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临城有哪些变化

舟山市临城有哪些突出的变化?很急,明天就用(要文件的)

楼上屁话!!!!!!!!!!!!
让我来告诉你吧:
昔日大批良田被填埋,导致大量农民就业问题。张家盟请人看风水后,花两亿多造了市府大厦,被列为“政府豪华楼堂”曝光。
水稻产量大幅减少,间接提高了岛城物价。
总之,临城的发展得不到最广大中产阶级人民的支持
在最近三五年内,只有没有市场的强大推动力,临城终究是“旧城”,不会是“新城”。
据说同济大学的规划课已经拿舟山这个反面教材上课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04
第一章 导言
一、背景
2000年5月下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所(下称中规院)接受浙江省舟山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的委托,承担舟山市临城分区规划编制工作。
中规院规划小组于7月6日-19日,对临城镇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现状勘查、资料收集和调研工作。与市政府有关部门和临城镇政府分别进行了坐谈,其间得到了舟山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的大力支持。
规划小组于2000年12月,《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初步成果提交后,与舟山市建委交换了对临城分区规划方案的意见。2001年2月舟山市建委又组织有关领导和专家对临城分区规划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2001年4月,规划小组向市有关部门作了初步成果的汇报,经过修改完善,形成现有成果。
《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对临城分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城市发展形态、总体结构、城区功能和城区发展规模等主要问题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和定量,它们构成了舟山市临城分区规划的主要依据。
本次分区规划范围包括:西起临城城区和城东经济开发区分界的牛头山,东至临城生活区和工业区之间的生态绿化隔离带,北起城北路,南至海岸线;另包括长峙岛全部。规划区范围约为19平方公里。

二、规划依据及参考文件
A.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26日)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1997年7月14日)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1995年9月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29日)
B.有关规划、技术规范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年)等

三、规划目标及指导思想
1、以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保持总体规划提出的基本格局,结合现状发展情况及发展条件,对临城城区用地布局作局部调整,对各项用地和设施作更进一步的定性,定量,定位分析与规划。
2、积极建设新区,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景观资源,创造有特色的城市人文景观,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与环境特点规划空间形态。
3、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并为城市居民创造环境优美、生活方便的城市空间环境。
4、突出舟山市地方特色,融入现代城市设计理念,强化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的独特性。

第二章 临城概况
一、地理位置
舟山,是由座落在我国东南沿海与长江交汇处的1390个岛屿组成的城市。
全市现辖二区二县,即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
定海区位于舟山群岛西南部,处于北纬29°55¢~30°15¢,东经121°38¢~122°15¢之间。东与普陀区接壤,西与杭州湾海域相接,南与宁波市北仑区隔海相望,北与岱山县为邻。
临城镇位于定海区东部,与普陀区的勾山镇接壤。长峙乡位处临城镇南侧长峙岛。
以临城镇、长峙乡行政辖区为主要腹地的临城城区,是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发展新区。
二、自然条件
1.地貌特征
临城城区属海积平原,经世代人工海塘蓄淡捍卤,平原由老及新层层向海域外移扩展。临城周围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一般在海拔200米左右。临城北部的黄杨尖山,海拔503.6米,为本岛最高峰。
海岸属淤泥质。
2.地质特征
临城地处华夏古陆北东端,在浙东华夏褶皱象山--嵊泗构造隆起带。
大部分地层为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火山——沉积岩系所覆盖,上更新统亚粘土砾石组成的坡积——洪积和碎砾石夹亚粘土的洪积分布仅见河流上游或山岙。
境内岩石为碎屑岩,是熔结和压积作用成岩的,容许承载力为10—13.1吨/平方米。
临城水系发达,蓄水条件较好,地下水丰富,但因有海水参与和输送不便,利用较少。
临城气候属北亚热带南缘海洋型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3°C,无霜期260天,降水量1300毫米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1108.85毫米,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8.5%,八、九月份常有热带风暴和强热带风暴过境。
舟山本岛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岛屿断块有阶段性活动,弱震、小震比较频繁,无强震记录。但舟山本岛及其近邻海域是浙江省相对多震区,邻近外省市强地震常影响本市。舟山市属7度设防区。
3、土地资源质量评价
综合以上分析,临城、长峙岛属适于城市建设用地。但临城、长峙岛大部分用地的地面标高均低于舟山市多年平均高潮位2.54米(85高程系),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必须将地面填高至2.54米以上,以利于防潮排涝。

