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县龙潭镇有哪些村

如题所述

截止2019年,博白县龙潭镇共有14个村,分别为:坡头村、南坡村、大安村、兴华村、长岭村、茅坡村、那薄村、田面村、东岸村、寨觉村、蕉林村、白树村、高山村

龙潭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玉林市博白县南部,唐朝垂拱年间曾设龙池县于本镇,民国设龙潭堡,一九五七年设龙潭巨龙人民公社,一九八四年设龙潭镇。是革命老区,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的临海核心区。

扩展资料:

博白县民间文化

1、山歌

山歌是博白县内民歌的主体,居民在劳动之余,在田头山坡上,喜欢即兴而唱。山歌一般是4句,每句7个字,一、二、四句押韵,它大量运用比兴手法,通俗易懂。民国时期,民间艺人经常摆歌台对歌,成千上万群众聚集观赏。

20世纪50年代,文化部门普遍利用山歌形式,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活动;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每逢参观学习或会议之前,都唱山歌。博白有名的民歌歌手有庞秀清、刘文川、黄祖琼、梁春明、冯兆才等。 

2、木鱼

木鱼是介于山歌和快板之间的民间曲艺形式。19世纪初叶,博白县内就有木鱼说唱出现。解放前,县内流行的木鱼,大都出自乞丐之口;乞丐上门讨饭,首先是敲响木鱼或竹板,唱起恭贺大吉利市的歌谣。

木鱼演唱分上下两句,上句的末尾加上“哪呢呀,金菊花吾哪”、下旬尾的衬词是“牡丹花”,“一对鸳鸯对凤凰呀”。解放后,在宣传中心工作中也把木鱼说唱搬上舞台,有的还采用木鱼夹白的说唱形式来叙述故事。 

3、竹马、麒麟竹马、麒麟

竹马、麒麟竹马和麒麟都是博白县内民间歌舞艺术,起源于明末清初。表演形式是演员把竹扎纸糊的竹马或麒麟挂在身上,边唱边舞,加上锣鼓伴奏演出。

春节期间,演员身挂竹马或麒麟挨家逐户恭贺,所唱内容多是祝贺添丁发财、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的贺词。演唱时,根据不同对象,灵活掌握,发挥口才,唱得有板有韵,唱完,主人赏赐“封包”或年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潭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9-21
龙潭镇下辖以下地区:
龙潭街社区、大安村、东岸村、寨觉村、蕉林村、坡头村、南坡村、兴华村、长岭村、茅坡村、白树村、高山村、那薄村、田面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玉林龙潭产业园社区。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8-23
1、龙潭镇管辖的村:大安村、东岸村、寨觉村、蕉林村、坡头村、南坡村、兴华村、长岭村、茅坡村、白树村、高山村、那薄村、田面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玉林龙潭产业园社区。
2、乡镇简介
  龙潭镇地处博白县最南端,两省区(广东、广西),三县市(博白县、合浦县、廉江市)交汇处,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素有桂东南“金三角”之称,是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实验区的临海核心区,是玉林市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前沿阵地和桥头堡,列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五大功能组团之一的铁山港(龙潭)组团,2014年7月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入全国重点镇。
3、经济情况
  2008年,龙潭镇工业总产值187926万元,同比增长30%,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038万元,同比增长60%,财税收入3278万元,同比增长325.52%,农民人均收入3906元,同比增长18%,入园(镇)企业12个,2008年龙潭镇被评为“玉林市科学发展十佳乡镇”、“玉林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2009年1至11月份,新上工业项目1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个,完成财税收入2357.6万元。
  龙潭镇是国家杂交水稻繁制种基地、玉林市林果、名贵花卉、冬菜、冬药材、糖蔗、速丰桉、禽畜养殖基地。玉林龙潭产业园已开始建设167公顷,水、电、路、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基础设施正在建设。全镇已形成了以有色金属冶炼、建材、食品加工、塑料、印刷、服装、交通运输行业为主体的外向型经济。龙潭镇总体规划、玉林龙潭产业园建设格局初步形成。
第3个回答  2012-09-21
有很多,请百度地图看一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