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学习数学物理方法??

如题所述

学无止境,但有方法。好的学习方法能帮助某人快速地超过别人,这就是捷径。
【“三法一书”需知道】
一种看书方法——目录看书法。
目录看书法,简单来说,就是先看目录后看书,或对照目录看书。
强调“提纲挈领”的人不在少数,可没几个人想到一本书的目录,就是这本书最好的提纲;为数不少的老师强调学生把某本教科书好好列一个提纲,可就是没想到让学生对照目录看书。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管是课前、课后,还是总复习,都使用目录看书法,就能够有效地“查漏补缺”,更好地领悟到“提纲挈领”的真正意义。
目录看书法,还可以对一些书籍进行筛选。在拿到一本没看过的书,或准备买一本书时,如果注意先看一看该书的前言、内容提要、目录等,对该书的内容作一个大致的了解后,再考虑该书是否有必要看或买,将更加切实地取其所需。
一个记忆方法——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是利用事物间的联系通过联想进行记忆的方法。
这个方法绝大多数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着,其他诸如比较记忆法、故事记忆法等,都是由联想记忆法派生出来的。
我们平常说起某人或某事,总要得到一点提示,脑海中有个基本影像,才能谈得比较活络;我们讲到自己比较熟悉的事物时,脑海中总会浮现那个事物的形态。这些都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联想记忆法。
比如数学的方程,就是根据天平的平衡原理来的,如果在讲方程的时候联想到天平,就能加深对方程的理解;物理、化学、生物中的好多实验,如果自己动手,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不自觉地进行联想;生物的学习中,如果平时注意观察,也能很好地进行联想;历史事件的记忆、地理位置的确定,均需使用“联想”;在学习外语、语文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外语“单词”、“习惯用语”和语文“好词好句”等的收集记忆中,更需要进行“联想”。
如果不断地进行“联想”,养成使用联想记忆法的习惯,将受益匪浅。
一种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法。
逻辑思维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
是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由直观感知到形象认识,再到抽象探索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
逻辑有两种不同层次和角度的含义:一、逻辑是一种顺序,也是一种规律;二、逻辑需要归类,然后总结。某人做事或说话颠三倒四,通常都说某人没有或缺乏“逻辑”。
说白了,逻辑就是做事有条理。
数学家华罗庚的《统筹方法》,能很好地使人们体会什么是“逻辑”。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动不动就想想《统筹方法》,平时养成有条理地做事的习惯。
其他思维方法,诸如习惯思维、扩展思维、逆向思维等,基本是由逻辑思维方法繁衍出来的。
不会开口的老师——工具书。
工具书是专供查找知识信息的文献。常用工具书有《新华字典》、《英汉互译词典》等等。
这些有极其丰富内容的工具书,带来极其丰富的收获,将很大程度地激发学习的兴趣。 如果知道“三法一书”,并能相应地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的话,将为系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效果特重要】
课堂上的学习效果特别重要。怎样避免在课堂上不专心造成的学习效果不好?就事实来说,很多大人都做不到专心致志40分钟,强调在课堂上40分钟不开小差,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做到:
一、课前预习,记下不懂的地方。
二、上课时,老师讲到不懂的地方时认真听。
三、万一因开小差而漏过了重点,课后作业时认真复习,再次记下不懂的地方。
四、老师再次讲到不懂的地方时重点听。
这样反复循环,就能有效避免在课堂上不专心造成的学习效果不好的问题。
归纳为一句话口诀:“预习‘记’不懂,上课听‘不懂’;漏过不懂时,复习找不懂;重点听‘不懂’,反复听‘不懂’”。
【基础知识最重要】
基础知识最重要!基础知识的绝大部分都来自教科书。教科书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精华中的精华。
不要反复去看那些未经肯定正确的东西,只有那些肯定是正确的东西才值得去牢记,教科书里的内容正确率无限接近100%,所以再三强调以本为本——高度重视教科书!
如果以前学的忘记了,不要怕,回头去看以前的教科书,哪里不会看哪里。
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个不断地重复的过程,是不停地“重复学习教科书”。打好基础就是“吃透”教科书。
如果能做到:即使半夜里睡着了觉被叫醒后,仍能熟练地回答知识要点。学习成绩一定优秀。
【数理化生“一理通”】
数、理、化、生等学科中的一些定义、公理、定律、定理、推论等概念,都属于基础知识,与语文密切相关。如果不能理解或记住概念,那么老师讲课的时候,就像听天书,不知所云,当然不能学好了。如果能够理解或记住概念(真正暂时不能理解,不仿死记硬背),那么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动脑子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用了哪些概念,是从哪个地方切入的?”把理解或记住的基本概念与老师所讲的逐一印证,反过来,又加深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记忆,更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一般来说认真听老师评讲10套左右的讲义或试卷就可以了)。所以理解并记住数、理、化、生等学科中的概念是相当重要的。
数学:像数轴的三要素、分数、等式、函数的图像及平移、排列组合等概念,从接触这些概念开始,几乎贯穿一个人的一生。数学与物理等学科也有联系,如等式、方程等,就是根据物理的天平平衡原理来的。
物理:受力分析几乎贯穿物理学习。物理与数学的关系密切,比如力的三要素与数轴的三要素就极其相似;物理实验的验证、杠杆、光、电等好多问题的解惑都需要数学知识。
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跟“核外电子的排布”有关,涉及到“核外电子的排布”的知识一定要掌握,《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在化学的学习及日常生活中,均十分常见,十分重要,所以《元素周期表》、《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等要记熟、记牢。实验同样很重要,有条件最好自动手做实验,记住实验现象。化学与数学、物理等学科也有好多联系。比如化学中的有关计算,就离不开数学知识;蜡烛的燃烧,其中既有化学反应又有物理反应;胶体聚沉是物理变化等等。
生物:解剖能对生物有个直观了解,加深理解教科书中的知识。一旦有机会,就注意观察:小草发芽、禾苗长大,蚂蚁上树,母鸡下蛋、猫狗下崽,杀猪宰羊等等。不仿在想吃鸡的时候,买一只鸡来自己杀。生物跟数理化等学科密切相关。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就需要用到相关的知识来解释。
学好数、理、化、生等学科,并不一定要做大量的题目。最怕的就是蒙对了,不知道对在哪,宁可做错了,知道错在哪。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适当地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数、理、化、生等学科的学习成绩一定能冒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9-04
理解才是关键,切记不要背公式,要理解公式,举一反三。
第2个回答  2012-10-04

    学习数学物理课堂上一定要抓紧

    课后多练习

    多和同学探索

    上课多动嘴(积极发言,和同学一块说知识)

第3个回答  2012-09-04
多看书!!!特别是课本!!!还要多做题,题海战术!!!先不要看答案,做完在看答案!若看答案还不会那就把答案背下来哦
第4个回答  2012-09-04
认真阅读,仔细思考,多看例题,多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