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趣事》600字作文

如题所述

语文趣事
又一学期过去了,班级中让我笑掉牙的事情还真不少,例如:骆润泽又编了一系列的流行语,把我们乐得眼泪都流出来了;陈泉荪把《不怕不怕》这首歌改编成了搞笑版《不怕XXX》……。但是,让我最开怀大笑,捧腹大笑的一次则是星期三的那堂语文课。
课上,余老师正在分析《全能卷王》里的试卷,其中有一题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的难道不是伟大的友谊?让我们改成陈述句,骆润泽首当其冲,嘴里还大声叫着:“我,我,我。”余老师怕他再次扰乱课堂纪律,只好叫他,他大摇大摆地站了起来,好像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他说:“马,马,斯,克跟格,格,斯恩建立的难道是伟大的友谊?”这句话一出口后,班级里原来静得连一根针掉下都听得见声音的纪律变成在放炮竹的声音都听不见了。只见:原来那文文静静的小女生陈烨旦捂着肚子,眼泪往外喷;我就更不用说了,只见我一下子贴在地上,两只脚像马上被杀的螃蟹那样挣扎着,原本在这时应该维持纪律的余老师用手挡着脸,原本细小的眼睛小得眯成了一条缝,就在这时,一个同学已经忍耐到了极点禁不住放声大笑起来,原本已经忍不住的余老师索性也跟着我们捂着肚子,眼泪往外射,我们的笑声传遍了整个学校。
这堂语文课实在是太有趣了,它不但让我开怀捧腹大笑,还让我从中获得了一个道理:多看课外书,多了解一些课外的知识总是有好处的。如果骆润泽经常看课外书,了解课外的知识,就不会闹出如此大的笑话了。追问

这是作文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09
无语
第2个回答  2012-07-12
语文趣事
断句不妥当闹笑话
一天,某领导宣读文件,把“已经取得文凭的和尚未取得文凭的干部”读成了“已经取得文凭的和尚、未取得文凭的干部”台下顿时哄堂大笑。这位领导生气了,他又敲话筒,又拍桌子,喊道:“你们笑什么?年轻人不好好学习可不是好事,现在连和尚也得有文凭,何况干部呢!” 对联式绕口令绕口令,顾名思义,是一种绕口的小令。它有意识地将一些声、韵、调极易混同的字交叉重叠组合在一起,读起来很绕口,但又妙趣横生。对联式绕口令,有联之巧,有令之趣。“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用童桐、咸嫌四字的谐音,构成两个场面:一个男孩采得桐子的喜悦,一个女孩吃鸭头的不满。还有“大雁过雁塔雁塔留雁雁不落;小鱼入鱼网鱼网捕鱼鱼难逃”“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装谁像谁装谁谁就像谁”等等,也都各具其妙。御史平冤
  明代巡按御史韩正雍到江西巡视。一天,他在南昌察看死囚牢房时,下起了大雪。他边走边想,触景生情,吟出一上联:水上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 吟罢,久不能对。这时他见一囚犯在流泪,便上前询问原因。 囚犯说:“大人说的冰,雪、霜,三者交加,实为死囚处境,听后顿觉伤心。” 韩巡按觉得此人谈吐不凡,于是问道:“莫非你有冤情?” 囚犯拱手说出下联,一语双关:空中腾雾,雾成云,云开见日。原来,这个人因上告府官贪赃而被诬为谋反,判了死刑。韩巡按问明原因后为他平了反,并严惩了贪官。 朱熹读书法中国古代学者对如何读书有不少论述,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推朱熹读书法。朱熹一生读书万卷,学识广博。他的读书方法有六条:1 循序渐进;2 熟读精思;3 虚心涵泳(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杜撰前人的学说);4 切已体察;5 着紧用力(发愤努力、抓紧时间);6 居敬持志(专心、沉静)。后人把这六条称为“朱熹读书法”。电话停
  猪月坡的外公在路边开了个公用电话亭,生意不错。一天,猪月坡来玩,看见亭前的抬牌,对外公说:“抬牌放得太低了,字也太小了,我给您重写一块挂得高点,好吗?”外公说:“好!好!好!还是我外孙有心眼儿。”
 抬牌挂起来了。奇怪,连续两天没人来打电话。外公觉得不对劲儿,走出亭子,往招牌上一瞧:“啊!‘电话停’!”难怪没人来打电话。 喝墨汁以
前,常将文人称为“喝墨汁的”,意思是读书写作无数,终日笔不离手常常用墨,那墨汁用量像被他喝掉了似的。现在此说渐少,因为写作者绝少研上一砚徽墨,挥
笔在宣纸上写蝇头小楷了,甚至用灌满胶囊的自来水笔写作的人都已成历史。不过,偶尔有人将有较高文化的写家或学者仍称“喝过墨水的”。这个形象的说法,在古代却曾经是真事呢!历史记载,南北朝时的北齐有明文的法律规定,儒生在考试时成绩非常糟糕者,要被罚喝墨汁。引习延续了不少朝代,虽然罚喝墨汁可能激励了某些考生再做努力,但是,时有发生因罚喝墨汁太多使落选考生生病甚至死亡事件。到了隋朝,皇上恩典,颁布罚喝墨汁减量,《隋书·仪礼志》记载,凡文理不通、不精或书写潦草而没考上的,罚喝墨汁一升。原来在此之前,罚喝墨汁是一斗(一斗等于十升)呢!文弱书生们怎么受得了!唐
朝进此恶习才彻底改变。唐太宗没做皇帝时也曾要考试晋官,但一想到考不上要罚喝墨水,轻则喝病,重能喝死,只好打了退堂鼓。他当上太唐皇帝后,觉得此法害
人不浅,不仅是弄病或是害死书生那么简单,而是令更多的有识之士望考试而生畏,严重耽误了国家选拔人才。唐太宗宣布废除罚渴墨水陋习,书生们解除了思想压
力,纷纷应试,为唐朝的兴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巧妙的判词 (一)
宋时,张咏任崇阳县令,察钱库小吏每日于帽缝藏一小钱还家,最后被抓,以盗窃国库罪拘审。
吏不服,认为盗一枚小钱,不应小题大作。张咏提笔写道:“一日一钱千日
一贯;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吏闻之,思己二十余年之所为,服矣。
(二)
明天启年间,一御史颇有口才。宦官魏忠贤手下一名太监欲取笑御史,便缚
一鼠前去告状,声言:“此鼠咬毁我衣物,特擒来请御史判罪。”
御史沉思片刻,便下了判词:“此鼠若判答杖放逐则太轻,若判绞刑凌迟则太
重,本官决定判其宫刑。 ”
太监闻之,明知御史在讥讽自己,却也不得不服其判词之妙。追问

还有吗?

追答

本回答均来自网络,引用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但他又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
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
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