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这啥意思?

如题所述

    借米不借柴

简单来说是因为米可以用容器来衡量借出数量,而柴却不能用来衡量,家里没柴火,只能说明这家人很懒,大家都不愿意和懒人打交道。

2. 借衣不借鞋

在以前穷人穿不起衣服是很正常的事情,因此经常有借衣服事情发生。但鞋子也叫“孩子”,没有人愿意外借自己的孩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8
借米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但是在农村只要勤劳肯干一定不会说连柴都捡不到。所以连柴都需要靠借的人,一定有很多坏毛病。而鞋子呢,一般都不喜欢别人穿自己的鞋吧,自然就没人愿意外借的。
第2个回答  2020-09-17

借米是救济人,是为自己积福,所以一般人都不会拒绝。但是柴遍地都是,只要自己肯努力,都能去打柴。古人救穷,但是不救懒。不借鞋,是因为每个人的尺码都不一样,很难找到合脚的。加上鞋子要走路,给人弄脏弄破了也不好还。

古时粮食收成全看天气,所以借米救济人,人们都会借。但是,柴遍地都是,只要愿意都能找到柴。鞋子也是如此,古时多是编制的草鞋,只要愿意都能做。可有些人偏偏向你借米后,还想借柴,借衣后,还要借鞋。帮穷不帮懒,别用你的善心,去纵容那些贪婪的人。

别让善良,助长了贪婪千万别让你的慷慨大方换来得寸进尺,别让你的善良,助长了贪婪。当你发现善良助长了对方的贪婪时,别忘了告诉他:“善良是一种选择,不是一种义务。”别用善良,去纵容恶人。

善良没有错,它是世间最美好的品质,美好的东西总会被人觊觎和伤害。错的是那些没有良知的恶人,而你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这才是善良的前提。别让善良,被恶人泯灭。作家李蔷曾说:“最大的善良,是敢于在受伤后,去相信下一个人。”

别忘了那句:“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做人,一定要有良知,才能不愧于天地和自己。你只需要让良心,变硬一点。世态炎凉,但仍希望你告诉自己和周围的朋友:请你务必善良,顺带一点锋芒!



第3个回答  2020-09-18

 俗语很多时候都是大家约定俗成,口口相传的,平常大家也就是口上说说而已,并不会仔细想其中所蕴含的意义。但是俗语也是有很多学问和讲究的,如果没有深刻含义和寓意,那么老一辈的人也就不会坚持把这些说法都传下来,代代相传。




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从字面上来看柴火就是山间田野里都随处可见的木头,这究竟为什么不能借呢;而相反粮食更珍贵,却为什么反而可以借给别人呢?
从字面上来讲“柴”和“财”是同一个音。向邻居家里借柴,这样不也就代表着把别人家里的“财气”都统统借走了吗,而古人的封建思想是很忌讳这些的。而且在古代木柴是很重要的,老话说“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柴在其中是排在第一位的,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从有借有还这一层面来说,借米是可以测量多少的。但是柴却不一样,不方便去测量,还多还少都不好。


还有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帮穷不帮懒的道理。因为只有特别懒的人才会因为不去捡柴,从而缺少柴火使用。再说了这样的的人借柴出去也不会还的。
在有很多地方的方言中,“鞋”字和“孩”同音,借鞋子就是借孩子,这样寓意不好。再说了古人对于鞋子是十分重视的。

鞋是穿在脚上的,有些人的脚是汗脚,可能还有脚气,借出去难以过心理那一关。拿回来会总感觉自己鞋子有味道,穿着不舒服。

第4个回答  2019-09-17

可以借米给你,但不借柴,借柴说明你懒,也做借财谐音,借财是不可以的。在过去鞋子比较珍贵,自己可能都没得穿的,衣服可能有几件,所以借衣不借鞋,鞋也做孩子谐音,子孙后代是不能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