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雪原人物 高波真有其人么 请给解答

如题所述

杨子荣确有其人,所以,《林海雪原》开篇就写道:“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英雄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以表达对战友的深切怀念。”

杨子荣是山东胶东半岛人,1945年参军,在曲波所在的部队,一直打到东北。杨子荣年纪大,打过游击。曲波觉得杨子荣经历多一些,性格稳当,善于与人讲各种故事,就让他当侦察排长。曲波在部队表扬杨子荣,说他对付土匪有大智。

他是在活捉匪首座山雕以后的战斗中牺牲的。当时《东北日报》刊登了战斗英雄、侦察英雄杨子荣牺牲后,二团领导、海林县委领导抬着杨子荣棺椁,葬于海林县境内的报道。这份《东北日报》至今仍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

1981年,海林市重新选了墓地迁葬杨子荣,建立了烈士陵园,竖起了高高的墓碑。 2003年,我回到海林市故地,专门参观了烈士陵园里的杨子荣陵墓。在参观中我还得知,曾担任过“杨子荣排”的排长们聚在一起,到杨子荣陵前祭奠过,并捐款万元用于陵墓的修缮。

一身功勋的杨子荣没能看到剿匪的最后胜利,这使活着的战友们永生痛惜。

扩展资料:

作者曲波终生牵念林海雪原。

在战争年代,我们俩都在前方后方工作,只有到了齐齐哈尔才有了一个家。工厂离宿舍较远,有时踏着大雪归来,就会想起飞袭威虎山的狂风暴雪的日子。

那时,曲波与战友们一起商讨剿匪方案,由杨子荣带5名侦察员装扮成上山入伙的土匪,潜入匪巢活捉了座山雕。座山雕被抓住后,关在政治部保卫处。

我见过他,是一个70多岁的小老头,长得有点怪。解放军在屋里、走廊养了几盆花、几只兔子,让他种花、喂兔子,没有对他惩罚,后来他自己老死在里面。

曲波一辈子都记挂战友们,思绪时常回到茫茫的林海雪原。他在《林海雪原》的后记中这样写道:“及抵家,一眼望见那样幸福地甜睡着的爱人和小孩子,一阵深切的感触涌上我的心头……我的宿舍是这样的温暖舒适,家庭生活又是如此的美满,这一切,杨子荣、高波等同志没有看到……”

《林海雪原》中少剑波的形象有80%的成分取自曲波自己的经历。他总说自己身上有一股革命的英雄主义。在小说中,可以找到他们那一代军人牺牲奉献的高尚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时代内涵。

曲波晚年因病于2002年去世。

参考资料:人民网-曲波夫人刘波回忆林海雪原的日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9

高波是有真实人物原型的,不光是高波,像杨子荣、少剑波、座山雕等都是有真实人物原型再经过艺术加工而成的人物。

作者曲波在《林海雪原》这本书的扉页,首先写下了:“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英雄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小说《林海雪原》中也只有两个人物用了真名实姓,这两人就是杨子荣和高波。

高波,1926年3月出生在山东海阳高家村,随队挺进东北,1947年2月在押送小火车途中遭土匪袭击,奋勇抗击身负重伤光荣牺牲。

高波牺牲地位于柴河林业局二道经营林场施业区莲花湖附近,原森林铁路52 公里处的大桥头。1995 年莲花水电站建成蓄水,遗迹已淹没到湖区。

扩展资料

高波身前身后事

1947 年 1 月19 日(农历 1946年腊月二十八),高波和8 名战士押着满载军用物资和老百姓生活用品的小火车回到山里,当列车行驶到二道河桥头时,土匪引爆了桥下的炸弹,小火车被掀到桥下。高波带领 8 名战士,与土匪展开了搏杀,保住了群众,年仅 22岁的高波壮烈牺牲。

1957 年,作家曲波在《林海雪原》小说中,细致地描写了二道河桥头大拼杀的场景,写的就是发生在这里的真实故事。

作家曲波创作的《林海雪原》中,战斗英雄高波生于当时的海阳县朱吴乡高家乡,原名叫高新亭。

1942年秋后,日本鬼子在离高家村10公里的乳山县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马石山惨案”,17岁的高波义愤填膺,毅然参加了村里的抗日先锋队。

