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建筑都有哪些特色啊?

如题所述

1、迁徙与草场恢复。游牧民族的食品主要是肉食,如何能让牛羊生长的草地及时得到恢复,牧民通过春夏秋冬不断迁徙,使各处草场得到休养,下一年再继续使用。

游牧的生活方式是对大草原的选择,也不是哪草场好就去哪,而是根据季节、气候、草场、牲畜和人的情况,有规律的迁徙的生产、生活方式。

2、关于蒙古包的稳定性的知识。人们逐渐认识这种菱形的结构却比以往的正方形结构更为稳定,且可以伸缩。这种发现使建筑的动态性,即房屋的结构需要满足可移动、轻便和便于拆卸的要求有了实现的可能。

3、保证蒙古包的冬暖夏凉的知识。蒙古包搭建在向阳背坡处,以避风雪;夏季则搭建在视野开阔、凉爽通风处,以防暑热。蒙古包外围春冬用毡子,而夏秋就因地而异多用草覆盖。

4、材料有效利用的知识。不同地区的游牧民族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体现了地域性。这是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发生变化的认识的直接体现。

5、圆型对风的承受力和抵御能力要比其他任何形状都优越;墙围成圆形,包顶是半圆形。风雪来临时,包顶不积雪,大雨冲刷包顶不存水。

扩展资料:

蒙古包建筑技术:

从民俗学、建筑学还是其它角度,对蒙古包建筑的研究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但都涉及到其结构、材料、形状。其结构是有门、哈纳(墙)、奥尼(椽子)、圆形天窗四部分组成。

材料:门是木门,哈纳是由细木杆编制成菱形网片,外围是由毡子作的圆形围壁,柳木椽子,还有皮绳和鬃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古包建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18
一提起蒙古建筑,大家首先就会想到蒙古包。“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的可纳二十多人休息;小的也能容纳十几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纳”(用2.5米长的柳条交叉编结而成)架好,再架上顶部的“乌尼”(长约3.2米的柳条棍),将“哈纳”和“乌尼”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然后搭上毛毡,用毛绳系牢便大功告成。
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国内国外各民族之间文化交融。“现代主义”建筑在世界各地流行以来,蒙古族建筑也在不同时期受到了国外建筑风格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体现在罗马式风格、伊斯兰风格、藏式或藏汉结合的风格建筑的出现上。蒙古包的形式有古代、现代、民居、宫殿、生产用简易包等多种类型,但总体结构和造型基本一致,都是有圆隆型的顶部、射线状的上部、菱形与浅S型相结合的圆圈状周壁等几何图形组成,外部给人以有隆有直、有圆有弧、纯白清爽的直观印象。后现代建筑中大量出现的圆形和曲线形成功之作,往往令人联想到蒙古包的建筑美学潜质及其建筑创新源泉的现实性。
具体可参考天创智业城市设计院所做项目——新疆巴音布鲁克景区创A的巴音布鲁克小镇游客中心的建筑设计,它是蒙古建筑风格与欧式建筑风格相结合的上乘之作,非常值得借鉴!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