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夫人最后的悲惨结局,是她咎由自取吗?

如题所述

戚夫人最后的悲惨结局,是她咎由自取吗?

后人常常将戚夫人之死归咎于吕后的残忍。但是,在当时那种她不杀别人、别人就杀她的社会环境下,吕后做的事符合她的性格。戚夫人之死最该负责任的是她本人,虽然吕后的手段过于残忍,但戚夫人却也是咎由自取。戚夫人不懂得政治斗争的规则,仅仅凭刘邦的宠幸就屡屡挑衅吕雉,从一开始就陷入不对等的局面。 

戚美人当时年不满二十,擅跳“翘袖折腰”舞,且花样繁复,极具韵律美。戚美人还长于鼓瑟,刘邦也是个音乐家,常常听着听着就跟着唱起来。刘邦对戚美人很宠爱,无论行军打仗都带着她。作为第一夫人的吕雉对此并无怨言。因为她早在灭楚之后就成功转型为刘邦的政治助手,而戚夫人不过是老公的红颜知己,职责分明,两不相干。但是戚美人却逐渐有些不满意自己的定位了,也想涉足政坛。

戚美人生有一子,刘邦取名为如意,听这个名字就知道他对这个儿子有多喜欢。刘邦称帝后,立发妻吕雉为皇后,立吕后所生之子刘盈为太子;封戚美人为夫人,刘如意为赵王。

刘邦老觉得刘盈这个儿子软弱仁慈,不像自己。或许是爱屋及乌的原因,他对刘如意非常喜欢,常说:“这个孩子像我!”这些话让戚夫人有了夺权的欲望。于是,她夜夜在刘邦的耳边吹风,要求废了刘盈改立如意为太子。

作为政治家,吕后对于床笫之争毫不在意,但废立太子是大事,而且是与自己前途密切相关的大事,她就不能不管了。起初,刘邦左右为难,摇摆不定。最后心里的天平还是倾向了美丽的戚夫人。

戚夫人挑战吕后的战争已经基本可以看到结局了:戚夫人用柔情和眼泪换取刘邦的支持,而吕后则用政治来唤起朝臣的支持。刘邦作为一个政治家,不可能为了一个女人而与所有的大臣为敌。戚夫人在一开始就败局已定。 因为她夺去了皇帝的宠爱!也是后宫妃嫔的战争!

 她不懂政治,以为得到皇帝的宠幸就可以一步升天,而吕雉心狠手辣,斤斤计较,生怕别人做了自己路下的绊脚石,除掉了所有对她有害的人,刘如意自然是她的心中的一患,吕雉对戚夫人如此残忍也是为了警告窥视皇位的人,让他们知道,跟吕后作对人的下场是多么凄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0
可以说是他自己自作自受的,不过他的为人很硬气,没有屈服,才会导致后来的悲惨情况,被吕后给杀了,如果他当时服软一点的话,也许不会死。
第2个回答  2021-02-20
是的,因为如果她安分一点,不打立刘如意为太子的心思的话,说不定会像薄姬一样和儿子住在封地。
第3个回答  2021-02-15
是的,她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就贸然去废太子,所以最后或落得凄惨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