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的著名战役

如题所述

长征中的著名战役有湘江战役,血战独树镇,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及飞夺泸定桥,包座战斗,吴起镇战斗和乌蒙山回旋战等等。

长征期间,四路红军共进行各种战役战斗600余次,其中师以上规模120多次。

1、最惨烈的战役——湘江战役

称其惨烈,是因为经过这场战役,中央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战役发生在193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作战地区是湖南道县和广西全州的湘江两岸。

此役,蒋介石调动了其嫡系部队及地方军阀部队近30万人,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由于当时党内“左”倾领导者的错误决策,把战略转移变成大搬家,使红军丢掉了机动灵活的法宝,虽然突破了湘江,但也遭遇了红军有史以来最为惨重的损失。

湘江战役的惨重失利,促使更多的红军指战员认识到“左”倾冒险主义给党和红军带来的危害,为后来召开遵义会议奠定了重要基础。

2、绝境求生——血战独树镇

这是红25军在长征初期生死攸关的一场恶仗。战斗发生于1934年11月26日,地点在河南方城县独树镇一带。

这一仗,可以说把所有不利条件都凑齐了:前有围堵,后有追兵,地形极为不利,天气极端恶劣,战前毫无准备,仓促迎战。

有利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红军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牺牲精神。从军长、政委到普通战士,广大指战员与敌人血拼肉搏,最终突破重围进入伏牛山区,继续踏上长征之路。

3、毛泽东军事生涯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之战,是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后,他指挥的第一个战役行动,在毛泽东的军事生涯中具有重要地位。

四渡赤水发生在1935年初,作战区域主要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一带。

在三个多月时间里,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按照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在赤水河两岸穿梭往来,纵横驰骋于40万敌军丛中,在运动中创造战机。

红军历经大小40余次战斗,成功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也从根本上扭转了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

4、“大渡桥横铁索寒”——强渡大渡河及飞夺泸定桥

1935年10月,在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毛泽东写下《七律·长征》这一壮丽诗篇。诗中写道:“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其中后一句记述了中央红军长征中两场著名的战斗。

强渡大渡河,发生在1935年5月24日、25日间。25日上午,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率“十七勇士”在枪林弹雨中,以一条木船强行从安顺场渡河,在国民党军视为天险的大渡河防线上,撕开了一个缺口,为红军沿大渡河两岸夹河北上夺占泸定桥创造了有利条件。

飞夺泸定桥,发生在1935年5月29日。战斗发起前,红军先头部队红4团两天半时间里,沿大渡河西岸崎岖的山路急行军320华里到达泸定桥。

战斗中,22名勇士冒着敌人密集火力,攀援13根悬空的铁索猛打猛冲,最终夺占铁索桥。随后,红军后续部队攻占泸定城,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的通道。

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一举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

5、走出草地第一战——包座战斗

这是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走出草地后,打响的第一个战斗。

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8月分成左右两路军经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草地北上。为打通进入甘南的门户,8月29日,右路军发起包座战斗。

红军指战员克服人马劳顿、饥寒交迫的困难,采取“围点打援”战法,至8月31日胜利攻占包座,全歼守敌及敌援军大部,缴获大批装备和物资,使刚刚走出草地的红军得到了及时的补充。

这场战斗的胜利,粉碎了敌人把红军逼回草地的企图,为实现中共中央的北上战略方针创造了有利条件。

6、“谁敢横刀立马”——吴起镇战斗

这是中央红军结束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后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

战斗发生在1935年10月21日。为打退尾追红军陕甘支队的国民党军骑兵部队,毛泽东决定主动出击“砍掉这个尾巴”,彭德怀具体部署和指挥。

红军在吴起镇依托有利地形,经过数小时激战,歼敌1个团,击溃另3个团,迫使国民党军停止了追击。

战斗结束后,毛泽东兴奋地提笔挥毫,写下“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名句。彭德怀则谦虚地将后一句改为“唯我英勇红军”。

7、“转出来的胜利”——乌蒙山回旋战

1936年10月,在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毛泽东曾风趣地对红二方面军领导说:你们在乌蒙山打转转,不要说敌人,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昏了头。

乌蒙山回旋战发生在1936年二三月间,是红2、红6军团在云贵高原乌蒙山区进行的一系列机动作战。在一个多月时间里,红军克服天气恶劣、粮食缺乏的困难,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历经大小数十战,往来驰骋,转战上千里。

这一战,与四渡赤水之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使红2、红3军团最终以较小的代价摆脱了国民党军的重兵包围,从绝境中求得了生存。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长征中有哪些重要战役战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7

1、巧渡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是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的一个成功战例。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国民党军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认定红军的目的地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

1935年4月28日,蒋介石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抵进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1935年5月3日至9日,红军避敌锋芒、仅凭6只渡船在7天7夜间,2万多人的红军部队全部渡过金沙江。


扩展资料: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不说,翻山越岭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

原来这两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不以为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口,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巧渡金沙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8-27

1、湘江战役

称其惨烈,是因为经过这场战役,中央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战役发生在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作战地区是湖南道县和广西全州的湘江两岸。

此役,蒋介石调动了其嫡系部队及地方军阀部队近30万人,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由于当时党内“左”倾领导者的错误决策,把战略转移变成大搬家,使红军丢掉了机动灵活的法宝,虽然突破了湘江,但也遭遇了红军有史以来最为惨重的损失。