第三章 临城分区职能与规模
一、规划期限
本规划基期年2000年,近期规划期限为2000~2005年,远期规划至2020年。

二、临城分区职能
舟山城市性质为“我国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和海洋开发基地,现代化的港口和海岛旅游城市”。
舟山市中心城区现由定海城区、普陀(沈家门)城区组成,是两组团的沿海城市,公共设施的分布呈双中心布局,两个城区中心距离约20公里,现规划区边界距离约8公里。定海城区现为市政府驻地,作为舟山市的政治、文化中心,对于一个中等城市的行政管理而言,其行政办公设施分布相对比较零散,距普陀城区很远,这种分布不利于提高工作、办事效率,也给区内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交通流量。
同时现有公共设施虽然数量较多, 分布较广,设施配套种类较为完善,但普遍规模较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要求。缺乏全市性的现代化商业中心。
缺乏足够的现代化公共活动中心空间,包括市级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很难满足全市性的服务要求。体育设施设施陈旧适应全市各类大型体育活动及承办高级别比赛的需要。
定海城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过于拥挤,城区的发展受到定海谷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地形的制约。人均城市建设用地较小。按1:1000地形图测算,定海城区尚未建设的可建设用地大约为135公顷,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在刚刚完成的《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年)中,选择临城新区作为舟山市远期政治、文化、教育、服务中心,临城新区介于定海、普陀两大城区之间,加强了定海城区、普陀城区的联系,兼顾了两大城区市民的需求。临城用地宽阔、平坦,可建设用地多达25平方公里(含普陀区勾山镇部分用地),并存在向白泉镇方向发展的可能性,有极大的发展前途。长峙岛全岛面积7.97平方公里,其中约有5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且距离舟山本岛仅不足500米,具备城市发展条件,而且岛上大部分为盐田,跨越一定建设门槛(建设跨海大桥),即可用于城市建设。临城、长峙岛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临城城区职能:舟山市远期政治、文化、教育、服务中心,现代化的海岛生态新城。
临城城区发展特征分析表 表3-1

岛屿
面积
(Km2)
可建设
用地面积
(Km2)

交通条件
现有
人口
(万人)
耕地
面积
(公顷)

发展特点

临城(含勾山)

25
位于舟山本岛两大发展轴的交汇点上,交通便利,且有较长海岸线可供开发。

5.22

2302
介于定海、沈家门之间,用地宽阔、平坦,并可向白泉镇方向发展,有极大发展潜力。

长峙岛

7.97

5

具备建设深水港口条件

0.84

186
大面积盐田的开发利用符合国家土地政策,适合作为城市发展。

注:资料源自《舟山统计年鉴1999年》。
临城人口为临城镇、勾山镇人口之和。
临城耕地面积为临城镇、勾山镇耕地面积之和。

三、人口规模
1、现状人口
临城镇1999年总人口26118人,其中农业总人口25068人。长峙乡1999年总人口8194人,其中农业总人口8127人。
临城镇与长峙乡1999年合计总人口34312人,综合考虑农业人口的空间分布,确定临城城区(含长峙岛)现状人口为2.5万人。
2、规划人口
根据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舟山市中心城区规划近期2005年人口规模为39万人,远期2020年人口规模为50万人。其中临城城区(含长峙岛)2005年6.5万人,2020年发展至14.5万人。
3、人口发展策略
临城城区规划作为舟山市远期政治、文化、教育中心,现代化的海岛生态新城,要进行大规模的有序的综合开发,通过行政中心等项目的建设来带动舟山新城区的形成。首期开发建设土地面积严格控制,作到开发一片,带动一片,收获一片,逐步吸引人口流入,形成人气和生活工作环境,近期规划确定人口为6.5万人,年均增加8000人,到远期形成良性循环的面貌,聚集城市人口规模为14.5万人,年均增加5300人左右。人口增长以吸引境外人口聚集、定海城区人口的疏散、“大岛建、小岛迁”渔民落户和本岛范围的农民迁居为主。

四、临城城区现状(2000年)用地汇总表
临城城区现有城镇建设用地362.24公顷。
临城城区现状(2000年)用地汇总表 表3-2


用地
代号
用地
名称
面积
(公顷)
占用地比例(%)
建设用地
362.24
22.28


R
居住用地
3.25
0.20
E6
村镇住宅用地
230.71
14.19
C
公共设施用地
39.35
2.42
M
工业用地
45.52
2.80
W
仓储用地
4.39
0.37
T
对外交通用地
1.30
0.08
S
道路广场用地
32.03
1.97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4.06
0.25
非建设用地
1263.63
77.72



