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消费者需求

如题所述

1、信任感。信任感是消费者对厂商及其产品安全性需求的反映。心理学研究证明,消费者对同样单位的收入和损失的感知不同。因此,购买过程中大多数消费者表现为风险厌恶者。由于人们的认知能力有限,所掌握的信息有限,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必将面临可能损失的风险。比如由于对产品质量信息不了解,或由于搜寻成本太高等因素而导致选择错误。在初次交易或一次性交易活动中,厂商的机会主义动机进一步提高了交易结果的不确定性,这使得顾客在决策时更加谨慎,他们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来搜集对方资料,以避免可能损失的风险损失。对消费者来说,他们对商家及其产品是否信任是影响购买选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2、归属的需要。归属需要是指人们希望给予或接受别人的爱与感情,并得到某些社会团体的重视和容纳的需要。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愿意结交朋友、交流情感;二是渴望参加社会团体活动,希望成为团体中的一员,相互关心并互相照顾。近年来,某些企业开展俱乐部营销策略并取得了成功。南方航空公司的“明珠俱乐部”,一年带来票务收入数亿元,平均每个会员所带来的收入是普通旅客的三到四倍。海尔集团是全国最早建立俱乐部消费的电器企业之一,仅去年一年就有800多万会员加入。
3、尊重的需要。人们希望自己有稳定的地位,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表现在消费行为上,消费者渴望受到重视,受到服务人员的尊重。如果你常去一家商场购物,每次售货员很友好地与你打招呼(因为你们已经认识了,他认出了你),就会令你感到很舒畅。人们愿意到常去的餐馆就餐,饭菜合口味是一个方面,同时老客户也能感到倍受重视的体验。所以消费者愿意与商家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持久关系,这样买卖双方相互了解,增强信任,而老客户从中还能够得到更大的效用。
4、为“我”服务。每个人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能力。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增强,“顾客并不喜欢被一视同仁,他们希望公司能单独地为他们提供服务”。zhlzw.com中华励志网他们希望商品能够展现自我,希望商家能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度身定做的服务。消费不只是为了获得所需的产品或服务,其过程本身就是享受生活。
5、消费行为是复杂的,作为带有社会学行为特征的人群,个人消费者典型地不按“力求贱买”的原则行事,习惯、冲动或惰性是消费者行为的普遍性特征,经济学分析往往视之为非理性,即靠感情机制做出的抉择。消费者并非“效用最大化”原则的执行者,有很多因素阻碍了消费者从其货币收入中实现最大的效用。某些人经常去一个商店购买某种商品,而该商品在另一个商店的价格则更低,但他并没有意识到价格差异。由于受广告的诱惑或朋友推荐等因素的影响,他们也会购买价格偏高的流行性产品来迎合大众消费偏好。有时消费者出于对某品牌的忠诚或习惯性力量而愿意支付高价,因为这些商品的某些特征暗合了消费者的情感,或体现了消费者的某种要求。总之,从购买的选择标准来看,消费者具有非完全的物质利益取向,他们宁愿花较高的费用到值得信任的商家购物,或者舍近取远到常去的餐馆就餐,这种现象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日趋增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15
总体来看,有效的市场研究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问题。唯有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去贴近市场,进行市场分析,我们的项目定位才会准确,才能有效化解未来项目经营的风险。市场定位是战略问题  任何企业都会遭遇市场周期的影响。萧条的市场带给我们的是惨淡的生意和抑郁的心情。然而,在任何市场中,又都存在素质优秀的企业逆市而上的现象。那么,如何在市场低迷的环境中获得好的销售业绩,是每个房地产开发企业始终关注的问题。  其实,在市场上出现的问题,追溯起来,大多都可归结于项目建设初期对市场研究的疏忽或者是项目投放之前的盲目自信。一带而过的、程序式的、粗糙的市场分析,都为后期糟糕的经营状况埋下了隐患。  进一步聚焦市场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对市场的研究最终将落脚于对供给和需求的分析。相对而言,供给的研究比较方便,一般通过详细的调查基本可以得到。问题在于需求,特别是一些难点楼盘的需求,是困扰众多开发商的主要难题。从市场营销角度来看,市场需求的研究是一个项目或者一个产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不规范的市场制约对需求的判断  每一个发展商都应该有切身的体验。当我们在做投资决策前,如果要认真的去分析市场状况,往往会发现缺少有效的市场数据。虽然当前市场上充斥了各种统计数据,然而这些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统计深度都很难达到做深入的市场研究所需要的标准。尤其是基于人口结构和收入状况的真实统计数据,是少之又少。面对这种基础数据库的缺失的不成熟的市场现状,许多发展商开始迷惘--这个市场是否真的找不到真实需求呢?  