湘江战役的惨重失利,促使更多的红军指战员认识到“左”倾冒险主义给党和红军带来的危害,为后来召开遵义会议奠定了重要基础。

2、血战独树镇

这是红25军在长征初期生死攸关的一场恶仗。战斗发生于1934年11月,地点在河南方城县独树镇一带。这一仗,可以说把所有不利条件都凑齐了:前有围堵,后有追兵,地形极为不利,天气极端恶劣,战前毫无准备,仓促迎战。

有利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红军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牺牲精神。从军长、政委到普通战士,广大指战员与敌人血拼肉搏,最终突破重围进入伏牛山区,继续踏上长征之路。

3、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之战,是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后,他指挥的第一个战役行动,在毛泽东的军事生涯中具有重要地位。

四渡赤水发生在1935年初,作战区域主要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一带。在三个多月时间里,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按照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在赤水河两岸穿梭往来,纵横驰骋于40万敌军丛中,在运动中创造战机。

红军历经大小40余次战斗,成功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也从根本上扭转了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

4、强渡大渡河

强渡大渡河,发生在1935年5月。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率“十七勇士”在枪林弹雨中,以一条木船强行从安顺场渡河,在国民党军视为天险的大渡河防线上,撕开了一个缺口,为红军沿大渡河两岸夹河北上夺占泸定桥创造了有利条件。

5、飞夺泸定桥

发生在1935年5月。战斗发起前,红军先头部队红4团两天半时间里,沿大渡河西岸崎岖的山路急行军320华里到达泸定桥。战斗中,22名勇士冒着敌人密集火力,攀援13根悬空的铁索猛打猛冲,最终夺占铁索桥。随后,红军后续部队攻占泸定城,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的通道。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长征中有哪些重要战役战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8-28

1、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

1935年4月28日,军委纵队从曲靖西屯、面店一带出发,经马龙的鸡头村、王家庄一线。红一军团、三军团均进驻寻甸境内。

由于红军各路大军连日向滇中疾进,迫使滇军主力不敢离开昆明,而后面的追军又无法及时赶到。这一情况表明,敌人已经无力阻止海军北渡金沙江,加之金沙江两岸空虚,军委抓住这样的时机,果断地决定各路红军立即向金沙江推进,准备抢渡金沙江。

2、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

25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

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3、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会见美国友好人士斯诺时,又一次谈到了红一军团夺取大渡河的战斗,他说:强渡大渡河是长征途中最关键的事件。

如果在那里失败了,它就很可能被消灭。这种命运,在历史上早有先例。红军之全部渡过泸定桥,确为红军的莫大成功。如红军不能过桥,则安顺场渡河至北岸之一师,势将孤军作战,而南岸之红军主力则必走西康。

4、扫清北上障碍,打开甘南通道

此役是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的一个大胜仗,红军歼灭包座地区守敌及援敌49师的大部,共毙、伤、俘敌5000 余人,缴获轻重机枪50余挺,长短枪1500余支。

还缴获了红军急需的牦牛、骡马、粮食、弹药等军用物资,使北上红军得到了基本补充。包座战斗的胜利,扫清了红军北上的障碍,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通道,使敌企图把红军困在草地的阴谋彻底破产。

5、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

毛泽东清楚地知道,腊子口再险,红军也要攻下来,否则就得重回草地去。乌江、金沙江、大渡河没有挡住红军的前进,雪山草地红军都走过来了。

毛泽东果断地下达了“两天之内拿下腊子口”的命令。党中央率陕甘支队通过腊子口后,9月20日,进占甘南的哈达铺。至此,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主力终于走出了雪山草地的藏民区域,打破了蒋介石妄图利用恶劣的自然条件“困死”红军的阴谋。

6、直罗满山炮声急,万余敌兵一网尽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蒋介石极为不安,其调集东北军5个师的兵力,以董英斌部4个师为西路,自庆阳、合水出动,经太白镇沿葫芦河东进。

以王以哲部1个师为东路,先由洛川前推,然后经羊泉镇沿葫芦河西进,企图东西对进,围歼我军于葫芦河、洛河之间地区。为粉碎敌人新的进攻,毛泽东、彭德怀决定,集中兵力,向南作战,首先在直罗镇一带歼灭沿葫芦河东进之敌一部,尔后各个歼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巧渡金沙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强渡大渡河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飞夺泸定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8-27

湘江战役、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直罗镇战役。

一、湘江战役

湘江战役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广西北部湘江地区突破国民党军第4道封锁线的战役。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

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二、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在毛泽东主席、周、朱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三、强渡大渡河

强渡大渡河(Force dadu river)是指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四川省越西县(今属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渡过大渡河的战斗,也是长征途中的一次著名战斗。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任司令员孙继先中将,在长征中曾是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一团一营营长,他亲自挑选并带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从而在被敌人视为插翅难飞的天险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

四、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东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

一昼夜奔袭竟达240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五、嘉陵江战役

是指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3月至4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四川省西北部强渡嘉陵江,对国民党四川军阀部队的进攻战役。

红四方面军为了向川甘边境发展,配合中央红军在川黔边的活动,决定在苍溪、阆中之间西渡嘉陵江。为保障渡江作战的顺利,1935年3月5日,红四方面军向苍溪、仪陇之敌发动攻击,攻克苍溪等地,歼敌5个团,扫除了东岸障碍。

六、直罗镇战役

直罗镇战役是指1935年11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陕西省鄜县直罗镇地区对国民党军的进攻战役。

红一方面军利用直罗镇有利地形,取得消灭东北军一个师又一个团的胜利。被俘官兵有些经过教育被释放回去后,对以后红军同东北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积极作用。

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巩固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为中共中央把全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湘江战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渡赤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强渡大渡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飞夺泸定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嘉陵江战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直罗镇战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