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十大美德的故事

如题所述

1、苏武牧羊

苏武在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手持汉朝符节,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

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2、精忠报国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但“国”字没有一点,象征国内无首。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敬仰。

3、孔融让梨

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高祖父孔尚当过钜鹿太守,父亲是泰山都尉孔宙 。

孔融别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吃梨,总是拿小的吃。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4、有志者事竟成

东汉时,耿弇是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一员名将。有一回,刘秀派他去攻打地方豪强张步,战斗非常激烈。后来,耿弇的大腿被一支飞箭射中,他抽出佩剑把箭砍断,又继续战斗,

终于耿弇打败敌人。汉光武帝表扬了耿弇。并且感慨地对他说:“将军以前在南阳时提出攻打张步、平定山东一带,当初还觉得计划太大,担心难于实现。现在我才知道,有志气的人,事情终归是能成功的。”

汉光武帝讲的“有志者事竟成也”一句,后来常被人们引用,成了成语—— “有志者事竟成。”

5、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有志者事竟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狼牙山五壮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武牧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母刺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融让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7

1、子路借米

说的是尊老爱幼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

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2、臧氏义保

周朝时,有一个很有义气的女仆臧氏,她是鲁国公子称的奶妈。那时候有个名叫伯御的人造
反,杀掉了鲁国的国君懿公,篡夺了君位,差人四处寻找公子称,要把公子称杀掉。

臧氏就叫自
己的儿子穿了公子称的衣服,睡在公子称所睡的地方,于是伯御错把臧氏的儿子杀掉了,臧氏抱了
公子称逃了出去。鲁国里的大夫,知道公子称在臧氏那里,就请周朝的天子。

3、七岁之师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就应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能够做我的老师啊!”

4、杜后礼法

宋太祖赵匡胤的母亲杜氏治家严谨,并且很有礼法。宋太祖是她的五个儿子中的二儿子。

后来太祖做了皇帝,尊了杜氏做皇太后,太祖就在宫殿里拜母亲,臣子们跟着道喜,可是这位杜太后
却变了脸色,心上并不觉得欢喜,左右的人就问她:“我们听说做母亲的因为儿子显贵而显贵。现
在你的儿子做了皇帝,真是富贵极了,为什么你的心里还感觉着不快乐呢?”

杜太后说:“我听古话
说,做皇帝是不容易的事,因为皇帝的位置居在万民之上,若是他把国家治理得不错,那么这个位
置,当然是很尊贵的;若是没有做好,失了驾驭的方法,那么就是要想做一个平民小百姓,也是办不
到的,这就是我所以忧愁的原因。”宋太祖恭恭敬敬地接受了母亲的教诲。

5、礼圭尊祭

汉朝时,陈省的妻子姓杨,名叫礼圭,她的两个儿子,大儿子娶了张度辽的女儿惠英做妻子,
小儿子娶了荀家的女儿。礼圭的两个儿媳妇娘家都非常的显贵,从嫁的丫环有七八个,陪嫁的财物
也很多。可是杨礼圭不管她们的娘家怎样有钱,仍然用她婆婆从前遗传下来的家教教导两个媳妇,
自己亲自做着家务。

两个媳妇见婆婆这样的品行,于是也接受了家训。杨礼圭有个从堂侄孙,侍奉
尊长有些怠慢,杨礼圭觉得他这种行为很不合礼法,于是就和他断绝了来往,从堂侄孙因此感到惭
愧,并悔过自新。

后来时局混乱,杨礼圭的一家也经常奔逃在路上,迁徙不定,有宗族或表亲想要
去见她,杨礼圭一定自己先很认真地整饬一番,身后跟随着儿子、孙儿和丫头们,然后才肯见面,
她说:“这是我已去世婆婆的家法啊!”每逢四时八节祭祀祖先,一定很虔诚地用家里最好的供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24
中国十大传统美德: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忠厚、勇毅力行。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爸爸接着问道。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