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税收

如题所述

夏朝,最早出现的财政征收方式是“贡”,即臣属将物品进献给君王。当时,虽然臣属必须履行这一义务,但由于贡的数量,时间尚不确定,所以,“贡”只是税的雏形。而后出现的“赋”与“贡”不同。西周,征收军事物资称“赋”;征收土产物资称“税”。

春秋后期,赋与税统一按田亩征收。"赋"原指军赋,即君主向臣属征集的军役和军用品。但事实上,国家征集的收入不仅限于军赋,还包括用于国家其他方面支出的产品。此外,国家对关口、集市、山地、水面等征集的收入也称"赋"。所以,“赋”已不仅指国家征集的军用品,而且具有了“税”的涵义。

清末,租税成为多种捐税的统称。农民向地主交纳实物曰租,向国家交纳货币曰税。

有历史典籍可查的对土地产物的直接征税,始于公元前594年(鲁宣公十五年)鲁国实行了“初税亩”,按平均产量对土地征税。后来,“赋”和“税”就往往并用了,统称赋税。

自战国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的赋役制度主要有四种:战国秦汉时期的租赋制(征收土地税和人头税)、魏晋至隋唐的租调制(征收土地税、人头税和劳役税)、中唐至明中叶的两税法(征收资产税和土地税)、明中叶至鸦片战争前的一条鞭法和地丁合一(征收土地税)。

扩展资料:

古代一些税收的典故:

1、市场税

古代市场称为“市”。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由来已久。商代末年,商人贸易就已出现,但当时手工业和商业都属官办,所以没有市场税收。到西周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官营工商业之外,出现了以家庭副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和商业,集市贸易日益增多,因此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市场(交易)税收。

周代市场在王宫北垣之下,东西平列为三区,分别为朝市、午市和晚市。市场税收实行“五布”征税制;一是分(纟次)布,即屋税;二是总布,即牙税;三是廛布,即地税;四是质布,指对违反契约文书者所征之税;五是罚布,即罚金。市场税收由司市、雇人、泉府等官吏统一管理,定期上交国库。

2、田税

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据《春秋》记载,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列国中的鲁国首先实行初税亩,这是征收田税的最早记载。这种税收以征收实物为主。实行“初税亩”反映了土地制度的变化,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税收制度

百度百科-税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市场税收

  古代市场单称为市。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由来已久。商代末年,商人贸易就已出现,但当时手工业和商业都属官办,所以没有市场税收。到西周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官营工商业之外,出现了以家庭副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和商业,集市贸易日益增多,因此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市场税收。

  周代市场在王宫北垣之下,东西平列为三区,分别为朝市、午市和晚市。市场税收实行“五布”征税制;一是分纟次布,即屋税;二是总布,即牙税;三是廛布,即地税;四是质布,指对违反契约文书者所征之税;五是罚布,即罚金。市场税收由司市、雇人、泉府等官史统一管理,定期上交国库。

  (注:纟次一本义为绩麻线,引申为按市的次第收税。)

  最早的田税

  是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据《春秋》记载,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列国中的鲁国首先实行初税亩,这是征收田税的最早记载。这种税收以征收实物为主。实行“初税亩”反映了土地制度的变化,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最早征收的车船税

  最早对私人拥有的车辆和舟船征税是在汉代初年。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汉朝就颁布了征收车船税的规定,当时叫”算商车”,”算”为征税基本单位,一算为120钱,这时的征收对象还只局限于载货的商船和商车。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开始把非商业性的车船也列入征税范围。法令规定,非商业用车每辆征税一算,商业用车征税加倍;舟船五丈以上征税一算,”三老”(掌管教化的乡官)和”骑士”(由各郡训练的骑兵)免征车船税。同时规定,对隐瞒不报或呈报不实的人给以处罚,对告发的人进行奖励。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车船税停止征收。

参考资料:http://www.hb-n-tax.gov.cn/newsfile/200503/23/doc99995852.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12-09
【税收发展】 亦称“税收演变”。税收逐渐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完善过程。税收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
1.税收名称的演变发展。中国历史上税收有许多名称,如贡、助、彻、赋、税、租、捐、课、调、役、银、钱等,其中使用范围较广的是贡、赋、租、税、捐几种。奴隶社会一般称贡、助、彻;封建社会用租、调、赋、税;社会主义社会则用税。

2.征收形式的演变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税收的征收形式由力役、实物发展到货币形式。奴隶社会一般采用力役、实物形式,封建社会采用力役、实物、货币三种形式;社会主义社会除农业税征收实物外,其余税收都采用货币形式。

3.税制结构的演变发展。如从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种类型来看,各国税制结构,一般经历了如下三个过程:第一,以直接税为主的原始税收制度。由于当时商品货币经济很不发达,国家只能采用简单的对人或对物课征的直接税。例如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主要税收贡、助、彻,土地税与人头税等。第二,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古老的直接税逐渐降到次要地位,而让位给对商品课征的间接税。间接税种类很多,如对消费品课征的销售税,对劳务课征的营业税,对进口货品课征的关税,对盐课征的盐税等。第三,直接税和间接税并行的现代税收制度。资本主义国家一般以直接税——所得税为主,间接税为辅。中国目前以间接税——流转税为主,随着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所得税也必将成为名符其实的主体税种。

4.税收法制的演变发展。历史上税收法制经历了一个由简单的到复杂,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中国奴隶社会的贡法、助法、彻法是最简单的征收规定;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从法律上确定了对私人土地征税;唐代的“租庸调法”和“两税法”以及明朝的“一条鞭法”、清朝的“摊丁入亩”都是税收法制上的重大改革。现代西方国家十分重视税收法制的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税法代表人民的意志,在新时期不断完善和健全。

5.由“财政型”税收向“经济型”税收发展。税收在其发展过程中,最初是以取得财政收入为目的,统治阶级一般只管取得财政收入,而不管其对经济的影响如何。然而税收本身不但是一种分配形式,而且是一种经济杠杆,在其分配过程中,调节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可以阻碍或促进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统治阶段逐渐认识到了税收的杠杆作用,并运用它来影响经济。例如鲁国的初税亩用来限制开垦私田;汉代的算赋用来刺激人口繁衍,对商人课征重税用来贯彻重农抑商政策。资本主义国家十分重视税收对经济的作用,例如对出口产品免税、对进口产品征税是为了发展本国产品生产,保护本国产业等。中国也充分认识到了税收的经济作用,采用了种种税收调节手段,如消费税和营业税等实行差别税率照顾某些产业的发展,开征固定资产资方向调节税引导投资行为,对出口商品免税和对进口商品差别征税,从而保护和促进国内工农业生产等。

参考资料:税收词典

第3个回答  2007-12-08
最早出现于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