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重大战役列表?

如题所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战役:
  克里特岛空降战役 :
  克里特岛空降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为夺占希腊的克里特岛于1941年5月进行的空降作战。巴尔干半岛战局的组成部分。
  克里特岛位于地中海东部,扼爱琴海南部咽喉。该岛距希腊本土100公里,东西狭长,山脉绵亘,南岸陡峭,北岸地势平缓,有公路贯通全岛;马莱迈、雷西姆农、伊拉克利翁等地均筑有机场,为英军防守苏伊士运河区的前哨阵地和控制东地中海的战略要地。德军夺取该岛对夺取地中海东部和爱琴海的制海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941年4月德国侵占南斯拉夫和希腊后,为确保其向东扩张时的右翼安全,控制爱琴海和东地中海交通线,保障罗马尼亚普洛耶什蒂油田不受英国空军袭击,决定夺取克里特岛。
  克里特岛空降战役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空降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唯一以空降作战为主要作战方式的登陆战役。首次从空中发动攻击成功夺取了一座重兵防守的岛屿。也是迄今唯一以空降兵为主实施的进攻战役。德军占领克里特岛,从此控制了爱琴海和东地中海航道,保障了东南欧地区的稳定,尤其是保证了德国赖以维持战争的罗马尼亚普洛耶什蒂油田的安全。但德军低估了守军的实力,运输机数量不足,逐次、分散空降,没有形成拳头,不仅延长战役时间,而且遭到重大伤亡。参战的空降兵共计伤亡占总数的三分之一,由于德国空降部队在此次战役中的巨大损失,克里特岛因此被称为“德国伞兵的坟墓”。此后在战争中,德国虽然补充扩建其空降兵部队,但是德军再没有实施过大规模空降作战。英国皇家海军虽占优势,但因缺少空中掩护而遭重创,被迫撤往埃及,未能向守岛部队提供可靠支援。
  克里特岛空降战役结束后,德军在克里特岛建立了一座战役纪念碑,战后被移走。战后克里特岛当地政府将阵亡的各处公墓内德军遗体集中埋葬在一个地方,并竖立了一座十字架。

  基辅战役:
  1941年7月7日—9月26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德军在基辅地域对苏军西南方面军实施的大规模围歼战。
  苏军参战部队有西南方面军(司令为基尔波诺斯上将)、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为叶廖缅科中将)和南方面军(司令为秋列涅夫大将)一部,德军参战部队有“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为龙德施泰特元帅)和“中央”集团军群一部(司令为博克元帅)。
  此战,是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围歼战。战役持续了两个半月以上,在正面300余公里、纵深约600公里的大片领土上进行。苏军损失约70万人,有 665000人被俘,德军击毁或缴获884辆坦克,3718门火炮,3500辆车辆,可谓战果辉煌。德军亦损失10万余人。苏军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斯大林战略上指挥失误。斯大林刚愎自用,屡拒部下的正确见议最终遭到惨败。苏军在此战的失败,使南部战线陷于崩溃。但是,方面军持久而顽强的斗争,对打破德军的 “闪击战”计划起了重要作用。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庞大兵力用于突击西南方面军翼侧,使德军在主要方向即莫斯科方向的进攻受到了迟滞。这样,苏军统帅部就能在莫斯科方向集中庞大的战略预备队,从而对胜利完成莫斯科会战具有决定性意义。德军在此战的得失正如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所言:“就基辅包围战本身而论,实在可以算是一次极大的成功。对德军而言,也可算是一个空前的杰作。从战略方面来说,似乎也有很充分的理由。先使南翼不受到敌人反攻的威胁,然后再来进攻莫斯科。此外,由于俄军数量庞大,但却比较缺乏机动性,所以这种战略遂更显得有利。德军可以分别把兵力先后集中在不同的地区之内,而轮流产生几个决定性的战果。但是唯一的弱点就是‘时不我予’,尤其是德军对于冬季作战并无充分的准备。”德军赢得了战争史上最大的歼灭战,却失去了战争史上最大的战争。

  列宁格勒保卫战:
  1941 年8月下旬,气急败坏的希特勒在北翼调集了32个步兵师、4个坦克师、4个摩托化师和1个骑兵旅的兵力,配备6000门大炮、4500门迫击炮和1000 多架飞机,向列宁格勒发动猛烈攻势,扬言要在9月1日占领列宁格勒。在“巴巴罗莎”计划中,攻占涅瓦河上这座城市被看作是“刻不容缓的任务”——从地球上抹掉列宁格勒,杀光居民,消灭无产阶级革命的摇篮。
  列宁格勒保卫战于1944年8月10日胜利结束,对苏德战场的战争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次战役牵制了德军重兵和芬兰的全部军队。战役结束后,苏军的大量兵力腾出来转用于其他战略方向。

