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解决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8
我们的重点需要从父母对我们做了什么转移到我们还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以减少父母对我们的影响。你的问题不会一夜之间迎刃而解,这不现实也不负责,我们会找到令人振奋的与父母以及其他人的相处新模式,你将重新界定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重建全新的自信和自我价值。

“只有释放了内心的悲痛和愤怒,只有将责任归于那些应该负责的人——你的父母之后,真正的解放才能降临”

原谅这一举动并没有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本质的,持久的变化,其中有些人甚至觉得心理更加不舒服。面对自己的遭遇,我们首先需要发泄愤怒,需要哀悼我们从未得到过渴望许久的父爱和母爱这一事实,不应该去弱化和抹杀曾遭受的伤害。原来和忘记,意味着假装一切都没有发生过。只有当父母努力去求得我们的原谅时,这种原谅才有意义。只有从有毒的父母的控制下解放自己,才能获得情绪和内心的真正平静,并不一定非要原谅他们。只有释放了内心的悲痛和愤怒,只有将责任归于那些应该负责的人——你的父母之后,真正的解放才能降临。

当你把父母的感受当作你大部分人生决定的基础时,你正在放弃自己的自由选择权。如果在你心中,父母的感受永远占首位,那么你的人生也将由他们驾驭。中毒的孩子十分需要父母的认可,这种需要使他们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很少有人可以绝对自主地决定自己的生活,完全不需要父母的认可。我们成年后虽然人离开了家,但心其实并没有离开。

紧密纠缠的亲子关系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孩子为了安抚父母而不断屈服,无论孩子自身有何种需求和期待,他们永远把父母的需求和期待放在第一位;另一种表现截然相反,当孩子大吼大叫,威胁父母时,或者与父母完全形同陌路时,其实他们和父母的关系仍然密不可分,虽然这一类型看起来不同,但实质上父母仍然紧紧地控制着孩子的感受和行为。

只要你对父母的情感很强烈(无论顺从或抵触),你就仍然赋予他们在情感上折磨你的权力,使得他们可以继续控制你。

我们的确在情感上影响着那些与我们紧密相连的人,但对别人的感受产生影响和全权负责是不能等同的。比如说当你受到伤害时,你需要找到安慰自己的方式,这是你的责任,所以当你的父母收到伤害时,他们也有责任找到自我安慰的方式。你可以说一些类似“我很遗憾你不开心”的话,这很恰当,但是你没有义务单单为照顾父亲的心情而改变自己的人生计划,当你为了父亲的心情而忽视自己的需求时,你并没有为你自己,甚至你的母亲带来任何好处。你稍后不可避免地会愤怒,会埋怨他,这些情绪最终会影响你和父亲的关系。当你积极努力地解决问题,却仍不能使你的母亲满足高兴时,你会更加自责和不知所措。当你把父母的感受当作你大部分人生决定的基础时,你正在放弃自己的自由选择权。

自我毁灭性的观念常常会带来痛苦的感受。我们的感受是我们对外界事物的反应,事实上所有的感受甚至那些最强烈的恐惧,快乐或痛苦,都来自于我们内心的观念。

“孩子不应该跟父母顶嘴“或者“父亲是个病人,我应该照顾他”这些深藏的观念是错误的,你才会觉得内疚,自责。当你面对一些状况时,需要做出情感反应时,家庭观念会不知不觉地快速划过你的脑海。这些观念总会先于你的感受出现。

理解你的观念和感受之间的关系,是停止自我毁灭性行为的重要一步。

有毒父母的孩子常常饱受这些症状的折磨——头痛,胃疼,肌肉紧张,疲劳,厌食,贪食,失眠,恶心等。虽然这些症状是由情绪不调引起的,但如果症状持续出现,应该尽快寻找治疗。

观念衍生出规矩,内心的感受令你必须遵守这些规矩,于是你的行为就产生了。想要改变自己的行为,你就要根据这个公式倒退回去,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感受,从而改变规矩。

顺从型行为的确是我们独立的阻碍。但对抗型行为背后也蕴含着纠缠关系,因为对抗型行为看似使我们和父母渐行渐远,带给我们一种在同父母抗争,没有屈服的错觉。对抗行为仍然是由纠缠关系引起的,具体原因有几个:我们在对抗型行为中表达的感情十分强烈;对抗型行为重复发生,已经成为我们的惯常行为;对抗型行为并不是我们自由选择的结果,而是我们保护自己,证明自己独立的一种行为。两者虽然表现形式相反,但是性质是一样的。

冲动的行为总是会弄巧成拙。 情绪激动时,避免同父母接触,对质。你的想法和判断都会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出现偏差。

