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公众科学素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如题所述

所谓科学素养,指的是“对科学知识、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我国从1996年开始调查公众科学素养,迄今已进行了五次。从五次调查结果来看,除了第二次比首次调查其比例有大幅度提高外,此后的几起基本上没多大变化,反映出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并没有随经济增长而同步提升。
公众科学素养与经济增长的不协调,其背后蕴涵着一个深刻的“悖论”,这就是,这些年,我们的经济有了快速增长,但社会却没有与之同步发展。这特别体现在我国农民的科学素养上。本次调查显示,在城乡、不同经济发展地区、性别、教育程度等方面,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是不一样的。比如,从学历来看,不同文化水平的公众达到科学素养基本水平的比例依次为,初中1.5%、高中6.2%、大专10.7%、大学及以上13.5%,而小学以下文化水平的公众能够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为零。再从城乡看,城市居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为4.1%,农村居民为0.7%。由于农村地区居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文盲和半文盲大量存在,加上庞大的人口,可以看出,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水平不高,主要是农村拖了后腿。而农民之所以科学素养低下,一个主要的原因又是农村地区社会事业落后,许多农民没有接受起码的教育。
  公众科学素养与经济增长不协调的另一个因素是,我国公民迷信程度相当严重。调查显示,现在仍有高达26.6%的人相信“相面”;22.3%的人相信“周公解梦”,20.4%的人相信“求签”;14.7%的人相信“星座预测”;4.8%的人相信“碟仙或笔仙”。其中,真正相信迷信者占13.3%。迷信越多,一方面说明对科学知识所知不多;另一方面,也与社会存在各种不公平现象有关。
  上述分析告诉我们,科学素养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内在的关系。目前我国经济水平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要提高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基本的理性精神和规律意识的国民群体,从根本上来说,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但从目前以及今后相当一段时间来看,影响我国公众平均科学素养提高的因素主要在农村。农村社会事业的落后,教育的不发达,都制约着农民素质的提高。所以,要提高我国农民的科学素养,关键是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他们的受教育水平。这是我们一个长期的任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30
1、①“十一五”期间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只相当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年前的水平;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公众科学素养关系到劳动者的素质,影响企业技术进步、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影响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③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良好的科学素养可以使消费者避免盲从、科学理性消费,促使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2、①科学精神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公众是否具有科学精神,关系到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关系到社会的变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7-30
公众的科学素养高,有利于发展实体经济,增强经济抗风险能力,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