  斯大林格勒会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又称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参战主要军队为苏联和纳粹德国。这场战役以参战双方伤亡惨重及对平民牺牲的漠视而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
  一般认为,该次战役包括下述几部分:德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现称“伏尔加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的巷战;苏联红军合围;最终全歼德军及轴心国盟军。战争中总伤亡人数估计超过200万人。由于苏联政府害怕过高的伤亡统计会影响民众,因此在当时拒绝提供详细的伤亡数据。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的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并最终迎来了1945年5月对纳粹德国的最后胜利。

  库尔斯克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Battle of Kursk)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场的决定性战役之一。
  这次会战后苏军又向德军发动了连续攻势,收复大量失地,在11月解放了基辅,同时苏军的各级指挥员也在战火中迅速成长起来,指挥艺术也越来越成熟,最终使苏军不仅在数量上超过德军,在质量上也超越了德军。

  阿拉曼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役。1942年10月23日,在埃及阿拉曼地区,英国第八集团军在蒙哥马利指挥下对隆美尔统率的德、意联军“非洲军团”发起攻击,两军激战十二天,英军获胜,德、意军被迫退到突尼斯边境。
  阿莱曼位于埃及北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地区的主战场。1942年10月底至11月初,英国军队在此给德意法西斯军队以沉重打击,史称阿拉曼战役。这次战役以英军胜利告终,扭转了北非战争的格局,成为法西斯军队在北非覆灭的开端
  阿莱曼战役以英军的胜利宣告结束。在这场战役中,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英军阵亡将士达7000多人,而德意军伤亡及被俘人数近6万。

  荷兰战役:
  1944年9月17日—11月10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美盟军于实施的进攻战役。
  此战历时55天,英加军队在宽200公里的正面上向纵深推进了45—90公里。荷兰战役的任务没有全部完成。荷兰战役的特点是:大量使用空降兵配合主要方向的进攻,进攻的步兵军采用纵深梯次配置的战斗队形,盟军为自己构成很大的火炮密度。但是,采用在狭窄地段(起初仅1.5公里)上突破敌人防御并随即在突击集团两翼以积极行动扩大突破口的战法,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

  阿登战役:
  阿登战役历史上也称突出部战役。阿登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1944年西线最大的阵地反击战,德军伤亡10万人,损失坦克和重炮约700辆、飞机1600 架。盟军损失约8万余人(包括1万人死亡,4.7万人受伤,2.3万人失踪),其中7.7万人是美国军人。阿登战役之后,希特勒再无后备力量可以补充,德军在西线再也无力阻档盟军的前进了。所以阿登战役当之无愧地被后人称为历史的转折。

  西西里岛登陆战:
  西西里岛是地中海最大的岛屿,位于亚平宁半岛和北非之间,是意大利南部的重要屏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盟军为保证地中海海运安全并最终战胜意大利,于1943年7月至8月间在此进行了大规模的登陆战役,成功夺取西西里岛。
  1943 年5月,盟军在把德意军队逐出非洲大陆后,将意大利西西里岛定为下一个进攻目标。1943年夏,盟军在北非沿海港口集中了大量兵力,准备在西西里岛登陆。这次作战的代号为“哈斯基”,由亚历山大将军指挥的第15集团军群负责实施。该集团军群下辖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军第8集团军和巴顿指挥的美军第7集团军,共有13个师和3个独立旅,总兵力达47.8万人,拥有作战飞机4000余架,各种战斗舰艇和辅助船只约3200艘。
  为保证西西里岛登陆战的胜利,盟军在战役前曾实施代号为“肉馅”的误导行动,发出盟军将在撒丁岛和希腊登陆的错误信息,致使希特勒下令分散了西西里岛上的德军兵力。
  1943 年7月9日深夜,盟军按计划以空降登陆打响了西西里岛登陆战役。10日凌晨,盟军在恶劣天气的掩护下,在西西里岛强行登陆。面对盟军的突然袭击,德意军队猝不及防,海岸防线很快被摧毁。战役进行到第3天,英军便占领了西西里岛的东南部。7月22日,美军又攻克西西里岛首府巴勒摩。8月5日,英军占领卡塔尼亚。8月17日,盟军先后进入西西里岛东北角通向大陆的咽喉重镇墨西拿,随即占领全岛。至此,西西里岛登陆战役以盟军获胜宣告结束。
  在这场战役中,德意军共投入兵力约27万人,总计损失近17万人,盟军损失3万余人。西西里岛战役是盟军在欧洲战场上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战役的胜利为盟军打开了直接进攻意大利的大门,也加深了墨索里尼政权所面临的危机,为最终迫使意大利投降创造了条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7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1945年期间以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