1944年冬,胶东国民党24个伪司令之一的赵保元,盘踞在莱阳万第镇。年三十夜里,许世友亲自指挥对其围剿,高波与高家村的民兵也参加了这次战斗。

高波参军是在1945年3月,在本村军人高福京的动员下,高波到了山东胶东军区海军支队,不久就被推荐给时任海军支队营指挥员的曲波当警卫员。当时,曲波对高波很满意,便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回答叫高新亭。在一旁的高福京插嘴说:“改一下吧,当了兵都要用新名字,你首长叫曲波,你就叫高波吧。”

1945年8月15日,日寇无条件投降,山东胶东军区海军支队奉命由龙口登船渡海去东北。高波得知后,匆匆给家里写了两封信(现珍藏于东北杨子荣烈士纪念馆),一封是给祖父母,一封给父亲。

其中,给父亲的信中说:“……报上登的日本已经无条件投降了,但在投降当中,有的部队不交枪,我们就得很快地把他们消灭,请父亲放心吧,儿的思想是一切为了抗日,为了革命,为了把祖国建立成一个民主、独立、幸福的新中国,就是死了,也愿为革命服务……”

谁也没有想到,这两封家信成了高波与家人的最后诀别。此后两年多时间里,家里再没有他的音信。

1948年春,家中接到高福京的来信,得知高波在1947年2月份牺牲,并附有4张牡丹江军内报纸上摘抄的高波战斗事迹。信中说,高波没有给家乡丢人,他死得光荣伟大。

高波作为排长,多次被评为团的战斗英雄,每次作战都冲锋在前,参加战斗130多次,牺牲后与杨子荣一起,葬于黑龙江海林市杨子荣烈士陵园。

参考资料:黑龙江省柴河林业局-专题:追溯革命历史 回顾红色故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12

有高波这个人

高波参军是在1945年3月,在本村军人高福京的动员下,高波到了山东胶东军区海军支队,不久就被推荐给时任海军支队营指挥员的曲波当警卫员。

当时,曲波对高波很满意,便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回答叫高新亭。在一旁的高福京插嘴说:“改一下吧,当了兵都要用新名字,你首长叫曲波,你就叫高波吧。”

1945年8月15日,日寇无条件投降,山东胶东军区海军支队奉命由龙口登船渡海去东北。高波得知后,匆匆给家里写了两封信(现珍藏于东北杨子荣烈士纪念馆),一封是给祖父母,一封给父亲。

其中,给父亲的信中说:“……报上登的日本已经无条件投降了,但在投降当中,有的部队不交枪,我们就得很快地把他们消灭,请父亲放心吧,儿的思想是一切为了抗日,为了革命,为了把祖国建立成一个民主、独立、幸福的新中国,就是死了,也愿为革命服务……”

扩展资料

1946年冬天,国民党在东北地区成立了由伪满官吏、地主、恶霸、土匪等组成的“中央先谴军”。这群乌合之众不断对我军进行军事骚扰,其中匪首许大马棒(秦卫东饰)、座山雕(倪大红饰)、马希山(丁勇岱饰)等人分别集结残股,窜居深山密林之中,长期进行暗杀破坏,手段残忍无比。

为了清除匪患,军区领导决定改变战术,组织了一支36人的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张睿饰)的带领下,杨子荣(李光洁饰)、孙达得(解子腾饰)、高波(张晚意饰)等人深入林海雪原。先后奇袭奶头山、智取威虎山、围剿大锅盔,与这些“鲨鱼性、麻雀式”的凶残敌人斗智斗勇、殊死拼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林海雪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7
  高波参军是在1945年3月,在本村军人高福京的动员下,高波到了山东胶东军区海军支队,不久就被推荐给时任海军支队营指挥员的曲波当警卫员。当时,曲波对高波很满意,便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回答叫高新亭。在一旁的高福京插嘴说:“改一下吧,当了兵都要用新名字,你首长叫曲波,你就叫高波吧。”

