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论语这几句的评析 翻译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大家选择回答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原文】

7·37 子曰:“君子坦荡荡(1),小人长戚戚(2)。”

【注释】

(1)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

(2)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评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失:犯错误

原文】

4·23 子曰:“以约(1)失之者鲜(2)矣。”

【注释】
(1)约:约束。这里指“约之以礼”。
(2)鲜: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原文】(《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讷(不是恼)ne四声:语言迟钝,不善讲话
敏:敏捷
【评点】
少说多做,也是当今社会大多数人应遵循的准则。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这句话源于《论语·学而》。原句是“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就是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全段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出自<论语 里仁第四>
{上下文}
……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原文】
子游曰:“事君数①,斯②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注释】
①数(shuò):频繁琐碎。②斯:则,就。

【译文】
子游说:“服事君主太频繁琐碎,反而会招来羞辱;与朋友相 交太频繁琐碎,反而会遭到疏远。”

【读解】
有人向孔子问做大臣的事,孔子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 不可则止。”(《先进》)
于贡向孔子问交朋友的事,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 止,毋自辱焉。”(《颜渊》)
两方面合在一起,正是子游在这里所说的:“事君数,斯辱美; 朋友数,斯疏矣。”
说起来也是,人各有志,不能强勉。君臣之间也好,朋友之间也好,保持一定的距离反而是全交之道。所渭“远香近臭”;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其实都有这种意思在内。
比如说,作为下级,作为朋友,你当然有义务劝谏你的上级, 你的友人,但如果他们不听,不采纳你的意见,那也就算了。你的话说到了,义尽到了嘛,有什么办法呢?如果你硬要一厢情愿 地强迫他们接受你的意见,非要显示自己的忠心,显示自己的友情不可,每次见了面就说,呼呼叨叨,情急辞切,给人咄咄逼人的感觉,其结果是上级讨厌你,朋友疏远你,效果适得其反,弄得不好,真会自取其辱。
这方面的例子在历史上多得很,就是魏徵那样杰出的大臣,又 遇到唐太宗那样宽宏大量的皇帝,不也好几次因为功谏唐太宗而 差点丢掉性命吗?遇到那些平庸的皇帝,即便你忠臣拼死一谏,也不外乎是白丢性命一条罢了,根本不起作用。
所以,还是保持一点距离为好。能行则行,不行则止,不要自取其辱。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原文】
7·36 子曰:“奢则不孙(1),俭则固(2)。与其不孙也,宁固。”

【注释】
(1)孙:同逊,恭顺。不孙,即为不顺,这里的意思是“越礼”。
(2)固:简陋、鄙陋。这里是寒酸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评析】
春秋时代各诸侯、大夫等都极为奢侈豪华,他们的生活享乐标准和礼仪规模都与周天子没有区别,这在孔子看来,都是越礼、违礼的行为。尽管节俭就会让人感到寒酸,但与其越礼,则宁可寒酸,以维护礼的尊严。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子曰:“先进于礼乐①,野人也②;后进于礼乐③,君子也④。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先进第十一》)

[注释]

① 先进于礼乐:这里指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 ② 野人:这里指朴素粗鲁的人,或乡野平民。 ③ 后进于礼乐:先做官而后再学习礼乐的人。 ④ 君子:这里指统治者阶层。

[译文]

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当了官然后再学习礼乐的人,是君子。如果要先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点评]

在西周时期,人们因社会地位和居住地的不同,就有了贵族、平民和乡野之人的区分。孔子这里认为,那些先当官,即原来就有爵禄的人,在为官以前,没有接受礼乐知识的系统教育,还不知道怎样为官,便当上了官。这样的人是不可选用的。而那些本来没有爵禄的平民,他们在当官以前已经全面系统地学习了礼乐知识,然后就知道怎样为官,怎样当一个好官。
-----------------------------------
以上是传统的误读,大家小家都认可的,但是寡淡如水,性情如孔子者,哪里会这样无趣无味无知无识?切,由是可知腐儒害人不浅也。
以下是色十三郎的解读--

孔子这段话与野人、做官什么的压根儿就扯不上什么关系。本来很明白的几句话,生生误读了两千五百年,我都替在我之前的古人以及在虽我之后而限于机遇的匮乏而不能读到本郎的正确讲解的一切人。
孔子在这里,实际是说的男人女人在做爱之前,要不要来一点娱乐、要不要做点前戏的问题,并且,对女人来说,由此也可以看出你正与之交接的那个男人的修养层次。

11.1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色十三郎直译〕 孔子说:“不搞点娱乐、不弄点前戏就急虎虎进入女人身体的男人,是野蛮的人!先搞点娱乐、弄点前戏,然后才文绉绉地进入女人身体的男人,这才是君子哪。不过呢,对于想要来点刺激的女孩子来说,如果追求使用效果的话(即“如用之”),我还是建议你选择那种‘先进’的男人,这种人虽说文明程度不高,可能也没有像样的学历、没有像样的收入,但能给你带来新鲜感和陌生感啊。(再说,你也并不打算跟发生一夜情的人结婚过日子是吧?)”

看吧,“先进”还是“后进”,是检验一个男人是文明还是野蛮的试金石。如果要搞一夜情,野蛮之士才是首选。--这,才是孔子这段话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可以说,孔子当年的发言,在在不离人之根本,不虚空,不伪饰,所以说,孔子是个好圣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