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易错题

如题所述

常见气体的检验、干燥、净化和尾气处理
【考点1】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气体 检验方法 现象 实验原理
O2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木条复燃
H2O气 通过白色无水CuSO4粉末 白色粉末变成蓝色
CO2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木条熄灭 CO2不助燃也不可燃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H2 点燃,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而冷的烧杯 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或水滴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并将产物通过无水CuSO4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白色无水CuSO4变成蓝色
CO 点燃,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蓝色火焰,烧杯内壁变浑浊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并将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石灰水变浑浊
CH4 点燃,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迅速倒转后,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蓝色火焰,烧杯内必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NH3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红变蓝
HCl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蓝变红,
通入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白色沉淀

【考点2】气体的净化与干燥
①气体的净化
选择气体吸收剂应根据气体的性质和要除去杂质的性质而定。原则:
﹡所用的吸收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杂质;
﹡不能与被提纯的物质反应,也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常见气体吸收剂:
吸收剂 可吸收的气体杂质
水 HCl、NH3
强碱溶液 HCl、CO2、SO2
灼热氧化铜或氧化铁 H2、CO
灼热铜网 O2
②气体的干燥
选择干燥剂的原则是干燥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水分,而不能与气体发生反应
常见气体干燥剂:
干燥剂 可干燥的气体 不可干燥的气体
浓硫酸 H2、O2、CO、CO2、HCl、N2、CH4 NH3
固体氢氧化钠 H2、O2、CO、N2、CH4、NH3 HCl、CO2、SO2
③装置类型
﹡气体净化装置的选择

洗气瓶

球形干燥管

U形干燥管
洗气瓶主要盛放液体吸收剂,
连接装置时注意“长进短出” 球形干燥管主要用于盛放固体吸收剂 U形干燥管用于盛放固体吸收剂
﹡尾气处理装置
具有毒性或污染性的尾气必须进行处理,常用装置如
下图所示:

一般常用吸收液吸收这些有害气体。
a、b为溶解度不是很大的尾气处理装置;
难以吸收的尾气如CO,应于末端燃烧除去,如图c;
此外还可以用塑料袋盛装尾气。
④实验仪器的组装顺序
﹡组装顺序:
•气体制备:气体发生装置—除杂质装置—干燥装置—气体收集装置
•气体性质检验:除杂质装置—干燥装置—检验气体性质装置
—检验水—检验二氧化碳等—尾气处理
﹡在仪器连接题的解答时,要看清楚实验中的每个装置及其作用,
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仔细审题后辨认清楚是除杂质题还是验证题。
•若是除杂质题,一般先除去二氧化碳,再除水蒸气;
若为验证题,一般先验证水蒸气的存在,再验证二氧化碳的存在。
•除杂质水蒸气或干燥中性、酸性气体,常选浓硫酸;
验证水蒸气的存在,常选用白色的无水硫酸铜。
•除杂质二氧化碳,常选用氢氧化钠溶液;
验证二氧化碳的存在,必须选用澄清的石灰水。
•导管连接时,一般要“长进短出”,即气体从长导管进入,短导管排出。

【练习】
1.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煤层产生水煤气,其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
和氢气,还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用下列实验装置证明水煤气
中含有一氧化碳和氢气(装置中药品自己选用)。

(1)A、B、C、D、E装置中可盛放的药品是:
A 、B 、C 、
D 、E
(2)证明水煤气中含有氢气,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E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证明 。
2.已知某无色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O2、CO、H2O(气)、H2的一
种或几种,现依次进行如下实验(假设每次实验气体均完全反应):
(1)通过固体NaOH时,气体体积变小;
(2)通过灼热的CuO时,固体有黑色变为红色;
(3)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
(4)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溶液变为混浊.
根据次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原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为:
① ;② ;③ .
写出步骤(2)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15
1、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
3、用宏观或者微观回答: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
5、实验操作题中:浓硫酸的稀释问题
......
第2个回答  2012-06-01
Na2CO3·nH2O62g恰好与某硫酸溶液98g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质量为138g。求:(1)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2’) (2)所用硫酸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2’) (3)Na2CO3·nH2O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并求出n的数值。(3’)
t℃某饱和氢氧化钙溶液149.48g与草木灰(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钾)5.5g反应,生成2g沉淀。求:(1)草木灰中碳酸钾的含量(5’) (2)t℃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5’)
第3个回答  2012-04-15
别人帮你的,你不会记得很牢靠的,你可以自己总结一下。这样更好,有扎实。
第4个回答  2012-0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