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1、笔法多变

行书的用笔与楷书大同小异,但由于行书的书写节奏比楷书快。下笔、收笔、转折多顺势而为,灵活多变、各有千秋。其主要表现在藏露结合,露锋居多。如“列”;方圆兼备,圆笔为主,如“觞”;提按明显,节奏感强,如“亦”,“足”等。

2、活泼有神

写楷书,一笔一画,起止分明。而写行书的节奏比楷书要快,往往会随着笔势很自然而然地带出一些附钩或者连接前后笔画的牵丝。但由于这种附钩或牵丝的呼应和牵引,反而加强了笔画与笔画,字与字之间的联系,显得更加生动活泼,贯气有神。如“是”、“能”、“无”、“茂”等。

3、书写便捷

楷书笔画一笔不苟,横就是横,竖就是竖。而行书为了书写便捷和美观,对楷书的某些笔画或某些部位可以进行简省或变化。或以点代横,或以点代竖,或以点代撇,或以点代捺。如“老”、“竹”、“流”、“未”等。

甚至一笔带过,省去个别的偏旁或笔画,如“迹”、“事”等。有些字还改变了原来楷书的书写笔顺,如“至”、“若”等。当然这些变化是由古代书法家通过学习和实践经验而总结出来的,减省变化有一定的规律,自己不可随意从事。

4、结体多姿

结体多姿又是行书的一个特点。工整的楷书也最忌“上下方整、前后齐平、大小雷同”,更何况是书写自由、活泼有神的行书。行书往往打破了楷书的横平竖直,端正平稳的严整性。

在结构变化中取得平衡,在字形变化中求得统一。即使在书写同一个字时,也要力求变化,不能雷同。如《兰亭序》中的20个“之”,或大或小、或侧或正、或仰或俯、或长或短、或楷或行或草,千姿百态,极尽变化。

扩展资料:

书的书写要领:

1、要掌握好行书的基本笔法。笔法是构成书写的主要因素,学习行书首先要从简单的笔法开始,在提、按、起、落、收、转等各个笔法上多下功夫,掌握要领,打牢基础。

2、熟悉点画的书写规律。行书的点画很多,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尽量多记、多练,为进一步书写提供能力。

3、多看多画。多看就是多看帖,看古人是怎么写的,包括点画、结体、字形等,加深记忆性的概念。多画就是在初学阶段,不要急于提笔书写,而是用手指对着字帖画,养成书写习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20
  行书的特点具体应该分两方面介绍,分别是结构特点和运笔特点,具体如下:
  1、
  用笔特点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不像楷书那么工整,也不像草书那么奔放;如果楷书像人的坐,草书人的跑,那么行书就是人的行走,因为行书比楷书随便些,可以写得快,又不像草书潦草的让人看不懂,所以最受到人们的喜爱。 行书大概在魏晋时代就开始在民间流行了,被称为「书圣」的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创作了大量的行书作品,长期以来价倍受人们的喜爱。行书没有严格的书写规则,写得规矩一点、接近楷书的,称为真行或行楷;写得放纵一点、草书味道比较浓厚的,称为行草,行书写起来比楷书快,又不像草书那样难以辨人,因此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的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的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牵丝。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行书的用笔有以下几个特点:
  [1]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
  [2]以欤侧代替平整;
  [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
  [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的呼应;
  [5]以圆转代替方折;
  2、结构特点
  大小相兼。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
  浓淡相融。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么草。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2
行书:行书是楷书的快写,相传始于汉未,它不及楷书的工整,也没有草书的 草案.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叫做"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于草书的叫 "行草".
如果你要写的话,这是行书怎样写的又快又好:
从行书入手
怎样实现写字与书法分离呢?从一种简单的行书字体入手,能使它成为可能、成为现实。
写字因为是给人阅读而不仅仅是欣赏的,为方便自己,需要流利;为方便别人,需要清楚。楷书乃至隶书清楚而不流利,显然不能成为常用字体;草书流利而难辨认,便利自己,有碍他人;篆书则不易写不易识,如果用于交流则是害人害己。历来五种字体,只有行书,清楚流利,切乎实用。吕叔湘先生说:“我们写字总是带点行书味道的”。
自古有从楷书练起,先站稳再行走之说,时至今日,即使在书法课堂上,这也不再是不二法门了。书法家多半把练楷书作为一种手段、一个过程,但事实证明,楷书写得好的行书并不必然好。比方悦,楷书尤其是唐楷着力强调起笔、收笔、折笔,如果用这种动作写行书笔划,就多半出现许多装饰性的笔触,我们把楷书起笔时顿笔出现的“钉头”之类称为“多余小动作”。养成了顿笔习惯,就一定会影响书写速度、影响流畅;所以,如果考虑到自由和抒情,那么,楷书就不能充当基础训练的理想字体了。应该说,先学楷书有好处,但对学写钢笔字也有不良后果。
作为实用性的写字,我们认为,只要练好一种行书就够用了,没有自己的风格(但书写个性无疑是存在的,而且是无法避免的)又有什么关系呢?练成之后,可以省略些边笔写成行楷,也可以增加些连笔写成行草,足以适应日常各种用途。即使是单纯的书法创作,钢笔写楷、隶、篆也是吃力不讨好的、钢笔就是钢笔,钢笔就是用来书写流利美观些的手写体的,能写出些艺术味儿当然更好。
行书是实用字体,有一定的自由度,这恰恰又便于学以致用。从楷书人手,就会造成练字时写楷书,日常书写时写行书,学的用不上,学非所用,学、用脱节,除了对书写有爱好的人,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意味着多花时间、多吃苦头。只有练习行书,才能学以致用,这是3S速成的重要依据。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4-24
  1、行书的特点
  ①大小相兼。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②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③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
  ④浓淡相融。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么草。
  2、简介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3、起源
  一、据张怀瓘《书断》说:“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由是说而知:“行书”是“正书”转变而成的字体。清宋曹云:“谓行者,即真书之少纵略。后简易 相间而行,如云行流水,秾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隶之捷也。 务须结字小疏,映带安雅,筋力老健,风骨洒落。字虽不连气候相通,墨纵 有馀肥瘠相称。徐行缓步,令有规矩;左顾右盼,毋乖节目。运用不宜太迟, 迟则痴重而少神;亦不宜太速,速则窘步失势。”
  二、据王僧虔《古来能书人名》云:“锺繇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河东卫凯子,采张芝法,以凯法参,更为草稿。草稿是相闻书也。”由是而知行书亦称行押书,起初当由画行签押发展而来。相闻者,系指笔札函牍之类。
第4个回答  2015-04-23

1、行书特点

1.1 用笔特点

    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

    以欤侧代替平整;

    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

    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与画的呼应;

    以圆转代替方折。

1.2 结构特点

    大小相兼。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

    浓淡相融。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么草。

2、行书简介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3、代表人物

    行书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唐代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

    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则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