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教案作者

如题所述

【教学目标】
1、 深情诵读,疏通和落实本文的重点文言字词及知识点。
2、 品味语言,理解和学习本文中的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及写作特色。
3、 把握文意,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重点】
1、 疏通和落实本文的重点文言字词及知识点。
【教学难点】
1、理解和学习本文中的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及写作特色。
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新建阿房壁未干,沛公兵已入长安。帝王若竭生灵力,大业沙崩固不难。”这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一首咏史诗。诗人借阿房宫的兴废告诫君王要爱惜百姓,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而与胡曾处于同一时代的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则也选择了阿房宫作为他讽时刺世的一把利刃,那么在杜牧的名篇《阿房宫赋》一文中,杜牧又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观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杜牧,学习《阿房宫赋》。
二、 初读文本,解决字音。
要求:
1、学生自由朗读,通过工具书解决都不准的字音。
2、 让个别学生朗读,教师做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准重音、读出感情。
3、 教师范读、播放录音,个别学生再读。最后全体学生齐读。
骊(lí)山 廊腰缦(màn)回 囷囷(qūn)焉 矗(chù)不知其几千万落
不霁(jì)何虹 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 辇(niǎn)来于秦 朝歌夜弦(xián)
明星荧荧(yíng) 梳晓鬟(huán)也 辘辘(lù)远听 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 剽(piāo)掠其人 鼎铛玉石(chēng) 锱铢(zīzhū) 弃掷逦(lǐ)迤(yǐ) 架梁之椽(chuán) 在庾(yǔ)之粟(sù)粒 瓦缝参差(cēn cī) 直栏横槛(jiàn)管弦呕哑(ōu yā) 戍(shù)卒叫
三、 再读文本,疏通文意。
要求:学生六人一组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根据课文下方的注释,利用工具书逐段疏通文意。六人分工合作,找出并解释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最后整合翻译整段文意,同时提出疑难点,寻求教师帮助。
1、 第一自然段
(1)重点实词
① 六王毕,四海一 毕:完了,结束。
② 骊山北构而西折 构:动词,架木做屋,引申为建筑。
③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抱:适合,随着。
④ 盘盘焉 焉:……的样子。
(2)古今异义
① 直走咸阳 古义:跑,奔,此处解释为趋向;
今义:多指行走。
②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古义:座,所;今义:下降,衰败。
③ 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古义:指宫室建筑结构错综复杂精密。
今义:常用来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
④ 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指天气(雨雪阴睛)的意思;
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3)词类活用
① 六王毕,四海一 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② 蜀山兀,阿房出 兀:形容词作动词,指山上的树木被砍伐光了。
③ 骊山北构而西折 骊山:名词作状语,从骊山;
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④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腰、缦:名词作状语,像人腰一样,像绸子一样。
⑤ 蜂房水窝 蜂房、水窝:名词作状语,像蜂房、水窝一样。
⑥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云:名词作动词,出现了云;
龙:名词作动词,出现了龙。
⑦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虹:名词作动词,出现了彩虹。
⑧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响:动词作名词,歌声。
(4)小结
第一段介绍了阿房宫兴建的时代背景、总体规模和布局精巧、构造奇美的建筑风格,以及宫中的歌舞之盛。进而铺叙阿房宫的雄伟壮丽。
2、 第二自然段
(1)重点实词
①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荧荧:明亮的样子。
② 杳不知其所之也 杳:无影无声,形容声音的遥远。
③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态:指姿态的美好;妍:美丽。
④ 弃掷逦迤 逦迤:连续不断。这里有“到处都是”的意思。
(2)古今异义
①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
今义:筹划、计划或组织。
(3)词类活用
①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辇:名词作状语,坐辇车。   
②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歌、弦:名词作动词,吟唱、弹奏。
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  
③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收藏,经营,精英:动词作名词,皆译为金玉珠宝等物。  
④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鼎、玉、金、珠:名词作状语,把鼎,把玉,把金子,把珍珠。
铛、石、块、砾:名词作动词,看作铁锅,看作石头,看作土块,看作沙砾。
(4)通假字
 ①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缦:通“慢”。
(5)特殊句式
①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判断句
②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判断句
③ 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定语后置句
(6)小结
第二段写了宫人的来源,写宫人的生活情境,以及宫人的悲惨命运来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设伏。
3、 第三自然段
(1)重点实词
①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心:心意,意愿。
②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纷:多,繁华;念:顾念。
③ 奈何取之尽锱铢 奈何:怎么,为什么。
④ 多于南亩之农夫 于:比;南亩:田间。
⑤ 多于在庾之粟粒 庾:露天的谷仓。
⑥ 戍卒叫,函谷举 举:被攻占。
(2)古今异义
① 可怜焦土 古义:可惜;今义:怜悯。
(3)词类活用
①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极:副词作动词,极尽。
②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日:名词作状语,天天地。
③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焦土:名词作动词,变成焦土。
(4)特殊句式
①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判断句
② 戍卒叫,函谷举 被动句
③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状语后置句
(5)小结
第三段铺写了秦王的骄奢淫靡,滥用民力,以致众叛亲离,导致了农民起义,进而走上了自取灭亡的道路。指出秦必亡之命运。
4、 第四自然段
(1)重点实词
①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如果。爱:爱护。
②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传递。为:做。
③ 谁得而族灭也 得:能够;哀:哀叹。
④ 秦人不暇自哀 不暇:来不及。
(2)词类活用
①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名词作动词,族灭。
②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3)特殊句式
① 秦人不暇自哀 宾语前置句
(4)小结
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谏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辙。
四、全文内容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熟读全文。
2、归纳整理本文中的文言字词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