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分别讲了什么和什么读书的故事?

请快速解答。谢谢!

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分别讲了车胤和李白读书的故事。

1、囊萤夜读

晋代时,车胤恭敬长辈,懂的知识又多,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是可以勉强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2、铁杵成针

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扩展资料:

类似于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这样形容学习刻苦的成语:

韦编三绝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

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

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

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14
“囊萤夜读”讲了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 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 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 子里背一篇文章, 忽然见许多萤火虫飞舞。于是就产生了把许多萤火虫聚集在一起产生亮光,用来照亮读书的想法。由于他勤学苦读,最终学有所成。
“铁杵成针”讲的是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有一天,他看到一个老妇人在磨一根大铁棍子。就问她是做什么用。老太太说是为了做一根针。李白认为这么大的铁棍要磨成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老太太就是,只要我还活着,长年累月地磨,总有一天会把它磨成针的。李白受到启发,从此持之以恒地读书,最终成了一位伟大的诗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6-16
囊萤夜读讲了晋代车胤小时候家贫,点不起灯,晚上把萤火虫装在纱布袋子里,刻苦读书的故事。铁杵成针讲了李白小时候不爱读书,遇到一个拿着铁杵要磨成针的老婆婆,受到其精神感召,而努力读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