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翻译主题思想和修辞手法

如题所述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翻译意思如下:

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出处:

“恨晨光之熹微”出自魏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原文节选: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主题思想

向往田园生活,喜欢恬静、惬意,而厌恶官场的勾心斗角与黑暗,表达了作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精神!

修辞手法

对仗: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由魏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所作的抒情小赋。

陶渊明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0几天的彭泽令后归隐。这篇赋就是其在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 全文采用叙述与抒情双线结构,巧妙运用现实与想象交融的创作手法,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作品鉴赏

这篇辞赋,不仅是陶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

辞前有序,是一篇优秀的小品文。从“余家贫”到“故便求之”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历。其中“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及“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写出过去出仕时一度真实有过的欣然向往,足见诗人天性之坦诚。从“及少日”到“乙巳岁十一月也”这后半幅,写出自己决意弃官归田的原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是弃官的根本原因。几经出仕,诗人深知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丧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因此,“饥冻虽切”,也决不愿再“违己交病”。语言虽然和婉,意志却是坚如金石,义无反顾。至于因妹丧而“自免去职”,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对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辞则是渊明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6

意思: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只觉得遗憾晨光朦胧天不亮。

主题思想:表达了作者洁身此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修辞手法:对仗。

扩展资料:

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

作品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语言朴素,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结构安排严谨周密,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职,成“双美”之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归去来兮辞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0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这句诗的意思是:船在水面轻轻地飘荡着前进,轻快前行,风轻飘飞舞,吹起了衣袂翩翩。我向行人询问前面的路,恨天亮的太慢。

该句出自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归去来兮辞》。

全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是:

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作品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修辞手法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自己出仕本属于无心,又像那归飞之鸟,对官场仕途已十分厌倦的思想。

《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语言朴素,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结构安排严谨周密,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职,成“双美”之势。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晋书》《宋书》均谓其为系陶侃曾孙。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写及对人生短暂的焦虑和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人生观念,有较多哲理成分。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有《陶渊明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归去来兮辞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9
翻译: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只觉得遗憾晨光朦胧天不亮。
主题思想:此四句写诗人想像取道水陆,日夜兼程归去时的满心喜悦。舟之轻飏,风之吹衣,见得弃官之如释重负。晨光熹微,恨不见路,则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本文作于他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修辞手法:对偶(这个我不太确定)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23-07-22
主题思想: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征途上的人,舟在遥远的江上漂浮,风在轻轻吹动他的衣袖。征夫在独自行走的旅途中,对未来的道路充满疑虑和焦虑,对早晨微弱的阳光感到不满和遗憾。整体上,这个主题传达了一个内心迷茫和追求更好命运的人在征途中的情感与思考。
修辞手法:
1.比喻:整首诗运用了比喻手法,比如将舟的飘动形容为"以轻飏",风的吹拂形容为"飘飘而吹衣"。这些比喻增强了诗中对于征途中人物及周围环境的描绘和表达。
2.拟人:将征途上的人形容为"征夫",赋予了人性化的特征,使读者更容易与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
3.反讽:诗中表达了征夫对早晨微弱的阳光的不满和遗憾,使用了反讽手法,通过对比早晨光线微弱与期望充盈的心境之间的矛盾,加强了对于征途中不确定性和不满情绪的描绘。
这些修辞手法使诗意更加生动丰富,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征途中人的内心情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