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理中,主音,上主音,中音,下属音,属音,下中音,导音,稳定音,不稳定音是什么,都有什么用?

怎么运用?假如我不运用(忽略)这些会(有影响)怎么样的?

主音+上主音+中音+下属音+属音+下中音+导音,自然大调中的和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9

主音 do 、上主音 re、中音 mi、 下中音 fa 、属音 sol 、导音 si。像这些主音、上主音、中音,这些名称一般多用于做乐理题中使用。

当调式中的几个音排列成音阶时,主音是一个调式的核心。调式中最稳定的音,叫做“主音”。

调式中自主音向上依次编号的各音称调式音级,在大小调体系中,第Ⅰ级称主音,第Ⅴ级称属音,第Ⅳ级称下属音,三者均为调式骨干音。第Ⅲ级称中音,第Ⅵ级称下中音,第Ⅱ级称上主音,第Ⅶ级称导音,自然小调第Ⅶ级音称下主音。

大小调中主音往下方数纯五度的音。按照调性内级数来看正好是Ⅳ级音。

稳定音级:在大小调体系中,Ⅰ、Ⅲ、Ⅴ级都是稳定音级。

而稳定音级是音级中的  一、三、五级,其余都为不稳定音级。而在歌唱或弹琴的时候,过多的使用稳定音级  音乐出现的感觉是具有光辉,明朗的色彩、不稳定音级 的成分充当于阴柔色彩成分,但是曲子的最终结尾音都会使用稳定音,会使曲子有结束的感觉。

排列顺序也就是五线谱里的do,re,mi,fa,sol,la,ti,所以稳定音为主音,中音和属音,除了这三个以外的音都是不稳定音。

拓展资料

音乐基本理论也称基本乐理,是学习音乐的入门课程。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有关声音的性质、律制、怎样记谱(也就是怎样读谱)、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与音之间结合的基本规律等等,而记谱(和读谱)的方法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8

主音为(do),它决定了整首乐曲的色彩

上主音为(re),与主音关系极密切的音

中音为(mi),位于主音上方的三度音,音阶中的第三级音

下属音为(fa),位于主音下方纯五度

属音为(sol),对与主音有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下中音为(la),在自然大调体系中,下中音是该大调的关系小调的主音

导音为(si),通常用其作为主音的前导过渡

稳定音,在调式体系中,起着支柱作用并给人以稳定的音

不稳定音,在调式体系中只起辅助作用,并给人以不稳定感的音

拓展资料:

在大小调和声中,调式中的主音、下属音、属音上构成的Ⅰ、Ⅳ、Ⅴ级三和弦,分别代表着和声的三个功能,是调式中最为重要的三个和弦,称之为正三和弦。主功能用字母 T 表示,下属功能用字母 S 表示,属功能用字母 D 表示。在自然大调中,它们是大三和弦;在自然小调中,它们又都是小三和弦,其它各级三和弦称为副三和弦。

关于音级,罗马字母I、II、III、IV、VI、VII、VII级,分别对应主音、上主音、中音、下属音、属音、下中音、导音,对于自然大调即对应dol、re、mi、fa、sol、la、si。

 

正三和弦包括主和弦(Tonic),属和弦(Dominant)和下属和弦(Subdominant)。先以C自然大调为例,主和弦T是音符C、E、G的叠加,也就是包含dol(主音)、mi(中音)、sol(属音)三个音,一次称为和弦的根音、三音、五音。三音和根音的音程关系是个大三度,主和弦是大三和弦。

(和弦中可以有重复,根据一些和声教程所述,可以重复根音和五音,省略五音,但是三音不可重复省略。比如重复主音,四部和声中上图为密集排列,下图开放排列

重复主音,省略五音

不过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不讨论和声学中重复应用是否正确,四部和声排列等等详细的专业问题)

属和弦则是根音建立在属音上构成的三和弦,包含属音,导音和上主音。C大调中便是G、B、D或sol(V)、si(VII)、re(II),也是个大三和弦。

类似的,下属和弦指的是由IV、VI、I级音构成的三和弦。大调中便是fa、la、dol,是大三和弦。

如上所示的三和弦,都是根音作为低音的,这样的和弦称为原位和弦。

如果将根音调高八度,比如,主和弦中dol、mi、sol变为了mi、sol、dol

即是三音(mi)作为低音,这便是和弦的第一转位,称为六和弦。上图中的mi和dol是(小)六度关系。在这基础上,将三音也提高八度,变为sol、dol、mi,这时五音(sol)是低音,则是三和弦的第二转位,称为四六和弦。下图中,sol和dol是(纯)四度关系,而sol和mi是(大)六度关系。