你需要做的是开始质疑那些隐藏在你脑海中的错误观念和自我毁灭性的行为,将它们抛弃,拥有真正的自我。但是在此之前,你得慢慢探寻你真正的自我到底是什么模样。

人们在情感受到威胁或攻击的时候往往反应最为敏感,一触即发。这种敏感反应会出现在他们的梅一段关系中——与恋人,与上司,与孩子或与朋友。但是,在与父母的关系中,这种反应最为激烈。情感上的独立并不意味着你要同父母彻底断绝联系,而是说你即是家里的一份子,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意味着你可以做自己,你的父母也无须改变他们原本的样子。

如果撇开父母(或其他人)的灌输和影响,你仍可以自由地拥有自己地信念,情感和行为,那么你就进行了“自我界定”。如果父母不喜欢你的做法和想法,你将不可避免地忍受一些不快。在你没有为了他们义无反顾地改变自己地时候,也要忍受他们对你的不满。即使你的某些观念与父母一致,或者你的行为得到了他们的赞许,对你来说,拥有选择的权利以及质疑他们的自由仍然至关重要。这并不是说我在鼓励你无视别人的情感,或者全然不顾你的行为可能对别人产生的影响。但你也不能允许他们对你的肆意妄为。我们都应该在照顾好自己和关心别人的情感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没有人的自我界定是完全准确的。我们都是庞大社会中的一部分,都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可。没有人能完全摆脱情感依赖,不论何种形式,也极少有人愿意这样做。人是社会性动物,人与人之间的开放式关系需要一定的感情上的相互依存。也正是如此,自我界定在某种程度上必须具备灵活性。向父母妥协也没什么错,只要是出于你自己的主观意愿。我想说的是, 保持你情感的完整性,忠于你内心的真实想法 。

自动化反应:即无意识的选择。每当发生一个类似的或相同的情境时,我们的反应都是雷同的,在心理学上称为自动化反应,又称防御机制。

自我界定不等于自私自利,自私这个词开启了我们所有的愧疚感。

许多人对父母的反应几乎是自动的,下意识的。你对他人的反应取决于他们对你的认同感。只有在没人反对你,批评你,厌恶你的情况下,你才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你的感情相对于激发这些感情的事件来说往往过于激烈。你可能会把一个小小的建议看作人身攻击,把有建设性的微笑批评看作个人的失败。没有了别人的肯定,连维持最起码的情绪稳定都会十分艰难。其实你的这些回应相当于说“只要听到父亲的声音我就生气”当你任凭你的情感反应变得一触即发,就意味着放弃了自我控制,把自己的情感拱手交到别人的手上,也就给了对方掌控你的巨大能量。

少一些反应,多一些回应。回应是类似于“让你伤心了,我很抱歉”“我需要考虑一下,我明白,但是我需要考虑一下”通过保持自己感受的独立性上回答,在你做出回应时,你的感受同时也在思考,你能意识到自己的感受,但不会任凭它们驱使你冲动行事。回应也可以让你保持自我价值感。不管父母对你作何评价。这对你来说极为有益。别人的想法和感受再不会将你拖入自我怀疑的深渊。再与其他人周旋时,你将看到各种全新的选择,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因为你的思维方式和理智并未被情感所蒙蔽。回应将生活的许多控制权重新交到你手上。

使用非辩护性回应,多数人认为,如果他们不在冲突中为自己辩护,他们的对手便会认为他们软弱,好欺负。其实现实中恰恰相反——只要沉着冷静,临危不乱,才能让你保留实力。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尝试使用非辩护性回应的句子,这种回应对打破”攻击—撤退—防守—升级“:哦?噢,我明白了。这样啊。你当然有权坚持你的意见。很遗憾,你不赞同这一点。让我想想。很抱歉让你伤心(生气,失望)了。

记住,一旦你生气,道歉,解释或是试图说服他们改变主意,就等于是把大部分的主动权交到他们手上。如果你请求对方原谅你或理解你,那么你就给了他拒绝满足你要求的权利。如果采用非编户型回应,你没有任何要求的时候,就不会遭到拒绝。

和任何新技能一样,你必须要不断练习,勇于犯错。最终,它会成为你的第二天性。

“我还没有”暗含着选择,而“不”或“不能”所隐含的意思则截然相反——这是个定局。没有了选择的余地,人们就会陷入纠结烦扰的混乱状态,这也是长久以来将孩子禁锢其中阻碍其成熟的关键因素—孩子的选择是由成人掌控的。

选择是自我界定的关键。经过选择而所作出的任何决定都能让我们远离消极的反应。权衡各种选择后自觉还无法与父母抗争而向父母投降,和因为绝望而自我放弃抵抗,这二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做出选择就意味着向自我控制迈出一步,而应激反应则意味着退回受控于人的境地。