水面
154.46
9.50

盐田
250.38
15.40

农田
492.97
30.32

其他
365.82
22.50
合计
1625.88
100.00

第四章 用地结构与布局
一、规划空间结构
1、规划思路
现代化的海岛生态新城的创造,在形态布局上主要通过自然山水空间景观与城市形体空间景观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应体现传统城市设计协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种种法则与技巧。
在具体实践中,这两者相互结合的手法有以下几点:
1)以山、水等自然要素作为城市构图的基本要素,以山水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主构架,以山水格局确定城市空间格局(如以主体山脉或水脉作为城市空间定位结构)。城市结构网络服从山水脉络。山水空间与城市形体空间的关系是“图—底”关系,通过两者的相互配合,形成城市空间的主角和配角,以虚的山水空间衬托实的形体空间,并通过虚实相生,相互转化赋予城市虚实交融的完整性与变化。
参照中国传统城市山水空间通常以风水术所强调的“龙、砂、水、穴”四大要素构成的经验,构筑临城城市山水空间及景观结构。
龙:是指蜿蜓而至的山峦。通常为气脉流贯的山体,终止之处形成风水地的靠山,或称镇山。
因中国古代城市选址,“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故城市倚傍之山(山脉)便成为其山水城市景观空间的第一构成要素。具体讲,临城北部山体蜿蜒起伏,其中最高峰为黄杨尖山,海拔503.6米,为全市第二高峰。可视为城市的来龙,在城市设计上应以其做为城市空间景观构成的最重要要素,保证其不受侵犯,保证常年见绿。以其作为城市的依靠及“气脉”象征,能给市民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凭藉;在景观上,以无数秀丽山峰聚合成的山脉衬托城市,使城市天际远景有悦目的收束,在视觉上成为城市外部空间的统率者。
砂:是构成穴场环境的重要的地形要素,指前后左右环抱城市的群山,并与城市后倚的来龙呈隶从关系。一个典型的山水空间模式除了后有靠山即镇山之外,左右两侧应该有起护卫作用的砂山,左边的砂山称青龙,右边的砂山称白虎,形成“龙虎所以卫区穴”之势,使整个穴场呈兜抱状。由此可见“砂”所造就的生动有情的城市空间意象。具体讲,临城“青龙”(有山体名称——青龙山为证)之头大致为东炮台山,其南勾山浦、茶山浦两条主要河流犹如青龙吐出的两条白练,有青龙入海之状;“白虎”(有伏虎庵为证)之头大致为乌龟山,前有临城河蜿蜒入海。另外隔海相望的蛇山、外长峙山为案山、朝山,它们均可视为城市的砂山。对于中心区来说是,拱卫环抱之山,可聚结气。对整个城区来说这些山体独立于城市中,是极好的点景和对景山体。
水:除其生态意义、安全意义外,水在城市景观空间中具有很高的景观作用及审美价值。它能造就城市钟灵淑秀,生气发越。可界分城市整体景观空间,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及和谐的环境围合。其流动、弯环,动静皆可予人悦情怡性的审美观和象征意义。临城西有临城河,东有勾山浦、茶山浦,南面面海,海岸线长约7公里,这些都成为滨海城市景观空间的构成要素。
穴:是山脉或水脉的聚结处(结点), 是指风水地中所谓的“生气”出露之处,是“取得气出,收得气来”的地方。通常是城市或建筑选址的落脚点。处于龙、砂、水重重关拦,内敛向心的围合中心,其空间意象如今日之所谓“场所”。风水中把风沙穴隐喻为能聚气孕育、生化万物的地方,以象征一种生生不息、蓬勃向上的精神和力量。因此,古代民居、村落和城市选址,均有很强调“生气”之穴的选择。
我们可以把临城中心区理解为舟山的“穴”,也可对照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中的“场所”概念,把一些城市开放空间如行政、文化中心等理解为穴。在前三种山水城市景观空间要素的共同作用下,重点建设、加强这些穴位的景观风貌特色。
2)山水空间结构与城市形体空间结构相互穿插,通过“内一外”关系的转换,形成“山水中有城市,城市中有山水”丰富多变的城市空间。
3)突出滨海城市特点,城市空间由北向南形成由高向低、由密向疏、逐渐向海洋开敞的城市空间格局。
4)本规划除空间形态的考虑,还认真思考到经济和防灾功能,临城现状地势较低,规划尽可能多地保留现有水网,一方面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是防涝、蓄水的功能需要。
2、规划布局结构
积极利用上述四大景观要素,构成城市内外丰富多彩、生动有情的山水空间。保护“青龙”、 “白虎”之山体,及其通向大海的主要河流,在临城城区结合水流和山势规划“H”型结构性绿地,东西两条生态绿带,兼具生态绿地与公共绿地建设,南北一条公共绿化带。结合沿河、沿海、沿路的绿化带,将整个临城城区置于绿网之中,用绿化包围城区,用绿带分割城区,使绿化成为整个城市的构架。
山脉或水脉的聚结处规划布局临城城区的中心区,由南向北分别布置海洋文化广场、市级行政办公中心、商业中心,呈轴线布局,并保留中央步行系统,保证观看黄杨尖山顶的景观视廊。海洋文化广场,包括市级大型文化娱乐设施,如文化艺术中心(含群艺馆、电影院等)、博物馆、展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
在海洋文化广场东侧规划布局体育中心。
在中央轴线的东、西、北侧分别布局居住区。
沿海岸线作为城市生活岸线,突出海岛城市景观特色。加强生态绿地建设,在临城形成“H”字形生态绿色空间,突出山、城、海等景观要素的有机衔接,保证临城新区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交通道路保证东西方向畅通,公共设施用地南北向布置。现329国道改造为城市道路。
统一和规范临城等地农民建房,使之成为临城新城的组成部分。
在茶山浦生态绿带东侧,安排中小型(个私)工业区与浦西工业区联合建设。
积极创造条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