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甓斋记 明 贝琼 的文言文翻译

如题所述

过去长沙郡公陶侃任广州刺史时,早上把一百块砖运到屋外,晚上又把把砖块运回屋内。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正致力于收复中原,所以(我要)坚持劳动。”唉,晋朝从渡江而到南边,朝廷上下都苟且偷安,放弃中原而不顾恤,惟独陶侃一人有志于此,本来就不是一时坐谈老庄的人能赶得上的。等到他都督荆州、湘州等州时,检查整顿军府的各项事务,不曾有片刻休息。他又曾对别人说:“大禹这样的圣人,尚且珍惜每寸光阴,至于一般人,应当珍惜每分光阴,怎能只求逸游沉静,活着对社会无益,死后在后人中也没有好名声。”他聪明敏锐、恭敬勤奋,在这就可以看出来,不只是运送砖块一件事了。

我原想他拥有强大的兵力,占据重要的地势,蓄养威力锐气已久,应当率领各郡请命向北进伐,把老百姓从北方民族的统治下解救出来,以雪国耻。但是他安守一方,一共四十十年,所谓的平日里不断坚持劳动想致力于收复中原的话,只不过是空话罢了。

再说胡人的入侵不断发生,不容易消灭平定。苏峻发动叛变,国家破裂君主受辱,正是臣子粉身碎骨的时候。大兵云集,他竟然违背众人意愿向西而返回,纵敌害已,这偏偏又是什么心思呢?周朝太叔带争夺王位的灾难,齐国有齐桓公在洮地的灾难,晋朝有晋文公平定太叔带之难。陶侃以齐桓公、晋文公自比,但是他又是这样地为君主做事,又怎么果真能够实践他在运砖块时所说的呢?以前要治卞敦阻军顾望不赴国难之罪,卞敦本来就可以诛杀的。陶侃平定国家大难,立下大功,也是由于温峤他们用正义激怒了他,与卞敦不同,所以侥幸取得了平定苏峻之乱的胜利,如果他当时退缩了,事情几乎就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失败了,那么与卞敦又有什么区别呢?梅陶称赞他像魏武一样的禀赋超群、见识高明,像孔明一样的忠顺勤劳,也太过了点。

即使这样,晋朝面临危险后又获得了安宁,灭亡之后又得以保存,确实是凭借他的力量,这是众臣子中出力最大,并且在史书中有所记载的,所以我反复地论说。他做事虽然还有没有做好的,但他所说的却可以被万代人学习效法。为什么呢?人的一般情况是好逸恶劳。天下的事情,都是由于勤奋而成功,由于安逸而失败的。运送砖块的事情,难道不是很好的吗!

