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二战的文学作品

请提供一些有关二战的文学作品
急用啊
是二战的就行啊!
急用啊!

等着我吧

作者 〔俄罗斯〕西蒙诺夫 (苏杭 译)

《等着我吧》
--———献给B·C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只是你要苦苦地等待,

等到那愁煞人的阴雨

勾起你的忧伤满怀,

等到那大雪纷飞,

等到那酷暑难挨,

等到别人
不再把亲人盼望,

往昔的一切,一古脑儿抛开。

等到那遥远的他乡

不再有家书传来,

等到一起等待的人

心灰意懒———都已倦怠。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不要祝福那些人平安:

他们口口声声地说———

算了吧,等下去也是枉然!

纵然爱子和慈母认为———

我已不在人间,

纵然朋友们等得厌倦,

在炉火旁围坐,

啜饮苦酒,把亡魂追荐……

你可要等下去啊!

千万不要同他们一起,

忙着举起酒盏。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死神一次次被我挫败!

就让那不曾等待我的人

说我侥幸———感到意外!

那没有等下去的人不会理解——

亏了你的苦苦等待,

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

从死神手中,是你把我拯救出来。

我是怎样死里逃生的,

只有你和我两个人明白———

只因为同别人不一样,

你善于苦苦地等待。

------------------------------
陆健 评析

这首写于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作品曾感动过当时千千万万的人。它的异乎寻常的强烈、执着的情感使任何人读了之后都会受到触动。

B·C是苏联著名的话剧和电影演员瓦兰金娜·赛洛娃。当然,西蒙诺夫将此诗献给她,并非指瓦兰金娜便是诗中的“你”,作者自己乃诗中的一个人物。文学作品、学术著作题赠某人的做法在欧洲由来已久,比如伽利略曾将自己的天文学著作献给国王———这著作的内容不一定与受赠者有直接的关系。

我们感觉到此诗自始至终有一种呼唤的声音,穿过遥远的距离和内心的阵阵寒冷,不断地向爱人传递。他没有描绘枪林弹雨,也不以战壕中的潮湿、饥饿,甚至身受的伤痛为虑,他的心思在爱人那边,总惦念她可能遭受的凄雨霜风,忧愁牵挂。正义的战争必胜,他坚信不疑。战争是死地,胜利总要用鲜血来换取,这一点谁都明白。既然是责任那就别无选择,但用生的可能排斥死的可能,这是所有参战者共同的心理。其中爱人的忠贞不移是战士最重要的精神支撑力量之一,战士如此爱他的爱人,对她可能会承受到的压力——感受、思念,阴雨,忧伤,“别人不再把亲人盼望/往昔的一切,一古脑儿抛开”,没有了我的音信,甚或会有误传的消息,像美国电影《魂断蓝桥》中凯蒂在报纸登载的阵亡将士名单上看到克劳宁上尉的名字那样。

战争中后方人感受到的严酷也许并不亚于前线的官兵,谁敢笃信自己的亲人在血与火的洗浴中平安无虞?爱子不敢信,慈母也战战兢兢,他们认为“我已不在人世”实属正常。苏联影片《雁南飞》的女主人公因长期的孤单寂寞及生理上的渴求委身他人;凯蒂因相信克劳宁已死加之衣食无着最终不得不沉沦下去的事例并非鲜见。可以说后方亲人在等待中感受的是精神逐渐枯萎死亡的经历。

诗篇回旋往复,一次次呼唤,带着言辞之外的恳求,兵士的求生祈愿与亲人盼归的渴望在诗里紧紧地融合,强烈的情绪因战火的无情、结果的难以预卜而化为复杂的低吟。“就让那不曾等待我的人/说我侥幸——感到意外”,说的是重逢后的情景。“从死神手中,是你把我拯救出来”爱情的真挚感动天地,胜过了上帝之力。这前所未有的祈祷,在下一次冲锋陷阵之前的空隙。