有毒的父母惯于操纵子女,一旦得不到他们预期的反应,他们便会烦乱不安。

你已经是成年人了,可以承受追求自主生活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快。

如果不能认清主要的责任方,你就会一辈子把这个重担背负在自己的肩膀上。如果你一直因此而责怪自己,你的内心就会永远充满耻辱和自我憎恶,你就会不停地惩罚自己。

一说到情感方面,大家都会感受到压力,可能你还没察觉,你已经在逃避这方面的改变了。

你必须卸下为童年不幸遭遇而承担的责任,归还给应承担责任的人。

在童年时遭受过虐待的承认也很难认清责任的归属。接受批评和责怪是被虐待的孩子的生存之道。他们相信是他们自己不好,而不是父母不好,以此守护着家庭的神话。这一信念是他们所有自我破坏行为的核心。

一旦我们将责任归于应负责的人,就会对那些加诸在我们身上的痛苦和这些痛苦的始作俑者感到愤怒。愤怒是种令人烦恼的情绪,你可能会把愤怒和你童年遭受的虐待联系在一起,你也可能会把愤怒和那些你见过的狂暴失控的人联系在一起。你可能会担心如果早自己发怒,形象就会丑陋不堪,其他人就会对你避而远之。

我们愤怒,我们害怕的事情会发生;我们不愤怒,那些事情同样极有可能发生。

当你压抑自己的愤怒,你就会变得抑郁或者狂暴,其他人也会对你敬而远之,和你公开对他们发火的结果是一样的。不加控制的愤怒通常是带有毁灭性的,尤其当这种愤怒被压抑在我们清醒的意识之下,不断发酵升级之后。

将愤怒转化为助力,帮助我们找到真正的自我和极限的方法。1.允许自己愤怒,不要压抑自己的感受。(愤怒意味着你的权利被践踏,你正在被侮辱和利用,没有人关心你的需求等等,愤怒意味着你需要做出改变。)2.表达出你的愤怒。(通过发泄的方式,你不必为发泄愤怒去暴力伤害或语言侮辱任何人——和你信任的人聊聊你有多少生气)3.增加运动量将愤怒转化为运动可以帮助你释放出内心的紧张情绪,体育运动会增加内啡肽(大脑分泌的化合物,能促进愉悦情绪产生)的分泌,直面愤怒会增加你的能量,提升你的生产力。4.不要让愤怒加深你心中消极的自我形象。5.把愤怒转化为自我定义的动力源泉。(愤怒可以帮你认清状况,重新定义边界和极限)把“我很气愤,因为我爸从来不让我过自己的生活”变成“我不会再允许我爸控制我,贬低我”

愤怒是人对于不公正待遇的一种正常反应  悲伤是人在面对失去时的正常,必要的反应

你必须要经历和感受这些情绪(比如悲伤),这一才能冲破它们对你的束缚

悲痛的情绪包括震惊,愤怒,怀疑,当然还有悲伤。

男性在展现侵略性和愤怒时,会比他们表现悲伤或痛苦时获得更多的文化认同和支持。由于我们对怎样做才是一个“真汉子”有着过于理想主义(违背真正的人性)的期待。许多男性在身体和心理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重要的不是他们的反应,而是你的回应。如果面对父母的暴怒,谴责,威胁和狡辩时你能坚守立场,那么你将会体验到决战胜利的辉煌。

和父母对峙,对峙的结果往往截然相反:父母会对自己曾经的行为矢口否认,声称早已忘记,把责任推卸到子女身上并且大发雷霆。

如果你不想办法解决自己对父母的恐惧,愧疚和愤怒,你将会把它转移到自己的配偶和子女身上。烦躁易怒和怯懦怕事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内心压抑着的对父亲的愤怒,以及不愿面对困难,承担责任的心态。你必须改变观念,不再继续为儿时所遭遇的痛苦经历承担责任。

对峙的要点:1.这就是你曾经对我做的。2.这就是我当时的感受。3.他就是这样子影响了我的生活。4.这是我现在对你的要求。

“根本就没有这种事”为回避自己的无能和焦虑而否认事实的家长。“我们已经尽力了”这些无能或对配偶的虐待行为三缄其口的父母常常会以一贯的消极无效的方式应对你的对峙。他们的悲痛也是有支配和控制力的,这是他们利用负罪感迫使你妥协的手段。

在完成了写信,角色扮演,小组练习,与父母对峙,就将来与父母的关系做出决定后,将可以“毕业”。

这种产生于群体内部,以极端情绪经历的共享和交流为基础的友谊往往极为坚固。

不管你多么沮丧消沉,总有更好的生活在等你——摆脱愧疚,恐惧和屈辱的,自尊自爱的生活。

有毒的行为模式最终导致的结果却惊人的相似:痛苦和折磨。打破循环意味着不再像受害者,也不再像虐待者那般行事,不再在配偶,孩子,同事,权威人士和父母面前扮演依赖他人,百般无助的孩子的角色。打破循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做出承诺,和你父母当年对你的态度相比,你要更加体贴关爱自己的子女。不应该仅仅因为自己没有从父母身上得到关爱和抚慰,便剥夺孩子从她身上得到这一切的权利。

