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人和嫔哪个大

如题所述

嫔比贵人大。清代后宫妃嫔称号按地位高低依次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官女子。

在康熙以后,才典制大备,后宫号位定制严明。皇帝的正妻称皇后,居中宫,主内治。以下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为主位。贵人、常在、答应均无定额,但各皇帝妃嫔数目的多少出入较大。

扩展资料

妃嫔,是一种用来代指所有皇帝之妾的总括之称,妃嫔等级是用来区分她们之间的地位和级别的。不只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只要有过后宫制度的国家之君主,他们所有的妾都可以广泛的被称做嫔御,这样的代称之词比较常使用在东方国家。

在民间传说中,谈到皇帝的家庭生活时,经常说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或者说三千粉黛。总之,皇帝是妻妾众多。这些说法自然有一定的道理。皇帝是封建社会中的最高统治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这种权威表现在各个方面,对异性随心所欲的大量占有,就是这种权威的一种表现。为了满足皇帝无止境的私欲,同时也为了子嗣众多,便于挑选皇位的继承者,于是,一套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后妃制度就逐渐确立和健全起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妃嫔等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1

嫔的位分高了,嫔比贵人高一级。

嫔,古代妇女的统称,本义为帝王的女儿出嫁,亦是对妇人的美称,如:嫔妇(国中妇人有德行者);嫔德(妇德);嫔俪(指妻);嫔则(为妇的准则);嫔息(妻与子女)。历史上有八嫔临御,指“僖嫔、端嫔、穆嫔、熙嫔、道嫔、通嫔、襄嫔、静嫔”。

贵人,皇帝妃嫔封号之一,是罕见的在不同朝代地位差别很大的妃嫔封号。东汉光武帝时始置,为最高位妃嫔称号,仅次于皇后。晋代,为三夫人其三,位于九嫔之上。后世朝代地位较低,清置贵人于嫔位之下,为妃嫔等级第五等。

扩展资料:

顺治以前的后宫等级不健全,基本上没有成规典制。努尔哈赤的中宫皇后在当时称为大妃或大福晋,余者称为小福晋。

1636年,皇太极弃汗称帝时,册封后宫,有中宫皇后,又称国君福晋,另外 ,加封了东宫大福晋、西宫大福晋和衍庆宫淑妃及永福宫庄妃,至于其他宫中女眷,则概称侧妃、庶妃或格格。

顺治一朝后宫中虽备位中宫,先后有过4位皇后,但典制与等级仍未脱离皇太极时期的制度,皇后以下即为妃子,虽然董鄂氏曾加恩封为皇贵妃,但并不能说明当时已建立了严格的后妃制度。比如孝东陵中就葬有4位福晋和17位格格,这种混乱不堪的后宫称呼,带有鲜明的关外色彩。

清代品级:

皇后(1人) 【位同帝尊,为极品为中宫主位】

一品:皇贵妃(1人)【位同副后】

二品:贵妃(2人)

三品:妃(4人)

四品:嫔(6人)【以上皆有金册金宝】

五品:贵人(无定数)

六品:常在(无定数)

七品:答应(无定数)

无品:官女子(无定数)【除赐居宫殿、无需以奴婢自居外与寻常宫女无异】

参考资料:嫔 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7-11
嫔更大
第3个回答  2020-05-02
嫔大,贵人小,最大是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
第4个回答  2012-07-11
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官女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