剡山单阳江原因此把他的书斋命名为运甓斋,大概是能够有志于勤奋。当初,阳原在山中读书,老了都不做官,洪武四年,皇帝下诏征召众儒生,郡侯强行举荐他。到了京师以后,他又推辞,吏部于是就授予他汉阳湖泊使的职位。然后,官职无论高贵低微,能够有志与勤奋,那么他所做的一定有超出他人的地方,而不会虚度一生了。因为他从三千里之外飞马送信,请求为他写记,所以写信回复他。像陶侃处理政事,汉阳父老乡亲还是称道他的。而他在武昌打败陈敏,在湘州平定杜弢之乱,寻访他的遗迹,可以想见他的才华气度精神可遗留千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18
昔长沙公陶侃刺广州[1] ,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对曰:“吾方致力中原,故习劳耳。”呜呼!晋自渡江而南,上下俱偷[2],弃中原而不恤,侃独有志于此,固非一时坐谈老庄者所及也。及都督荆湘等州,检摄军府从事[3],未尝少闲。又尝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4]。”其聪敏恭勤,于此见之,非特运甓一事而已。
  吾意其拥强兵,据重地,畜威养锐之久,当率诸郡请命北伐,拔黔首于膻腥[5],以雪宗庙之耻。而即安一方,凡四十余年,所谓平日习劳欲致力中原者,直虚语耳!
  且诸胡迭兴,未易剪也。苏峻之变[6],国破君辱,正臣子灰身之日[7]。大兵云集,乃欲违众西还,纵虎自害,亦独何心哉?周太叔带之难[8],齐小白有洮之会[9],晋重耳有温之师[10]。侃以桓文自任[11],而所以勤王者如此,又岂果能践其言如运甓时邪?他日且欲正卞敦之罪[12],敦固可诛矣。侃之夷大难[13],立大功,亦由温峤辈激以天下之大义[14],不相异同,故侥幸石头之捷[15],如其中为进退,事几败于垂成,则何异于敦乎?梅陶称其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16],亦过论也。
  虽然,晋之危而复安,亡而复存,实资其力,此为诸臣之冠,而著之于史焉,予故反覆论之。其行事虽有未至,而所言则可为万世法。何者?人情好逸而恶劳,天下之事,恒成于勤而败于逸。运甓之喻,岂不善邪!
  剡山单阳原以名其斋[17],盖能志乎勤已。初,阳原读书山中,既老不仕。洪武四年[18],诏征诸儒,郡侯强起之[19]。既至京师,又辞,吏部乃授汉阳湖泊使[20]。然官无崇卑,能志于勤,则所施必有过人,而不虚生虚死矣,因其驰书三千里外,求文为记,故书以复之。若侃之为政,汉阳父老固能道之。而破陈敏于武昌,平杜弢于湘州[21],求其遗迹,可想见其风流于千载之下乎![1]
第2个回答  2012-05-01
原文
昔长沙公陶侃刺广州[1] ,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对曰:“吾方致力中原,故习劳耳。”呜呼!晋自渡江而南,上下俱偷[2],弃中原而不恤,侃独有志于此,固非一时坐谈老庄者所及也。及都督荆湘等州,检摄军府从事[3],未尝少闲。又尝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4]。”其聪敏恭勤,于此见之,非特运甓一事而已。   吾意其拥强兵,据重地,畜威养锐之久,当率诸郡请命北伐,拔黔首于膻腥[5],以雪宗庙之耻。而即安一方,凡四十余年,所谓平日习劳欲致力中原者,直虚语耳!   且诸胡迭兴,未易剪也。苏峻之变[6],国破君辱,正臣子灰身之日[7]。大兵云集,乃欲违众西还,纵虎自害,亦独何心哉?周太叔带之难[8],齐小白有洮之会[9],晋重耳有温之师[10]。侃以桓文自任[11],而所以勤王者如此,又岂果能践其言如运甓时邪?他日且欲正卞敦之罪[12],敦固可诛矣。侃之夷大难[13],立大功,亦由温峤辈激以天下之大义[14],不相异同,故侥幸石头之捷[15],如其中为进退,事几败于垂成,则何异于敦乎?梅陶称其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16],亦过论也。   虽然,晋之危而复安,亡而复存,实资其力,此为诸臣之冠,而著之于史焉,予故反覆论之。其行事虽有未至,而所言则可为万世法。何者?人情好逸而恶劳,天下之事,恒成于勤而败于逸。运甓之喻,岂不善邪!   剡山单阳原以名其斋[17],盖能志乎勤已。初,阳原读书山中,既老不仕。洪武四年[18],诏征诸儒,郡侯强起之[19]。既至京师,又辞,吏部乃授汉阳湖泊使[20]。然官无崇卑,能志于勤,则所施必有过人,而不虚生虚死矣,因其驰书三千里外,求文为记,故书以复之。若侃之为政,汉阳父老固能道之。而破陈敏于武昌,平杜弢于湘州[21],求其遗迹,可想见其风流于千载之下乎!
注释
 [1]陶侃:字士行,庐江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人。早年孤贫,有志操。先后参与讨平陈敏割据势力及杜弢起义,以功为王敦所忌,转为广州刺史。王敦乱平,以征西大将军还镇荆州。328年(咸和三年),温峤等奉他为主帅,平定苏峻祖约之乱,任侍中、太尉,都督荆、交等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长沙郡公。[2]偷:苟且。   [3]检摄:检查整顿。   [4]“大禹圣人”七句:见《晋书》本传。   [5]黔首:老百姓。膻(shān)腥:这里以羊的气味代指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   [6]苏峻:字子高,东晋将领。明帝时,以破平王敦和江南豪族沈充有功,受任冠军将军、历阳内史,拥兵生反晋之心。成帝时,欲征为大司农以释其兵权,拒不受命,发运叛变,陷建康,纵兵大掠。为温峤、陶侃联军战败而死。   [7]灰身:粉身碎骨。   [8]周太叔带之难:指周襄王之后母弟太叔带勾结狄人争夺王位之难。   [9]小白:即齐桓公,名小白。洮之会:事在公元前652年(鲁僖公八年)。洮:在今山东濮县南。当时为曹地。   [10]重耳:即晋文公,名重耳。温之师:事在公元前635年(鲁僖公二十五年)。晋文公出兵平定太叔带之难。温:在今河南温县。   [11]桓文:指齐桓公、晋文公。   [12]正卞敦之罪:卞敦,字仲仁。苏峻反,温峤、庚亮移檄征镇同赴京师,敦时为都督安南将军、湘州刺史,拥兵不下,又不给军粮。及苏峻平,侃奏敦阻军顾望,不赴国难,请槛车收付廷尉。事见《晋书.卞敦传》。[13]夷:平。   [14]温峤:字太真,太原祁县人。他与庚亮等讨平王敦。及苏峻作难,温峤约陶侃同赴朝廷,侃托辞不进。峤固请,且推为盟主,又遣书激怒他,侃这才起兵。   [15]石头之捷:指平定苏峻之乱。石头:石头城,即建康,今南京市。[16]“梅陶”二句:见《晋书.陶侃传》。为尚书梅陶与亲人曹识书中语。[17]剡(shàn)山:山在今浙江嵊县。   [18]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洪武为明太祖年号。   [19]郡侯:一郡之长。这里指知府。   [20]湖泊使:明代设有河泊所大使,掌收鱼税。   [21]“破陈敏”二句:事见《晋书.陶侃传》等。
翻译
过去长沙郡公陶侃任广州刺史时,早上把一百块砖运到屋外,晚上又把把砖块运回屋内。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正致力于收复中原,所以(我要)坚持劳动。”唉,晋朝从渡江而到南边,朝廷上下都苟且偷安,放弃中原而不顾恤,惟独陶侃一人有志于此,本来就不是一时坐谈老庄的人能赶得上的。等到他都督荆州、湘州等州时,检查整顿军府的各项事务,不曾有片刻休息。他又曾对别人说:“大禹这样的圣人,尚且珍惜每寸光阴,至于一般人,应当珍惜每分光阴,怎能只求逸游沉静,活着对社会无益,死后在后人中也没有好名声。”他聪明敏锐、恭敬勤奋,在这就可以看出来,不只是运送砖块一件事了。