问题并非无法解决  当前的市场环境,使得决策者对市场的研究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大学课本知识教给我们循规蹈矩的分析方法在实际中,不能有效解决问题。  那么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该如何全面准确的去了解需求?其实问题非常简单,一颗注意观察的心和一个善于分析的头脑,再加上科学的方法,问题即可迎刃而解。经济科学是一门经验科学,经济分析和预测是统计事件中得出的,没有100%的准确率。因此,感性的判断很重要,数据分析只是从侧面印证我们的判断,加强我们的信心。  如果我们将来自感性的、经验的判断和通过科学方法得到的市场分析结论结合起来,那么,做一个正确的投资决策就应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了。  三大技术手段  1、草根方法移植于房地产市场  在金融分析中,有一种草根研究方法,意思是指利用可以搜集到的一切信息,去了解企业和行业发展的真相。包括各类统计数据,信息评论,财务数据等各种渠道。我们认为,同样在对房地产项目作投资决策前,需要引用此类方式进行周密的市场调研。  应该说,这种草根研究的市场调研方式,是一种间接的了解市场的手段。但对于面对众多的信息渠道得来的信息,如何去伪存真,有效利用呢?我们认为,建立一套完整的、核心的敏感指标体系是一个关键。比方说对商业地产的需求,涉及到零售业市场容量、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消费偏好,零售业态变化情况、零售业店铺选址特点,交通客流量,商业内部人流线路等等多方面的核心数据指标。这些指标体系我们认为是对商业地产需求和市场定位的关键因素。确立了关键因素之后的分析,是这些市场分析中的核心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对这些指标的筛选要取之有效而用之有度。  另外,准确地市场分析实际上是一个清晰的分析思路。清晰的思路包括能清晰地把握核心因素,然后准确地勾勒出这些核心因素的传导机制,这个是真正高质量的市场研究的根本因素。  因此,可以说一个准确的需求预测,不是一个定性的判断,而是一组用数据描述出来的需求图景。  2、有效的问卷设计--深入消费内心的利器  有效的问卷调研是直接甄别需求,明确需求的最重要的武器。当然,我们可以?过深度访谈去了解需求的状况,但基于大数定理的问卷调研,可以在大的面上明确出市场需求的真实轮廓。何谓有效的调研问卷?即是能够反映真实的需求状况的问卷。这要求问卷的设计逻辑要清晰,切住关键问题,明确需求要点。很多时候,问卷调研统计研究结果会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这就要求在问卷设计之初,就尽力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比方说,一个问卷做出来,消费者对楼盘中住宅单价期望不高,对面积期望偏大,同时对总价期望偏低,这种又希望住大房子,又不能承受高总价的现象非常普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有效的问卷设计处理这类矛盾问题,发现消费者的真实价格承受力,是一个问卷设计技术上的关键。  因此,有效的问卷设计可以大大提高调研的精度,滤去干扰信息,直抵真实的心理状况。  3、以城为镜--对比的方法看需求  从多个角度研究市场的同时,可以跳出本地区的参照系,通过其他类似城市的发展状况来分析本区域的发展态势。这就是所谓的对比的方法看需求。其思想很简单,通过寻找相类似的城市,来比较市场需求。从实践操作来看,这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在选择类比城市中,需要关注几个重要的指标,并遵守一定的逻辑,借助一定的分析手段,确定可比较的空间。从指标的选择上来说,需要列出的是地理位置、城市人口、购买力、消费习惯、城市产业结构,所在经济圈的地位等多方面。  这些因素定下来后,我们即可得到一个市场发展潜力的对比图景。这样,未来市场走势怎样,基本就可以了然于胸了。  值得注意的特殊问题  1、特殊的城市经济结构  每个城市都有其特有的城市规律,特别是产业结构。为什么要研究城市经济结构?城市经济结构预示了对主流购买力人群的界定和划分。比方说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的城市和一个典型的商业城市,以及一个典型的制造业城市,这三类城市的产业结构会有很大的区别。产业结构的不同,导致决定这个城市购买力的主流人群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都不一样。当许多开发商在进入一个城市的时候,不能盲目的只注重房价本身,更重要的是要关注支撑房价后面的经济结构的因素。同样价格表现的城市,可能蕴涵着截然不同的城市发展潜力。这些都需要我们去仔细甄别,把对市场的研究放在对城市经济研究的坐标体系下,这样就可以对中长期的走势做出明确的判断。  2、行政性动迁: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这两年,很多二线城市都存在政府外迁的政策。由城市中心转移所带来的动迁需求成为目前国内众多城市的一个普遍现象。那么,我们该怎么看这类问题?其实,这类需求和以往的市场需求有所不同,即许多地方政府通过补贴的方式,鼓励这种搬迁和城市建设。这种融合计划和市场行为的政府导向性政策倾向,使得这种需求难以判断。其中一个核心的问题是,真正市场化的定价应该是多少?价格补贴导致的价格掩饰行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掩饰了市场的真相?  因此,针对这类问题,我们需要清楚地分辨开虚假的市场需求和真实的购买力。详细的调研,深入的访谈,有助于我们把握政策的发展态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7-22