区分和弦的原位和转为主要看和弦的低音,低音是主音则是原位;若是三音,则是六和弦(第一转位);若是五音,则是四六和弦。比如一个四六和弦,低音为五音sol。

类似的,属和弦的六和弦以VII级音(si)作为低音,四六和弦以II级音作为低音。下属和弦第一转位以VI级音作为低音,第二转位以主音作为低音。对于大调,简单来说

主和弦 dol mi sol

属和弦 sol si re

下属 fa la do

对于自然小调

主和弦 la dol mi (以a自然小调为例)

属和弦 mi sol si

和弦的三音和根音都是小三度关系,自然小调的正三和弦都是小三和弦。

对于和声小调,其属和弦由于导音提升了半音,是个大三和弦。a和声小调中的属和弦mi、#sol、si。

参考资料 :

中下音和弦 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8

主音:当调式中的几个音排列成音阶时,主音是一个调式的核心。调式中最稳定的音,叫做“主音”。

上主音:位于主音上方大二度。音阶中的第二级音。升高八度后,它在属音上方纯五度的位置,是属音的“属音”。所以它是仅次于属音、下属音,而与主音关系极密切的音,又因其在主音的上方,与主音位置最近,故称“上主音”。

中音:位于主音上方的三度音,音阶中的第三级音。因在主音与属音的中间,故称为“中音”。调式中自主音向上依次编号的各音称调式音级,在大小调体系中,第Ⅰ级称主音,第Ⅴ级称属音,第Ⅳ级称下属音,三者均为调式骨干音。

下属音:位于主音下方纯五度,故称“下属音”。音程转位后,位于主音上方纯四度。其意义与属音大致相当。在通常的七声调式中,它位于音阶的第四级音。属音与下属音在音乐中是与主音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音。大小调中主音往下方数纯五度的音。按照调性内级数来看正好是Ⅳ级音。

属音:在主音上方的纯五度音,就是属音,顾名思义,有“附属于主音”之意。在通常的七声调式中,它位于音阶的第五级。在音乐中,属音对与主音有强有力的支持作用。在音乐中,属音是音阶的第五个音级。它之所以被称为属音是因为它是由主音产生出来的,它属于主音。属和弦就是任何基于属音的和弦,而且使用同一音阶的音。例如在C大调中,属音是G音,而属三和弦由G、B、D组成。

下中音:位于主音下方三度音,转位后在主音上方六度音。属于音阶的第六级。因其处于主音与下属音中间,故称“下中音”。在自然大调体系中,下中音是该大调的关系小调的主音,故也有“第二主音”之称。按照五度相生理论,音阶的产生是:1(do)生5(sol),也就是说:第一级音生出了第五级音,所以第五级音从属于第一级,因此第五级叫属音。下中音指的是六级音。

导音:七声调式中的第七级音,叫做“导音”,顾名思义,有“导向主音”之意。在自然大调、和声小调之类的调式中,它在主音上方的大七度音程位置,上距主音的八度音为小二度音程。一个音阶里 对主音倾向性最强的音叫导音。传统和声中一个调式的音乐是围绕主音展开的·而导音具有很强的导入主音的倾向。

稳定音级:在大小调体系中,Ⅰ、Ⅲ、Ⅴ级都是稳定音级。

(除了这三个音级之外,都是不稳定音级。)

不稳定音程:由不稳定音级构成的音程,叫做不稳定音程。在大小调体系中,Ⅱ、Ⅳ、Ⅵ、Ⅶ级都是不稳定音级,因此由这四个音级构成的音程就是不稳定音程。

拓展资料:

乐理:

音乐理论简称"乐理",包括相对简单的基础理论----读谱、音程、和弦、节奏、节拍等。还有相对来说比较高级的----和声、复调、曲式、旋律、配器法等内容。乐理的掌握,对于作曲、编曲、指挥、演奏来说,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我们平常所说的乐理,一般是指音乐理论中的基础部分,也就是“基础乐理”。关于基础的音乐理论的著作浩如烟海,其中在我国比较流行的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李重光所编的《音乐理论基础》。

音乐理论也称乐理,是学习音乐的必修课程。我们平常所说的乐理,一般是指音乐理论中的基础部分,也就是“基础乐理”。要解决的问题是有关声音的性质、律制、记谱法、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与音之间结合的基本规律等等,而记谱(和读谱)的方法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产生:

音是一种物理现象。物体振动时产生音波,通过空气传到人们的耳膜,经过大脑的反射被感知为声音。人所能听到的声音在每秒振动数为20-20000次左右,在自然界中,我们人的听觉能感受到的音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音都可以作为音乐的材料。

使用到音乐中的音(不含泛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动27-4100次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在音乐中所说的音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挑选出来,能够表现人们生活或思想感情的,并组成一个固定的体系,用来表达音乐思想和塑造音乐形象。

性质:

主要包括音的高低、音的强弱、音的长短和音色。

    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四种主要性质,在音乐表现中非常重要,其中以音的高低和长短最为重要。不知道您是否有这样的体会:对于一首歌,不管您人声演唱还是乐器演奏,唱的声音是小是大,也不管您演唱或演奏时用什么调,音的强弱及音色有了变化,但这支歌的旋律依旧。

    可是,如果这首歌的音高或音的长短有改变的话,则音乐的感受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可见,对一段旋律来说,音高和音长短的重要性。

    音的高低决定于物体在一定时间的振动次数(频率)。振动次数越多,音越高;振动次数越少,音越低。音的强弱决定于振幅(声音波形的振动幅度)的大小。振幅越大,音越强;反之,振幅越小,音越弱。音的长短决定于音的延续时间的不同。

    音的延续时间越长,音越长;音的延续时间越短,音越短。而音色由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泛音的多少等多种因素决定。

    音色是指音的感觉特性,是音乐中极为吸引人、能直接触动感官的重要表现手段。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的,其中有基音和泛音,泛音的多少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了特定的音色。人们区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乐音色。

    人声的音色有高、中、低音,并且有男女之分;器乐音色中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也是各不相同的。

    分类:

    即乐音、噪音之间的区别。根据音振动状态的规则与不规则,音被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类。音乐中使用的主要是乐音,但噪音在是音乐表现中必不可少。如架子鼓发出的声响就是一种噪音,不过,这种噪音有一定的规律。

资料参考:百度百科,乐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0

这些都是音乐乐理名词。

主音:主音发生了变化,整个作品的基调也就发生了变化,会产生不同感觉得音乐。顾名思义,就是“主要之音”。是调中的核心乐音。各种调式音阶中的第一级音,都称为主音。阶里面的任何一个音符都可以成为主音,只不过他与其他音的关系会发生变化,主音发生了变化,整个作品的基调也就发生了变化,会产生不同感觉得音乐。一旦主音确定了,那么其他音符到主音的倾向性也就确定了。

上主音:位于主音上方大二度。音阶中的第二级音。升高八度后,它在属音上方纯五度的位置,是属音的“属音”。所以它是仅次于属音、下属音,而与主音关系极密切的音,又因其在主音的上方,与主音位置最近,故称“上主音”。

中音:位于主音上方的三度音,音阶中的第三级音。因在主音与属音的中间,故称为“中音”。调式中自主音向上依次编号的各音称调式音级,在大小调体系中,第Ⅰ级称主音,第Ⅴ级称属音,第Ⅳ级称下属音,三者均为调式骨干音。

下属音:位于主音下方纯五度,故称“下属音”。音程转位后,位于主音上方纯四度。其意义与属音大致相当。在通常的七声调式中,它位于音阶的第四级音。属音与下属音在音乐中是与主音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音。大小调中主音往下方数纯五度的音。按照调性内级数来看正好是Ⅳ级音。

属音:在主音上方的纯五度音,就是属音,顾名思义,有“附属于主音”之意。在通常的七声调式中,它位于音阶的第五级。在音乐中,属音对与主音有强有力的支持作用。在音乐中,属音是音阶的第五个音级。它之所以被称为属音是因为它是由主音产生出来的,它属于主音。属和弦就是任何基于属音的和弦,而且使用同一音阶的音。例如在C大调中,属音是G音,而属三和弦由G、B、D组成。

下中音:位于主音下方三度音,转位后在主音上方六度音。属于音阶的第六级。因其处于主音与下属音中间,故称“下中音”。在自然大调体系中,下中音是该大调的关系小调的主音,故也有“第二主音”之称。按照五度相生理论,音阶的产生是:1(do)生5(sol),也就是说:第一级音生出了第五级音,所以第五级音从属于第一级,因此第五级叫属音。下中音指的是六级音。

导音:七声调式中的第七级音,叫做“导音”,顾名思义,有“导向主音”之意。在自然大调、和声小调之类的调式中,它在主音上方的大七度音程位置,上距主音的八度音为小二度音程。一个音阶里 对主音倾向性最强的音叫导音。传统和声中一个调式的音乐是围绕主音展开的·而导音具有很强的导入主音的倾向。

拓展资料

音乐理论也称乐理,是学习音乐的必修课程。我们平常所说的乐理,一般是指音乐理论中的基础部分,也就是“基础乐理”。要解决的问题是有关声音的性质、律制、记谱法、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与音之间结合的基本规律等等,而记谱(和读谱)的方法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音乐理论简称"乐理",包括相对简单的基础理论----读谱、音程、和弦、节奏、节拍等。还有相对来说比较高级的----和声、复调、曲式、旋律、配器法等内容。乐理的掌握,对于作曲、编曲、指挥、演奏来说,具有重要积极意义。我们平常所说的乐理,一般是指音乐理论中的基础部分,也就是“基础乐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乐理词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