我原想他拥有强大的兵力,占据重要的地势,蓄养威力锐气已久,应当率领各郡请命向北进伐,把老百姓从北方民族的统治下解救出来,以雪国耻。但是他安守一方,一共四十十年,所谓的平日里不断坚持劳动想致力于收复中原的话,只不过是空话罢了。

再说胡人的入侵不断发生,不容易消灭平定。苏峻发动叛变,国家破裂君主受辱,正是臣子粉身碎骨的时候。大兵云集,他竟然违背众人意愿向西而返回,纵敌害已,这偏偏又是什么心思呢?周朝太叔带争夺王位的灾难,齐国有齐桓公在洮地的灾难,晋朝有晋文公平定太叔带之难。陶侃以齐桓公、晋文公自比,但是他又是这样地为君主做事,又怎么果真能够实践他在运砖块时所说的呢?以前要治卞敦阻军顾望不赴国难之罪,卞敦本来就可以诛杀的。陶侃平定国家大难,立下大功,也是由于温峤他们用正义激怒了他,与卞敦不同,所以侥幸取得了平定苏峻之乱的胜利,如果他当时退缩了,事情几乎就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失败了,那么与卞敦又有什么区别呢?梅陶称赞他像魏武一样的禀赋超群、见识高明,像孔明一样的忠顺勤劳,也太过了点。

即使这样,晋朝面临危险后又获得了安宁,灭亡之后又得以保存,确实是凭借他的力量,这是众臣子中出力最大,并且在史书中有所记载的,所以我反复地论说。他做事虽然还有没有做好的,但他所说的却可以被万代人学习效法。为什么呢?人的一般情况是好逸恶劳。天下的事情,都是由于勤奋而成功,由于安逸而失败的。运送砖块的事情,难道不是很好的吗!