  1945年8月15日,日寇无条件投降,山东胶东军区海军支队奉命由龙口登船渡海去东北。高波得知后,匆匆给家里写了两封信(现珍藏于东北杨子荣烈士纪念馆),一封是给祖父母,一封给父亲。其中,给父亲的信中说:“……报上登的日本已经无条件投降了,但在投降当中,有的部队不交枪,我们就得很快地把他们消灭,请父亲放心吧,儿的思想是一切为了抗日,为了革命,为了把祖国建立成一个民主、独立、幸福的新中国,就是死了,也愿为革命服务……”谁也没有想到,这两封家信成了高波与家人的最后诀别。此后两年多时间里,家里再没有他的音信。

  高春堂讲述,1948年春,家中接到高福京的来信,得知高波在1947年2月份牺牲,并附有4张牡丹江军内报纸上摘抄的高波战斗事迹。信中说,高波没有给家乡丢人,他死得光荣伟大。作为排长,多次被评为团的战斗英雄,每次作战都冲锋在前,参加战斗130多次,牺牲后与杨子荣一起,葬于牡丹江西边海林县东山。

  原来,部队从龙口登船后,经过几昼夜漂泊,在大连庄河登陆,一路边走边打,首战乌拉街,继战汉旗屯,会战朝阳,解放舒兰,攻克榆树,解放五常,激战小山子等。蹚冰踏雪,又经过17个昼夜的艰苦跋涉,进入牡丹江地区。1946年2月,部队驻扎海林,开始了牡丹江地区剿匪斗争,因工作需要,排长高波被分配负责小火车押运,保证军用、群众物资来往安全。

  当时,匪情严峻,土匪出没无常,而军用物资又是部队的生存血脉。高波多次粉碎劫车阴谋,消灭前来劫车的土匪。但在一个风雪夜,遭土匪在二道河桥头埋下重型炸弹,高波英勇护车,带领战士,打退了土匪几次冲锋,救出了众多群众,在激战中身负重伤,壮烈牺牲。与杨子荣牺牲时间前后只差半个多月,牡丹江地区的剿匪已近尾声。

  高波烈士牺牲10年后的1957年,曲波的创作《林海雪原》问世了,文中第一句话就是“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英雄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随着小说被改编成电影、话剧等,英雄的名字响彻五湖四海,家喻户晓。而此时,在海阳农村的高波家人却不知道《林海雪原》里的高波烈士就是自己的亲人高波。这时,高福京回家探亲,告诉高波的家人:“《林海雪原》中的高波,就是咱们家的我二叔(按辈份)。”高家人辗转与曲波取得了联系。高春堂曾三次见过曲波,聆听过他讲述战友高波、杨子荣等人的战斗故事。

  采访结束时,高春堂说,每次的海林之行,他都强烈地感受到牡丹江人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今年,杨子荣、高波原部队、三十八集团军首长得知烈士亲兄弟因病住院,还让他捎回了3000块钱。 烈士们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后人向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07-04
原名如华,又名连峰。陕西米脂人。少时在米脂县立高小和三民二中读书。1930年到西安,给杜斌丞当警卫员、副官。1 934年入西安绥靖公署步兵训练班学习军事,结业后任十七路军排长。西安事变后北上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任烽火剧团团长、宣传科科长,

  继调警三旅政治部任民运科科长。 经过中共中央西北局和中共三边地委长期做工作,驻三边的国民党第十一旅准备于1945年10月25日起义,警三旅奉命策应。那天,高带宣传队在宁条梁前线喊话,为起义部队助威。起义成功后,原国民党第十一旅改编为八路军新编第十一旅,高被派到该旅第一团任政委。这个团的团长赵级三是在士兵向往民主的大潮下被迫起义的,骨子里仍然留恋旧军队,高波和政工人员费了很大气力,才使全团稳定下来。1947年3月,宁夏马鸿逵奉蒋介石命令进犯三边,以配合胡宗南由南线向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进攻。新编第十一旅和三边军民开始自卫战争。就在马鸿逵气势汹汹连占盐池、定边、安边等县城,一团奉命撤往定边南部山区的时候,赵级三叛变了。为了拉走部队,赵设计诱捕了高波等共产党员,送往银川邀功。马鸿逵对高许以高官厚禄,遭高痛骂,同年5月高被转押到兰州。在狱中,他联络共产党员成立中共狱中支部,组织难友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1948年5月,高被押送到江苏

  镇江的国防部训导所。身陷囹圄,不管被关押何处,不管国民党军警的软硬兼施,他始终坚强不屈。后被送往南京,10月下旬在雨花台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