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矮星 黄矮星 白矮星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红矮星、黄矮星、白矮星中的“红”、“黄”指的是恒星的颜色,对应于恒星的表面温度,白矮星是像太阳一样的一颗恒星的遗核。

矮星原指本身光度较弱的星,现专指恒星光谱分类中光度级为V的星,即等同于主序星。光谱型为O、B、A的矮星称为蓝矮星(如织女一、天狼),光谱型为F、G的矮星称为黄矮星(如太阳),光谱型为K及更晚的矮星称为红矮星(如南门二乙星)。

但白矮星、亚矮星、“黑矮星”则另有所指,并非矮星,物质处在简并态的一类弱光度恒星“简并矮星”也不属矮星之列。“黑矮星”则是理论上估计存在的天体,指质量大致为一个太阳质量或更小的恒星最终演化而成的天体,它处于冷简并态,不再发出辐射能。

棕矮星介绍

棕矮星是类恒星天体的一种,质量约为5至90个木星之间。它们的内部及表面均呈对流状态,不同的化学物质并不会在内部分层存在。现时人们仍在研究棕矮星在过往是否曾经在某位置发生过核聚变,已知的是,质量大于13个木星的棕矮星可融合氘。早期的恒星模型指出,一个天体欲成为真恒星,必须拥有80个以上的木星质量,以产生核反应。

“棕矮星”的理论最初于1960年代早期提出,指其数量可能比真恒星多,由于未能发光,要寻找也颇为困难。首个棕矮星于1995年得到证实,至今已有百多个。现时普遍认为棕矮星是银河系中数目最多的天体之一,较接近地球的棕矮星位于印第安座的epsilon星,该恒星拥有两颗棕矮星,距离太阳12光年。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矮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