欧洲部份
1939年
9月1日 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9月3日 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德国宣战。

9月27日德军攻陷华沙。

1940年

4月9日 德军入侵丹麦和挪威。

5月10日至6月22日 德军进攻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

5月15日荷兰向德国投降。

5月26日至6月4日英、法军自敦刻尔克大撤退。

5月28日 比利时向德国投降。

6月10日挪威向德国投降。

6月14日德军占领巴黎。

8月12日不列颠空战正式开始。

9月27日 德国、意大利、日本在柏林缔结军事同盟条约。

10月7日德军进驻罗马尼亚

1941年

1月13日至28日 德军入侵保加利亚。

2月12日 德国入侵北非利比亚。

4月6日 德军入侵希腊和南斯拉夫。

4月18日 南斯拉夫向德国投降。

4月28日 希腊向德国投降

6月22日 德军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7月10日至1944年8月10日 苏军实施列宁格勒保卫战。

8月14日 罗斯福、丘吉尔宣布签署《大西洋宪章》(美、英关于对德战争目的的宣言)。

9月30至1942年4月20日 莫斯科会战。

11月18日至1942年1月10日 英军在北非的利比亚向德、意军发动进攻,即“十字军”行动。

12月11日德、意对美国宣战;同日,美国对德、意宣战。

1942年

7月17至1943年2月2日 斯大林格勒会战。

10月23日至11月11 英军在北非实施阿拉曼战役。

11月8日 英、美军在北非登陆。

1943年

1月14至24日 罗斯福、丘吉尔、戴高乐在卡萨布兰卡(摩洛哥)举行会议,宣布结束战争的条件是德国无条件投降。

2月2日 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投降,遭到第一次重大失败。

3月20至5月13日 美、英、法军队在突尼斯展开进攻,德、意军在非洲失败。

7月5日至8月23日 库尔斯克会战。

7月10日至8月17日 美、英军实施西西里登陆战役。

11月22日至26日 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发表《开罗宣言》。

11月28日 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举行德黑兰会议,发表《德黑兰宣言》。

1944年

6月6日 盟军在诺曼第登陆,盟军与德军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激烈交战,然后美军、英军与加拿大军队逐渐取得优势,德军则渐渐衰弱。

9月17日至24日 盟军发动了“市场花园行动”。

9月13日至1945年2月10日 美军发动赫尔根森林战役。

12月16日 德军发动了阿登战役实施反攻,但遭击退。

1945年

2月4日至11日 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举行会议,签订《雅尔塔协定》。

2月8至3月10日 美、英、加三国军队强渡莱茵河。

2月23日 美、英军对德军齐格菲防线开始进攻。

3月23日至4月18日 美、英军进行鲁尔进攻战役。

4月16日 美、英军进抵易北河。

4月16日至5月8日 苏军进行柏林战役。

4月28日 墨索里尼被处死。

4月30日 苏军在柏林攻占国会大厦;希特勒自杀。

5月7日 德国无条件向盟军投降。

5月8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结束;欧洲胜利日。

亚洲部份(太平洋战场不包括中国战场)

1941 年

11 月 17 日,袭击珍珠港的联合舰队离开柱岛锚地; 26 日,集结后的攻击舰队离开单寇湾,取道北太平洋航线向珍珠港进发,太平洋战争序幕掀开。

12 月 7 日,日军在马来半岛北部哥打 (BA7A) 巴鲁和泰南的北大年( Patani )和宋卡( Singora ,现称 Songkla )登陆。

12 月 8 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并空袭英美在远东的军事设施。

12 月 9 日,日美英相互宣战,步其后尘者有加拿大、澳洲、新西兰等廿余个国家,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