诗篇长久地激动着人们。它是战争时前线与后方人们精神的食粮,那些没能从战场上回来的人,念过、背诵过这首诗,把它作为献给亲人的最后礼物。

第22条军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一个飞行大队驻扎在地中海的“皮亚诺扎”岛上。这是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大队指挥官卡思卡特上校一心想当将军,为了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千方百计博取上级的欢心。他一次次任意增加部下的轰炸飞行任务,意欲用部下的生命来换取自己的升迁。这支部队里还有两个“出类拔萃”的人物。一个是一本正经而野心勃勃的谢司科普夫少尉。他毕业于预备军官训练队,大战爆发他颇为高兴,因为战争使他有机会可以每天穿上军官制服,用清脆、威严的嗓音对那些就要去送死的小伙子大喊口令,而他自己由于视力不佳,且有瘘管病,所以没有上前线的危险。他为了邀宠上级,飞黄腾达,就发疯似地专心训练自己的中队,求得在检阅中获胜。由于他研究出不挥动双手的行进队列,被人称为“名不虚传的军事天才人物”,从此迅速步步高升,最后当上了中将司令官。另一个是食堂管理员迈洛,他貌似“忠厚老实”,可是赚钱有术,以伙食采购为名,大搞投机倒把,办起了一个跨国公司。他用大批飞机走私,甚至还雇用敌人的飞机为公司运输,向敌人承包保卫桥梁等等。后来居然成为国际知名人物,当上欧洲不少城市的市长和马耳他的副总督。
本书主人公尤索林就生活在这个绕着战争怪物旋转的光怪陆离的世界里。他是这个飞行大队所属的一个中队的上尉轰炸手。他满怀拯救正义的热忱投入战争,立下战功,被提升为上尉。然而慢慢地,他在和周围凶险环境的冲突中,亲眼目睹了那种种虚妄、荒诞、疯狂、残酷的现象后,领悟到自己是受骗了。他变严肃诚挚为玩世不恭,从热爱战争变为厌恶战争。他不想升官发财,也不愿无谓牺牲,他只希望活着回家。看到同伴们一批批死去,内心感到十分恐惧,又害怕周围的人暗算他,置他于死地。他反复诉说“他们每个人都想杀害我”。他渴望保住自己的生命,决心要逃离这个“世界”。于是他装病,想在医院里度过余下的战争岁月,但是未能如愿。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疯子才能获准兔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同时又规定,凡能意识到飞行有危险而提出免飞申请的,属头脑清醒者,应继续执行飞行任务。第二十二条军规还规定,飞行员飞满上级规定的次数就能回国,但它又说,你必须绝对服从命令,要不就不准回国。因此上级可以不断给飞行员增加飞行次数,而你不得违抗。如此反复,永无休止。最后,尤索林终于明白了,第二十二条军规原来是个骗局,是个圈套,是个无法逾越的障碍。这个世界到处都由第二十二条军规统治着,就像天罗地网一样,令你无法摆脱。他认为世人正在利用所谓“正义行为”来为自己巧取豪夺。最后,他不得不开小差逃往瑞典。

