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图纸钢筋的标示方法有几种?都是哪几种?什么区别?哪个最好?

如题所述

过去有剖面的表达,就是把结构图中的各构件剖面开,通过剖面形式来反映构件的截面大小和钢筋尺寸,但信息表达重复,杂乱,基本现在不大规模使用,只是作为一种补充出现在结构图中。

后来的九十年代广东出现的梁表,是专门针对很多的梁来立的一张表,象填空一样把梁构件的一切信息都填在上面,再在上面立梁的构件构造图,于是形成梁表,虽比剖面节省了不少重复信息,但梁表填起来很容易出现错误,数据扎堆,极易填错,而且不直观,要对照结构平面布置图来对看梁表,除小范围使用,现在也基本淘汰。

现在与国际接轨,就是平法了,是种通行的语言,直接在结构平面图上把构件的信息(截面,钢筋,跨度,编号等)标在旁边,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所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http://baike.baidu.com/view/84685.htm
但这种方法依然不是很完美,梁要专门画图纸,柱子要专门画图纸,板布置要画图纸,各自作各自的,而且平法不能表示弯起钢筋,虽施工上方便很多,但是对钢筋这种在建筑上用途广,造价高的材料的一种极大浪费,不能充分的发挥出钢筋的性能,其斜截面的抗剪强度,由加密的箍筋来承受。所以一般如果要是想用弯起钢筋,还得采用其他方式来补充,比如可以用剖面法。
在钢筋标注上,“集中标注”是从梁平面图的梁处引铅垂线至图的上方,注写梁的编号、跨数、挑梁类型、截面尺寸、箍筋直径、箍筋间距、箍筋肢数、通长筋的直径和根数、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的直径和根数等。如果“集中标注”中有通长筋时,则“原位标注”中的负筋数包含通长筋的数。“原位标注”概括地说分两种:标注在柱子附近处,且在梁上方,是承受负弯矩的箍筋直径和根数,其钢筋布置在梁的上部。标注在梁中间且下方的钢筋,是承受正弯矩的,其钢筋布置在梁的下部。

所以没有最好的,只有不断改进,搭配使用比较好。

个人意见,不一定都正确,供你了解参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24
  过去有剖面的表达,就是把结构图中的各构件剖面开,通过剖面形式来反映构件的截面大小和钢筋尺寸,但信息表达重复,杂乱,基本现在不大规模使用,只是作为一种补充出现在结构图中。

后来的九十年代广东出现的梁表,是专门针对很多的梁来立的一张表,象填空一样把梁构件的一切信息都填在上面,再在上面立梁的构件构造图,于是形成梁表,虽比剖面节省了不少重复信息,但梁表填起来很容易出现错误,数据扎堆,极易填错,而且不直观,要对照结构平面布置图来对看梁表,除小范围使用,现在也基本淘汰。

现在与国际接轨,就是平法了,是种通行的语言,直接在结构平面图上把构件的信息(截面,钢筋,跨度,编号等)标在旁边,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所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
但这种方法依然不是很完美,梁要专门画图纸,柱子要专门画图纸,板布置要画图纸,各自作各自的,而且平法不能表示弯起钢筋,虽施工上方便很多,但是对钢筋这种在建筑上用途广,造价高的材料的一种极大浪费,不能充分的发挥出钢筋的性能,其斜截面的抗剪强度,由加密的箍筋来承受。所以一般如果要是想用弯起钢筋,还得采用其他方式来补充,比如可以用剖面法。
在钢筋标注上,“集中标注”是从梁平面图的梁处引铅垂线至图的上方,注写梁的编号、跨数、挑梁类型、截面尺寸、箍筋直径、箍筋间距、箍筋肢数、通长筋的直径和根数、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的直径和根数等。如果“集中标注”中有通长筋时,则“原位标注”中的负筋数包含通长筋的数。“原位标注”概括地说分两种:标注在柱子附近处,且在梁上方,是承受负弯矩的箍筋直径和根数,其钢筋布置在梁的上部。标注在梁中间且下方的钢筋,是承受正弯矩的,其钢筋布置在梁的下部。

所以没有最好的,只有不断改进,搭配使用比较好。
第2个回答  2007-12-14
平法中,施上图中只绘制梁、柱平面图,不绘制梁、柱中配置钢筋的立面图,梁不画截面图;而柱在其平面图上,只按编号不同各取一个在原位放大画出带有钢筋配置的柱截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