剡山单阳江原因此把他的书斋命名为运甓斋,大概是能够有志于勤奋。当初,阳原在山中读书,老了都不做官,洪武四年,皇帝下诏征召众儒生,郡侯强行举荐他。到了京师以后,他又推辞,吏部于是就授予他汉阳湖泊使的职位。然后,官职无论高贵低微,能够有志与勤奋,那么他所做的一定有超出他人的地方,而不会虚度一生了。因为他从三千里之外飞马送信,请求为他写记,所以写信回复他。像陶侃处理政事,汉阳父老乡亲还是称道他的。而他在武昌打败陈敏,在湘州平定杜弢之乱,寻访他的遗迹,可以想见他的才华气度精神可遗留千年。
第3个回答  2012-05-01
过去长沙郡公陶侃任广州刺史时,早上把一百块砖运到屋外,晚上又把把砖块运回屋内。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正致力于收复中原,所以(我要)坚持劳动。”唉,晋朝从渡江而到南边,朝廷上下都苟且偷安,放弃中原而不顾恤,惟独陶侃一人有志于此,本来就不是一时坐谈老庄的人能赶得上的。等到他都督荆州、湘州等州时,检查整顿军府的各项事务,不曾有片刻休息。他又曾对别人说:“大禹这样的圣人,尚且珍惜每寸光阴,至于一般人,应当珍惜每分光阴,怎能只求逸游沉静,活着对社会无益,死后在后人中也没有好名声。”他聪明敏锐、恭敬勤奋,在这就可以看出来,不只是运送砖块一件事了。

我原想他拥有强大的兵力,占据重要的地势,蓄养威力锐气已久,应当率领各郡请命向北进伐,把老百姓从北方民族的统治下解救出来,以雪国耻。但是他安守一方,一共四十十年,所谓的平日里不断坚持劳动想致力于收复中原的话,只不过是空话罢了。

再说胡人的入侵不断发生,不容易消灭平定。苏峻发动叛变,国家破裂君主受辱,正是臣子粉身碎骨的时候。大兵云集,他竟然违背众人意愿向西而返回,纵敌害已,这偏偏又是什么心思呢?周朝太叔带争夺王位的灾难,齐国有齐桓公在洮地的灾难,晋朝有晋文公平定太叔带之难。陶侃以齐桓公、晋文公自比,但是他又是这样地为君主做事,又怎么果真能够实践他在运砖块时所说的呢?以前要治卞敦阻军顾望不赴国难之罪,卞敦本来就可以诛杀的。陶侃平定国家大难,立下大功,也是由于温峤他们用正义激怒了他,与卞敦不同,所以侥幸取得了平定苏峻之乱的胜利,如果他当时退缩了,事情几乎就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失败了,那么与卞敦又有什么区别呢?梅陶称赞他像魏武一样的禀赋超群、见识高明,像孔明一样的忠顺勤劳,也太过了点。

即使这样,晋朝面临危险后又获得了安宁,灭亡之后又得以保存,确实是凭借他的力量,这是众臣子中出力最大,并且在史书中有所记载的,所以我反复地论说。他做事虽然还有没有做好的,但他所说的却可以被万代人学习效法。为什么呢?人的一般情况是好逸恶劳。天下的事情,都是由于勤奋而成功,由于安逸而失败的。运送砖块的事情,难道不是很好的吗!

剡山单阳江原因此把他的书斋命名为运甓斋,大概是能够有志于勤奋。当初,阳原在山中读书,老了都不做官,洪武四年,皇帝下诏征召众儒生,郡侯强行举荐他。到了京师以后,他又推辞,吏部于是就授予他汉阳湖泊使的职位。然后,官职无论高贵低微,能够有志与勤奋,那么他所做的一定有超出他人的地方,而不会虚度一生了。因为他从三千里之外飞马送信,请求为他写记,所以写信回复他。像陶侃处理政事,汉阳父老乡亲还是称道他的。而他在武昌打败陈敏,在湘州平定杜弢之乱,寻访他的遗迹,可以想见他的才华气度精神可遗留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