·作品赏析·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当代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
黑色幽默出现于六十年代,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这一流派的作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他们用放大镜和哈哈镜把这种荒谬和压迫加以放大、扭曲、变形,变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更加反常无理,丑恶可憎,其中也寄托了他们无可奈何的悲观和痛苦心情。因此有人把黑色幽默称之为“绞刑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幽默”。
《第二十二条军规》虽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空军一个飞行大队为题材,但实际上并没有具体描述战争。本书的要旨,正如作者自己说过的那样,“在《第二十二条军规》里,我也并不对战争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官僚权力结构中的个人关系。”所谓“第二十二条军规”,其实“并不存在,这一点可以肯定,但这也无济于事。问题是每个人都认为它存在。这就更加糟糕,因为这样就没有具体的对象和条文,可以任人对它嘲弄、驳斥、控告、批评、攻击、修正、憎恨、辱骂、唾弃、撕毁、践踏或者烧掉。”它只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残暴和专横的象征,是灭绝人性的官僚体制、是捉弄人和摧残人的乖戾力量。它虽然显得滑稽可笑,但又令人绝望害怕,使你永远无法摆脱,无法逾越。它永远对,你永远错,它总是有理,你总是无理。海勒认为,战争是不道德的,也是荒谬的,只能制造混乱,腐蚀人心,使人失去尊严,只能让卡思卡特、谢司科普夫之流飞黄腾达,迈洛之流名利双收。在他看来,战争也罢,官僚体制也罢,全是人在作祟,是人类本身的问题。海勒的创作基点是人道主义,在本书中着重抨击的是“有组织的混乱”和“制度化了的疯狂”。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人物众多,但大多根据作者的意念突出其性格的某一侧面,甚至夸大到漫画式、动画式的程度,而有的则是象征性的。如卡思卡特着重表现了官僚体制的专横无理,迈洛着重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谢司科普夫着重表现的是军事机器残害个性。就连本书主人公尤索林,重点描写的也在于他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尤索林是个被大人物们任意摆布的“小人物”,是个荒诞社会的受害者。他有同情心、是非感和正义感,他曾愤慨地指出:“只消看一看,我就看见人们拼命地捞钱。我看不见天堂,看不见圣者,也看不见天使。我只看见人们利用每一种正直的冲动,利用每一出人类的悲剧捞钱。”可是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他由于正直、善良,反被人看成是疯子。他深感对这样一个“世界”无能为力,逐渐意识到只能靠自己去选择一条求生之路,并最终逃往一个理想化了的和平国家——瑞典,完成了“英雄化”过程,成为一名“反英雄”。
《第二十二条军规》之所以能一鸣惊人,成为“经典作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还在于作者在艺术技巧上的创新。在这部作品中,海勒摒弃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手法,一方面采用了“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有意用外观散乱的结构来显示他所描述的现实世界的荒谬和混乱,只用叙述、谈话、回忆来组接事件、情节和人物,另一方面又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使事件和人物极度变形,一件件,一个个都变得反常、荒诞、滑稽、可笑,描绘出一幅幅荒诞不经的图像来博得读者的凄然一笑,并且让人在哭笑中、在哭笑不得中去回味、去思索。作者还充分运用象征手段来传达自己对世界、对人生、对事物的看法,其中寓有深刻的哲理思考,正如有的论者指出的那样,这部作品“看来胡搅蛮缠,其实充满哲理,因为只有高度理性的人才能充分注意到事物中隐含的非理性成分。”本书的语言也极有丰采,充分显示了黑色幽默文学的语言特点。用故作庄重的语调描述滑稽怪诞的事物,用插科打诨的文字表达严肃深邃的哲理,用幽默嘲讽的语言诉说沉重绝望的境遇,用冷漠戏谑的口气讲述悲惨痛苦的事件,当然本书也存在寻求噱头和繁复冗长的缺点。
海勒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过:“我要让人们先开怀大笑,然后回过头去以恐惧的心理回顾他们所笑过的一切。”看来,这是《第二十二条军舰》的一个很好的注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2-07
是要德国的还是日本的

还是盟军的?

德国牛人最多,我看的是《纳粹枭雄》

牛人都给说了个遍,不很厚,还不错
第2个回答  2007-12-11
细细的红线
第22条军规
最长的一日
诺曼底登陆日
兄弟连
战争风云
战争与回忆
裸者与死者
冻土——斯大林荣辱之谜
第3个回答  2007-12-08
中国

长江万里图
烈火金刚
苦菜花
敌后武工队
野火春风斗古城
荷花淀

前苏联

青年近卫军
一个人的遭遇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热雪
生者与死者
围困
方尖碑

美国

细细的红线
第22条军规
最长的一日
诺曼底登陆日
兄弟连
战争风云
战争与回忆
裸者与死者

澳大利亚

胜利大逃亡
辛德勒方舟

英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荣誉之剑

德国

安妮日记
铁皮鼓
第4个回答  2007-12-07
海明威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