每位销费者的内心都有各种需求,销售人员就是要去了解他们的这些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打开他们的心屝。否则,无论你再怎么努力去撬也是撬不开的。

第3个回答  2019-12-30

一、貌似科学的调查测试法

      调查测试法是一种最常见、最流行的做法:从目标消费者群体中,抽选一部分作为样本;通过问卷、访谈、座谈、讨论、观察、写实等形式和手段了解被调查对象(样本消费者)的需求特征,如:购买动机、功能偏好、情感特征、审美倾向以及行为习惯等,根据样本数据总结、归纳出一些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结论;或者,由样本消费者对企业预先设计的产品“卖点”、“概念”进行评价,以测试产品(服务)的价值定位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及满足的程度。

消费者需求

二、推己及人的感悟法

感悟法以简单、“激进”著称:即由少数“天才”式的营销人员,通过“换位”思维和与消费者的深入接触,体验、领悟消费者的需求特征,实现与消费者的心理融通以及准确的价值定位。用中国式的语言来形容,就是通过“将心比心”,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

感悟法的基础是共通的人性,这是“推己及人”的前提。成功的关键有四个:

第一,感悟者自身感性和知性的丰富、细腻及敏锐程度——好比拍照片,底片越好,相片质量越高。本文前面之所以提到“天才”,是因为“感悟”是一种不可言状的思维过程,依赖于非常独特、不可模仿的主体能力(这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

第二,感悟者与被感悟对象文化上的同源性。这里的文化,指消费者的价值观、理念、情感诉求、思维方式以及行为习惯等。所谓“同源”,并不是指文化上的趋同,而是意味着感悟者与消费者有着生成文化的共同背景,如:相同的生存环境、相似的人生经历等。电影《孔雀》在笔者这一代人(六十年代生)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若非作者与我们有相同的成长历程,怎么可能如此细致、锋利地展示我们“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无助、伤感青春?

第三,感悟者多次试错后的经验积累。感悟消费者需求,光有“天才”还是不够的。往往需要经过长期实践尤其是多次失误、失败,才能形成这种独特的思维能力。

第四,感悟者与消费者密切的联系。这是成功关键中的“关键”。不扎根于消费者中间,不和消费者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感悟的依据就不充分,感悟的思维材料就不丰富。

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感悟法存在两大难题:一是“天才”可遇不可求,使得这种方法失去了意义;二是容易滑向误区——不是基于对消费者深入理解、有着理性积淀和基础的“感悟”,而是浮光掠影、先入为主、浅尝辄止的“感觉”。

三、逻辑严谨的分析演绎法

      相对于“感悟法”的神秘和弹性,分析演绎法具有强大的逻辑力量。它从某些“前提”(亦可称作“假设”)出发,符合逻辑地推演出有关结论。而结论正确与否,关键在于“前提”是否站得住脚。

      那么,究竟有那些“前提”呢?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前提:关于消费者需求影响因素的“前提”。

      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因素很多。概要地说,有些因素属于消费者所处的客观环境,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有些可归于消费者自身的特征和属性。对其目前特征以及未来趋势的判断,是把握消费者需求的依据和基础。从“水资源遭受污染”的前提,不难推断出“居民饮用纯净水需求将持续增加”;依据“互联网将进一步宽带化”,可以得出“在线互动式、多媒体娱乐需求方兴未艾”;如果“全社会能源供应将长期紧张”,那么空调、冰箱等家电产品的消费者,其需求倾向必然会以“变频节能”为焦点。

第二类前提:关于消费者普遍性的行为定律的“前提”。

      心理学等学科的专家发现:人作为一种高级智能动物,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形成了一些相对确定和稳定的行为“定律”,例如:“自我价值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需求”、“人总是趋利避害的”、“少年不知愁滋味”,以及“人到中年要怀旧”等等。它们大都是基于人性的经验性总结,是我们理性消费者的一把钥匙。以它们为“前提”,可以把握消费者的具体需求特点和形态。就拿“中年怀旧”来说,使中年人缅怀、追忆、回味、伤感以及反思的情感价值和文化价值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这就是蔡琴、李宗盛等中年歌手纷纷举办演唱会的市场背景。有些行为“定律”,是民族心理的沉淀,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也便于我们深入理解不同区域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例如:乡村消费者通常讲究和注重“人情”、“面子”,因此用于礼尚往来的商品(如:保健品等)在那里就存在一定的市场。