有毒父母的特征之一就是他们极少(甚至从不)为自己的破坏性行为道歉。道歉是打破这一循环的重要环节。你或许会感到难堪,或是将其视为软弱的表现,你甚至害怕道歉会有损你的权威性。即使年纪再小,孩子也能察觉到主动道歉代表勇气,反而更加尊重你。主动而由衷的道歉是你所能采取的效果最显著,最能打破循环的行动之一。你真正将关爱他人的行为塑造为供孩子们学习的典范,当你自己从内疚,自我仇视和愤怒的家庭遗毒中解脱出来的时候,你也解救了自己的子女,你是在塑造未来。

你可以继续像个孩子似的幼稚和无脑,等待父母给你发放成人许可证。但实际上,决定权在你的手里,而不是由他们来掌握。当你真正地放弃斗争时,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也会顺利起来。

我们竭尽全力地做出种种抗争,希望父母可以对我们更家慈爱和宽容。可是这种斗争会耗尽我们的精力,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混乱和痛苦,注定徒劳无功。获胜的唯一办法就是放弃这种抗争。这并不是说你必须同父母斩断联系,而是你必须放弃:改变父母来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的尝试。寻找获得父母关爱的做法。对父母持有激烈的情绪反应。幻想总有一天父母会给予你应得的关心和支持。

可能你的理智层面已经认识到:如果你至今没有得到过父母的感情滋润,那你可能永远都得不到了,你内心那个苦苦挣扎的孩子可能还执着地希望,终有一天父母会发现先你有多棒,并给予你关爱,不论他们的能力多么有限。面对父母对你的莫名责怪,你虽然不解,虽然心碎,但还是决定尽可能地为自己莫须有地过错做出补偿。可当你回到他们的身边,渴望重获童年缺失的抚慰和认同时,你却发现自己犹如从枯水取水,一无所获。

“我不会再允许你们指责批评我了,你们有权发表意见,但是你们无权刻薄,轻视我。如果你们再这样对我,我不会容忍”放弃争斗,最难的一点是容忍父母的一成不变。当他们作威作福时,你不需要保持沉默,但是要学着平复自己的焦躁,控制自己的反应。

爱不仅仅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行为方式。有毒的父母,打着爱的旗号,实际上却没有赋予他们真正的爱,反而令他们觉得爱是一种混乱的,戏剧性的,令人困惑甚至痛苦的情感——他们必须要牺牲自己的心愿和梦想才能成全爱。很显然他们感受并不是爱。

爱的行为不会折磨你,不会让你失控,更不会让你产生自我憎恶。爱并不会带来伤害,爱是一种令人幸福的感觉。爱的行为会滋养你,让你拥有健康的情感。当有人爱你时,你会感到被接受,关怀,珍惜和尊重,真正的爱带来的是温暖,愉悦,安心,稳定和内心的平静。

当你清晰地了解到父母地局限性和自己遭受的损失后,你将为自己的生命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开始接纳那些真正爱你地人,他们会赋予你应得的,真正的爱。

相信自己

小的时候像所有孩子一样,你将父母的认可或反对当作衡量自己好坏的标准,由于有毒的父母的意见原本就是扭曲的,所以你只能牺牲自己对于现实的认知,来接受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长大后你可能还在做着此类的牺牲。

通过这本书的练习,你正在将衡量标准从父母的意见转变为自己的想法。你正学着相信自己对于现实的认知。你会发现,尽管父母不同意你的观点或不认可你的做法,但你仍然可以抵御他们的否定带给你的焦虑,因为你不再需要他们的认可。你正在成为自己的主人。

随着你变得越来越自主和独立,你的父母也会愈发感到不快。将变化视为威胁是有毒父母的天性,他们会十分抗拒你的变化和健康的行为,所以你要相信自己的感受和认知,这非常重要。随着时间的流逝,父母可能会接受崭新的你,你和他们之间可能会衍生出一种类似成人之间的正常关系。但他们也有可能会抗拒到底,竭力维持旧的关系模式。不管怎样,能否从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中脱离出来的关键还是在于你自己。

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年人并不是那么简单。你会经历一个艰难而疲惫的过程:准备好应对挫折和失误,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里到外地磨练自己。焦虑,恐惧,内疚和困惑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无可避免。但这些魔鬼将再无法控制你,这才是关键。

当你可以更好地把握过去和现在与父母的关系时,你会发现你和其他人的关系,尤其是和自己的关系,会得到极大的改善。或许是平生第一次,你将拥有享受自己人生的自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