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白的《过程》出自她的哪本书?

如题所述

出自林白的《林白文集》里。

《过程》这是一首完全使用白描的纯粹赋体诗,语言干净洗练,断句浑然天成。而且整首诗到处弥漫着象征主义所特有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和词语的变化无常—— 一种难以言表的复杂况味。作为整体象征,其象征寓意极为透亮;然而其象征寓意同时又是极度发散的,读者可以从中做出极为自由的诠释和联想。

林白的《过程》“意伏象外,随所致而与俱流。虽令寻墨者(用志、意义、理性思维等去知解的人)不测其绪。……惟有定质,故可无定文。”(王夫之)这里所说的质,其实就是体,体是活的,志是一种从知识得来的死东西,被诗歌的活体所激活,才出现所谓“诗无达诂”、“一千个哈姆雷特”。是故在我看来,是否可以正读、正解乃区别一首诗优劣高下的重要指标,好诗永远只产生“误读”,因为它是多歧义的、模糊的、若即若离的,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即指此。

拓展资料:

林白(1958—),女,原名林白薇。原籍广西博白,生于广西北流市。曾插队两年,此期间当过民办教师,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 

曾在图书馆、电影厂工作,现在北京定居。起先创作诗歌,后从事小说写作,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先后从事电影、图书、新闻等行业。19岁开始写诗。有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说吧,房间》《万物花开》等多部,有《林白文集》四卷,部分作品被译成六种文字在国外发表出版。 

现为武汉文学院专业作家,居北京、武汉两地。长篇小说《万物花开》被列入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中国小说学会),入围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学年度小说家奖。2003年中国书情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为《中华读书报》推荐2003年值得阅读的纯文学作品。此外有长篇《说吧,房间》、《守望空心岁月》、《玻璃虫》、《枕黄记》等大量作品问世,有《林白文集》四卷出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林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2-03
林白的《过程》出自她的《林白文集》

《过程》
一月你还没有出现,二月你睡在隔壁,三月下起了大雨,四月里遍地蔷薇,五月我们对面坐着,犹如梦中。就这样六月到了。六月里青草盛开,处处芬芳。七月,悲喜交加,麦浪翻滚连同草地,直到天涯。八月就是八月,八月我守口如瓶。八月里我是瓶中的水,你是青天的云。九月和十月,是两只眼睛,装满了大海,你在海上,我在海下。十一月尚未到来,透过它的窗口,我望见了十二月,十二月大雪弥漫。
作者简介 · · · · · ·
林白,原名林白薇。广西北流人。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现居北京。十九岁开始发表诗歌,后以小说写作为主。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说吧,房间》、《守望空心岁月》、《青苔》等四部,中短篇小说集《子弹穿过苹果》、《致命的飞翔》、《同心爱者不能分手》、《回廊之椅》等五部,散文随笔集《丝绸与岁月》、《德尔沃的月光》、《像鬼一样迷人》等 四部,另有诗集一册。
第2个回答  2012-07-26
故事里大雪弥漫
——林白诗《过程》解读
和慧平

一月你还没有出现

二月你睡在隔壁

三月下起了大雨

四月里遍地蔷薇

五月我们对面坐着 犹如梦中 就这样六月到了

六月里青草盛开 处处芬芳

七月,悲喜交加 麦浪翻滚连同草地 直到天涯

八月就是八月

八月我守口如瓶 八月里我是瓶中的水 你是青天的云

九月和十月 是两只眼睛,装满了大海

你在海上 我在海下

十一月尚未到来

透过它的窗口 我望见了十二月 十二月大雪弥漫
这是一首完全使用白描的纯粹赋体诗,语言干净洗练,断句浑然天成。而且整首诗到处弥漫着象征主义所特有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和词语的变化无常—— 一种难以言表的复杂况味。作为整体象征,其象征寓意极为透亮;然而其象征寓意同时又是极度发散的,读者可以从中做出极为自由的诠释和联想。

“意伏象外,随所致而与俱流。虽令寻墨者(用志、意义、理性思维等去知解的人)不测其绪。……惟有定质,故可无定文。”(王夫之)这里所说的质,其实就是体,体是活的,志是一种从知识得来的死东西,被诗歌的活体所激活,才出现所谓“诗无达诂”、“一千个哈姆雷特”。是故在我看来,是否可以正读、正解乃区别一首诗优劣高下的重要指标,好诗永远只产生“误读”,因为它是多歧义的、模糊的、若即若离的,所谓 “言有尽而意无穷”即指此。

现在来看这首我认为可以产生“误读”的诗:

“一月你还没有出现/二月你睡在隔壁/三月下起了大雨”——整个就是一篇记事体——初看者完全会这么说。但一经深挖掘,我们会发现,作者好像要用蒙太奇手法给我们娓娓叙述一个凄清、无奈的故事:一月,整个事件只有“我”茕茕孓立,而故事的另一主人公还远远没有出现;二月,你向我慢慢靠近了,我仿佛可以听见你在隔壁轻微的呼吸;三月里的一天,我正在幻想着你甜蜜的睡姿和你天真烂漫的笑容,可惜一场大雨竟将我的幻想、你的美梦淋醒……

