靠背法:取棉被1~2条,折成长方形放于病人背后,膝下垫一软枕。此种卧位,可减轻长期卧床病人的疲劳与不适,减轻病人呼吸困难,帮助腹腔及盆腔引流。患有胸部疾病(肺部感染、损伤及心力衰竭等),采用此卧位可以减轻内脏对横膈和心脏的压力,有利于呼吸,减少下肢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头颈部手术后取半坐卧位,可减少头部压力和出血。腹部手术后,可使腹直肌松弛,减轻伤口缝合处的张力及疼痛,有利于愈合。
5坐位。扶病人坐起,支起床头或用棉被支托病人的背部。为使病人舒适并节省体力,可在床上置一小饭桌,桌上放一软垫,病人两手臂放于桌上,让病人伏桌休息或稍坐。此种卧位适用于久病卧床体弱的病人或高度呼吸困难的病人。
6膝胸卧位。病人俯卧,两腿屈起成直角,臀部抬高,两臂上伸抱头,胸部紧贴于床上。此种卧位常用于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矫正子宫后倾及胎位不正等。
7头低脚高位。病人平卧,然后将脚下床头垫高,使床面与地面成15°角。常用于下肺叶支气管扩张时的痰液引流及骨牵引等。
8头高脚低位。病人平卧,将床头抬高15°左右。此卧位可减少头部充血和血肿,降低颅内压力,适用于脑出血或脑外科手术后病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