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用力 久久为功是出自哪里

如题所述

这两句话并非出自一处。

后半句“久久为功”出自《史记》里的《礼书》篇,原文为:“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围绕着坚定的目标努力踏实的做事,要有长久的毅力,做事要持之以恒。守正,即为坚定目标;笃实,即为踏实做事。而久久为功,即为长久的坚持。

而前半句“绵绵用力”是后来的人在使用前面这句话时,根据其含义为其添加的句子。既然要脚踏实长久的做事,那稳稳地、持续地用力自然是很有必要的。

扩展资料:

《礼书》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讲授古代礼乐文明的发展与衰退的史实。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或前135年—?),夏阳(在今陕西韩城西南)人。出身史学世家,父亲司马谈官至太史令。司马迁十岁时随父到长安,先后求学于董仲舒和孔安国门下。二十岁开始游历名山大川,所到之处均考察风俗,采集史迹传说。

继承父亲太史令的职位后,司马迁得以饱览朝廷藏书,又随汉武帝到各地巡游,增长了见识;他同时开始着手整理史料,以完成父亲写一部“名主贤君、忠臣死义之事”的通史的遗愿。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出征匈奴时因友军接应不力身陷重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司马迁因上疏为李陵辩护触怒武帝,被处以宫刑

受此大辱,司马迁愤不欲生,但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决心“隐忍苟活”。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完成了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礼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5

这句话的原句并不是这样,原句是出自《史记·礼书》——“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这句话中,守正,就是要有主心骨;笃实,就是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就是要有的定力,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绵绵用力是后人根据古文而改的,并不是原文就有。在政府工作下的讲话中,经常使用“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来呼吁干部们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办事。

扩展资料:

       《礼书》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讲授古代礼乐文明的发展与衰退的史实。

作者司马迁,夏阳(在今陕西韩城西南)人。出身史学世家,父亲司马谈官至太史令。司马迁十岁时随父到长安,先后求学于董仲舒和孔安国门下。二十岁开始游历名山大川,所到之处均考察风俗,采集史迹传说。继承父亲太史令的职位后,司马迁得以饱览朝廷藏书,又随汉武帝到各地巡游,增长了见识;他同时开始着手整理史料,以完成父亲写一部“名主贤君、忠臣死义之事”的通史的遗愿。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出征匈奴时因友军接应不力身陷重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司马迁因上疏为李陵辩护触怒武帝,被处以宫刑。受此大辱,司马迁愤不欲生,但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决心“隐忍苟活”。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完成了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礼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3
《史记·礼书》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意思:守正,就是要有主心骨;笃实,就是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就是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绵绵用力是后来改加的,不是古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1-03
这句话的原句并不是这样,原句是出自《史记·礼书》——“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这句话中,守正,就是要有主心骨;笃实,就是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就是要有的定力,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绵绵用力是后人根据古文而改的,并不是原文就有。
第4个回答  2019-12-22
这个还真是不是很清楚?没有听过这两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