再往下看:“四月里遍地蔷薇/五月我们对面坐着 犹如梦中 就这样六月到了/六月里青草盛开 处处芬芳/七月,悲喜交加 麦浪翻滚连同草地 直到天涯/八月就是八月/八月我守口如瓶 八月里我是瓶中的水 你是青天的云”。让我们再来继续刚才的故事吧:刚才说到大雨,一场大雨过后,遍地摇曳着白色的蔷薇,“梨花一枝春带雨”,那浸着雨滴的蔷薇花瓣多像你的脸庞泛着淡淡忧伤;五月我们终于可以四目相对了,轻轻低语、相互倾诉——这一切来得这样快,这一切犹如梦中;就这样,和你一起走过弥漫着青草盛开气息的梦中;转瞬七月就到了,“凄凄惨惨戚戚”,七月里,在一片麦浪的掩饰下,我们终于完成了一项古老、激情而又神秘的仪式——我们终于可以融为一体;八月里似乎没有发生任何事情,我们之间曾经举行过的那个秘密仪式,我一直守口如瓶,你是我紧紧呵护的瓶中那滴幸福的水呵,然而你又是和我相距甚远的云,是什么让我们咫尺万里……

“九月和十月 是两只眼睛,装满了大海/你在海上 我在海下/ 十一月尚未到来/透过它的窗口 我望见了十二月 十二月大雪弥漫”。九月和十月是让我痛苦思恋的日子,你在海上,我在海下,可惜心与心的距离太遥远;十一月和十二月还未来临,但我已透过时间的窗口看到前方将是一场漫天的大雪将你我埋葬……

就这样,本来是一个普通的时序变幻,被故事主人公的故事渲染得起伏跌宕,这才是诗的魅力所在
第3个回答  2012-07-12
故事里大雪弥漫
——林白诗《过程》解读
和慧平

一月你还没有出现

二月你睡在隔壁

三月下起了大雨

四月里遍地蔷薇

五月我们对面坐着 犹如梦中 就这样六月到了

六月里青草盛开 处处芬芳

七月,悲喜交加 麦浪翻滚连同草地 直到天涯

八月就是八月

八月我守口如瓶 八月里我是瓶中的水 你是青天的云

九月和十月 是两只眼睛,装满了大海

你在海上 我在海下

十一月尚未到来

透过它的窗口 我望见了十二月 十二月大雪弥漫
这是一首完全使用白描的纯粹赋体诗,语言干净洗练,断句浑然天成。而且整首诗到处弥漫着象征主义所特有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和词语的变化无常—— 一种难以言表的复杂况味。作为整体象征,其象征寓意极为透亮;然而其象征寓意同时又是极度发散的,读者可以从中做出极为自由的诠释和联想。

“意伏象外,随所致而与俱流。虽令寻墨者(用志、意义、理性思维等去知解的人)不测其绪。……惟有定质,故可无定文。”(王夫之)这里所说的质,其实就是体,体是活的,志是一种从知识得来的死东西,被诗歌的活体所激活,才出现所谓“诗无达诂”、“一千个哈姆雷特”。是故在我看来,是否可以正读、正解乃区别一首诗优劣高下的重要指标,好诗永远只产生“误读”,因为它是多歧义的、模糊的、若即若离的,所谓 “言有尽而意无穷”即指此。

现在来看这首我认为可以产生“误读”的诗:

“一月你还没有出现/二月你睡在隔壁/三月下起了大雨”——整个就是一篇记事体——初看者完全会这么说。但一经深挖掘,我们会发现,作者好像要用蒙太奇手法给我们娓娓叙述一个凄清、无奈的故事:一月,整个事件只有“我”茕茕孓立,而故事的另一主人公还远远没有出现;二月,你向我慢慢靠近了,我仿佛可以听见你在隔壁轻微的呼吸;三月里的一天,我正在幻想着你甜蜜的睡姿和你天真烂漫的笑容,可惜一场大雨竟将我的幻想、你的美梦淋醒……

再往下看:“四月里遍地蔷薇/五月我们对面坐着 犹如梦中 就这样六月到了/六月里青草盛开 处处芬芳/七月,悲喜交加 麦浪翻滚连同草地 直到天涯/八月就是八月/八月我守口如瓶 八月里我是瓶中的水 你是青天的云”。让我们再来继续刚才的故事吧:刚才说到大雨,一场大雨过后,遍地摇曳着白色的蔷薇,“梨花一枝春带雨”,那浸着雨滴的蔷薇花瓣多像你的脸庞泛着淡淡忧伤;五月我们终于可以四目相对了,轻轻低语、相互倾诉——这一切来得这样快,这一切犹如梦中;就这样,和你一起走过弥漫着青草盛开气息的梦中;转瞬七月就到了,“凄凄惨惨戚戚”,七月里,在一片麦浪的掩饰下,我们终于完成了一项古老、激情而又神秘的仪式——我们终于可以融为一体;八月里似乎没有发生任何事情,我们之间曾经举行过的那个秘密仪式,我一直守口如瓶,你是我紧紧呵护的瓶中那滴幸福的水呵,然而你又是和我相距甚远的云,是什么让我们咫尺万里……

“九月和十月 是两只眼睛,装满了大海/你在海上 我在海下/ 十一月尚未到来/透过它的窗口 我望见了十二月 十二月大雪弥漫”。九月和十月是让我痛苦思恋的日子,你在海上,我在海下,可惜心与心的距离太遥远;十一月和十二月还未来临,但我已透过时间的窗口看到前方将是一场漫天的大雪将你我埋葬……

就这样,本来是一个普通的时序变幻,被故事主人公的故事渲染得起伏跌宕,这才是诗的魅力所在
第4个回答  2012-07-13
林白文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