第三类前提:关于消费者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总体需求特征的判断。

       任何时代,都有特色鲜明的需求和消费潮流。以此为依据,可以推演出消费者微观的需求特征。例如:市场经济时代,我国城市新生代(八十年代人)具有个性化、时尚化、国际化的需求倾向。在这一前提下,他(她)们可能更加关注产品接触界面(人机关系)的亲和性、互动性和体验性,更加关注产品外观造型的前卫感和科技感,更加关注功能的娱乐性和丰富性。

        用逻辑的方法把握消费者需求,优点是可靠性和确定性强。不足之处在于不易挖掘消费者隐性、深层的需求特点。此外,有时对“前提”是否正确,难以把握和判断。

四、意义不凡的数据库法

       论调查测试法、感悟法,还是分析演绎法,都属于“事先”的预测,都存在结论的“真实性”问题。数据库法和试验法,是“事后”和“事中”的研究,具有客观性和可信性。

       一些行业如:会员制商业、信用卡业及通信服务业等,均有完善的消费者档案和完整的消费记录。对这些数据进行“事后”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类型消费者的需求特点。由于“数据”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以此为基础的研究,意义不言而喻。例如:可以从信用卡用户的刷卡记录——如:总额、频次、用途、平均金额、最大(最小)金额、地点、时间、商业形态等——当中,总结、分析出用户的动机、心理、需求倾向、行为偏好等。基于消费者数据库的分析结论,有时还会颠覆一些似是而非、先入为主的观点,如:“穷人是不买贵东西的”等等。

       但数据库法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大部分行业和企业缺乏完整的消费者数据(搜集的难度很大),因此,它的适用面较窄;二是消费者数据库所反映的信息,主要说明“过去”,不能完全代表“将来”。

五、精细科学的实验法

       目前,研究消费者需求最精细、最复杂、最科学的方法是实验法。即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观察和了解实验对象(消费者代表)的行为及需求特征。实验法的特点是可重复性和可控制性。前者是指实验过程是可以复制的,后者是指实验的条件是可以调控和改变的。只有通过实验过程的重复,才能使实验结果真正具有确定性和可信性;只有实验条件的可控制,才能清晰地辨认条件(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因素、原因)与结果(需求特点)之间的关系。

       例如:一个快餐店,在菜式、价格、环境、服务不变的情况下,一段时期(如三个月)内的同一时刻(如中午时分),重复记录、观察同一消费群(可以是快餐店周边的公司“白领”,也可以是附近中学的学生)的消费行为特点:他们爱吃什么菜,通常花多少钱;是商量着决策,还是个体分别决策等等,从中可以发现需求规律和趋势。若将某个或某几个“变量”改变——推出新的菜式或撤下原来的菜式,或价格变动,或环境调整,则可考察实验对象的需求特征有没有变化以及变化的程度。如果再复杂一些,可以将就餐的消费者分为若干类,分别进行试验。

      实验法的难度在于: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因素太多,而且它们又属于开放及动态系统,实验时如何一一顾及且安排、控制。同时,实验的对象是人不是物,面对的是能动的主体,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此外,操作难度较大,未必适合所有的行业及企业。尽管如此,这种属于实验心理学的方法,仍是一种精细化把握消费者需求的有效途径。

六、预见未来的“领导者”观察法

      消费者群体中,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富有激情,对新事物充满兴趣;他们追逐时尚,总是站在消费潮流的前沿;他们个性独特,喜欢标新立异,显示自己的卓尔不群。“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些人的需求特征,有着未来的意义;目前尚属前卫,将来很可能蔚然成风,成为主流。理解了他们,也就理解了需求的方向。他们是消费者中的“领导者”。

     “领导者”观察法由此产生。市场营销人员可以选择一些符合“领导者”要求的消费者代表,对其进行较长时期的近距离观察,记录他们的言行,考量他们的心理,与其深入沟通与互动;有了新的创意和产品“概念”,可以请他们事先评估,有了新产品,可以请他们预先试用。这样,创新有了依据和方向。

    “领导者”观察法易于操作,关键在于选准观察的对象。由于它着眼于未来,有时对于解决眼前的矛盾和问题作用不大(比如:如何调整现有的产品价值定位)。这种方法所需周期较长;同时对于观察研究者有较高的素质能力要求。

第4个回答  2012-04-14
这个那的看什么收入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