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饮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指柳永的那些小故事

凡饮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指柳永的那些小故事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这是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对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评价。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应是耀眼的明星之一。或许在那个年代,柳永的词就像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当然,其水准远远高于流行歌曲。只是作为柳词流传广度的一个比喻。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是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后人有“晓风残月柳三变,滴粉揉酥左与言”的谑语。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只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柳永在受了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生活。由于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妓们的鼓舞之下,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才创作出大量适合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写离别之情。词人离开汴京,与恋人作别,在深深的离愁中融入自身遭遇的感慨,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词的上片描写情侣临别之际的场面和情景。以寒蝉、黄昏、秋雨渲染送别的环境。“寒蝉”点明季节,直贯下片的“清秋节”;“长亭”二字以地点暗喻别情。“寒蝉凄切”声声入耳,长亭送晚,凄神伤怀。词人更以“骤雨初歇”来挽合情景,使这三句即景抒情深曲有致。原本兰州待发,离人即将远去,却因一场不期而至的秋雨延宕了分手时刻。这一延宕,把离愁别绪酝酿得更加深浓。因而,既已骤雨初歇,立即兰州催发,而接下四句,就能缠绵委婉地透露出离人复杂微妙地内心活动和越发难舍难分地情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送、别双方形象地刻画,高度集中、凝练,更加真挚、动人。可以想象,在纷乱无绪之时,纵有千言万语也只能流露在泪眼目光里,否则就极其虚假了。“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则用点染地手法,以“念去去”点明此一去山高水长,人别离冷落凄清,以“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渲染离情。南行千里,烟波浩渺,楚天空阔,而行旅孤单,前路难卜,如此情景相融,自然遇合,正烘托出离人空虚、寂寞和茫然地心境。

下片设想别后情景,伤别而适遇清秋,更增感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此一“愁”字既关景,更关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景中含情,向来被视为最能代表柳永词风的名句。远行人无疑只能借酒浇愁,一旦酒醒无异愁醒。此时放眼四望,既不知身处何处,又形单影只,“晓风残月”时分的景象还特别凄清,更令人黯然魂消。可谓句句写景,句句动情,委婉曲折,含蕴不尽。接下四句转而言情,遥接“无绪”意脉,放笔直下。只一句“良辰好景虚设”特笔点醒,即由“今宵”推想“经年”,由“千里烟波”联想“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进而到“更与何人说”,层层推进,使上下片一气贯注,浑然一体。实乃状写离情的经典之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