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民初案件怎么办

如题所述

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立案后,要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人,开庭审理案件,并且在开庭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和地点。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民初案件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
刑事辩护:涉及刑事案件中法律代表的辩护工作。
婚姻家庭:如离婚、夫妻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等问题。
离婚:即夫妻双方解除婚姻关系的诉讼。
遗产继承:关于财产分配和继承的法律问题。
合同纠纷:因签订合同而产生的争议解决。
经济纠纷:涉及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劳动纠纷: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
交通事故:涉及交通事故责任的法律诉讼。
拆迁安置:与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相关的法律问题。
房产纠纷:关于房地产买卖、租赁、开发等过程中出现的法律争端。
知识产权:涉及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侵权问题。
行政纠纷:行政机关与公民或法人之间因行政管理产生的争议。
医疗纠纷: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与患者或其家属之间因医疗服务产生的问题。
涉外纠纷:涉及外国当事人参与的民事法律诉讼。

一审和二审的区别:
1、适用的法院与审级不同。第二审程序是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在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时所适用的程序,是终审程序;第一审程序则是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时适用的程序,是初审程序;
2、程序发生的原因与启动程序的主体不同。第二审程序是因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已经作出但尚未发生效力的裁判而发生的,其启动与审理的原因是当事人行使上诉权、第二审人民法院行使审判监督权;第一审程序是当事人因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或者因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发生的,其启动与审理的原因是当事人行使诉权、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
3、程序的目的与任务不同。第二审程序的目的与任务,是检查、监督下一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是纠正第一审裁判的错误,确保法律的统一实施,最终解决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纠纷;第一审程序的目的与任务,是查明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确认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解决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纠纷;
4、审理的对象与内部结构不同。第二审程序的审理对象原则上限定在当事人上诉请求的范围之内,即原则上只审理与当事人上诉请求有关的事实与适用法律。第一审程序的审理对象为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及其所依据的事实和所适用的法律。同时,第二审程序不存在种类上的区分,第一审程序有普通程序与简易程序之分;
5、审理的方式与审结期限不同。适用第二审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以开庭审理为原则,以迳行裁判为例外;适用第一审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一律必须开庭审理,不能书面审理或者迳行裁判;
6、裁判生效的时间与条件不同。人民法院适用第二审程序作出的裁判,是终审的裁判,一经宣告和送达,立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得再通过上诉的方式声明不服。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
立案和受理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