12 月 10 日,英国的 “ 威尔斯亲王 ” 号和 “ 反击 ” 号被日本海军航空兵击沉。

12 月 25 日,日军占领香港,暴行持续了整整三天。

1942 年

2 月 15 日,新加坡英军司令帕西瓦尔签订投降书,新加坡弃守。

3 月 9 日,印尼群岛荷军投降。

3 月 11 日,麦克阿瑟离菲赴澳就任联军统帅。

4 月 18 日,美国使用航母编队运载 B-25 中型轰炸机,首次轰炸东京。

5 月 6 日,菲律宾沦陷。

5 月 8 日,珊瑚海海战结束,美军损失 “ 列克星顿 ” 号航空母舰,但挫败了日军攻占莫尔兹比港的企图。

5 月 8 日,缅北重镇密支那失守,中国远征军全面撤退,缅甸落入日军之手。

6 月 3 至 6 日,日本进攻中途岛败北,损失四艘主力航母,为太平洋战争转折点。

1943 年

2 月 7 日,日军撤离瓜达尔卡纳尔岛,瓜岛败战使太平洋战争攻守之势互换。

4 月 18 日,山本五十六座机遭伏击丧命。
11 月 22 日至 26 日,中英美三国在开罗会商,并签订《开罗宣言》。

1944 年

1 月 31 日,美军进攻马绍尔群岛。

4 至 11 月,日军在华发动 “ 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 ” 。

6 月 15 日,美国开始对日本本土实施战略轰炸。

8 月 10 日,美军完成攻占马里亚纳群岛任务。

10 月 23 至 25 日, 莱特岛海战日军惨败。

1945 年

3 月 4 日,马尼拉光复。

5 月 3 日,中英美联合反攻缅甸胜利。

6 月 22 日,日本失冲绳岛。

7 月 16 日(美国日期),美国成功试炸原子弹。

7 月 26 日,中英美发表《波茨坦公告》。

8 月 6 日,广岛遭受原子弹袭击。

8 月 8 日,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

8 月 9 日,美国在长崎投掷第二颗原子弹。

8 月 10 日,天皇裕仁裁决终战。

8 月 15 日,日本正式无条件投降。

9 月 2 日,在美舰 “ 密苏里 ” 号上举行日本签降仪式,世界再次恢复和平。

中国战场部份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侵略我国东北的战争,称“九一八事变”

1937年7月7日“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以“七七卢沟桥事变”为契机挑起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9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宣告成立。

全面抗战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当时,日本侵略者把国民党作为主要作战对象,所以由国民党军担负的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进攻的主要战场。在全国抗战初期,国民党表现了一定的抗日积极性,先后进行了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阻滞了日军的推进,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

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1944年,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与此同时,国民党正面战场却出现了大溃败的局面,先后丧失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1945年,八路军、新四军向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春、夏季攻势,扩大了解放区,打通了许多解放区之间的联系。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736263.html?fr=qrl3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12-14
二战历史大事年表

1939年9月1日~9月30日 波德战争

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军约150万兵力在2300架飞机和2600辆坦克的掩护下大举进军波兰,二战全面爆发。9月27日,华沙沦陷。30日,波兰宣布投降。

1940年5~6月 德国闪击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并于同月饶过重兵防守的马其诺防线入侵法国。15日,荷兰投降。28日,比利时投降。

1940年5月26日~6月4日 英法比军队33.8万余人(其中法军12.3万人)从法国小镇敦刻尔克撤退回英国。14日,德军占领巴黎。16日,H.P.贝当接任法国总理。17日,德军从侧后推进至瑞士边界,法第2、第3集团军群被围。同日,法政府请求停战,22日与德国签订《贡比涅停战协定》,同意德国占领法国北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并宣布退出战争和解除法国舰队武装。25日,法国全面停火。

1940年7月10日~10月31日 不列颠战役

1941年6月22日 德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张)

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扩张到最大规模)

1942年5月7日~8日 珊瑚海海战爆发(日军第一次受到挫折)

1942年6月4日~6日 日美在中途岛海域交战 (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 斯大林格勒战役(欧洲战场的转折点)

1942年10月23日~11月4日 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1943年7月10日~8月17日 西西里登陆战役(意大利法西斯末日的开始)

1943年9月8日 意大利投降,墨索里尼下台(轴心国的瓦解)

1944年6月6日~7月18日 诺曼底登陆战役(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5月8日 纳粹德国投降(欧洲战场的“胜利日”)

1945年4月1日~7月2日 冲绳岛战役(日本法西斯最后的挣扎)

1945年8日6日~9日 美国分别向日本广岛和长骑各投下一枚原子弹(核武器首次用于战争)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签署投降书(二战全面结束)

从1939年9月1日开始到1945年9月2日结束,二战打了 整整6年时间,共2000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