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范文

1.纵贯式结构方式

2.并列式结构方式

3.递进式结构方式

4.对比式结构方式
各举一经典范文,一定要突出结构特点。

后面有分析的
给你三篇2005年的申论范文,以供参考。

申论写作参考范例(1)
决不能用损害群众利益的方式搞建设
湖南省嘉禾县强制拆迁和陕西省周至县非法圈占耕地违法违规事件,有关责任人已经
受到了严肃处理(有关报道见第二版)。这两起事件都是地方政府滥用行政权力、用损害
群众利益的方式搞建设的典型案例。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需要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和适度的建设规模,拆迁
和征地都是必要的。但是,各地区、各部门必须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
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好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从维
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出发,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坚决纠正
城镇房屋拆迁中侵害居民利益和土地征用中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
城镇房屋拆迁和农村土地征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践证明,做到了这一点,就
会形成社会效益、企业利益和个人权益共赢的局面,反之,片面追求建设速度,片面强调
降低成本,超越了资源环境和群众承受能力,其代价必然是损害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征地
拆迁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做到决不能因为地方财力有限,就降低拆迁和土地征
用补偿安置标准;决不能为了招商引资,满足开发商的要求,而牺牲人民群众的利益;决
不能为了要政绩、谋形象,用损害群众利益的方式搞建设。
城镇房屋拆迁和农村土地征用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为规范房屋拆迁和土地征用,维护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正确履行职责,实现从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到依靠法律手段管理的根本性转变。决不能
以政府行为替代市场行为,决不能以行政命令替代法定程序,决不能片面强调为政府的“
重点工程”让路而破坏拆迁和土地征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城镇房屋拆迁和农村土地征用必须坚持量力而行。各级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
端正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根据当地社会经济承受能力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城市
建设规模和土地征用规模。坚决制止脱离实际,大规模投资建设行政中心、中央商务区、
会展(博览)中心、大草坪、大广场、宽马路等盲目攀比、贪大求洋、劳民伤财的“形象
工程”、“政绩工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按客观规律办
事,一切按勤俭节约原则办事。
加强城镇房屋拆迁和农村土地征用管理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
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从这两起事件中
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把控制城镇房屋拆迁和农村土地征用规模作为落实
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措施和确保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今年政府工作的重要
任务,列为廉政建设专项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依法行政,严格依据城市建设规划,合理
确定拆迁和土地征用规模,规范审批程序,完善补偿安置政策,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
顿,坚决查处城镇房屋拆迁和农村土地征用中违法违规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件,坚决维护中
央宏观调控政策的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申论写作参考范例(2)
严守考纪 诚信做人
在全国高考前夕,教育部出台《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这一办法对考生和监
考工作人员可能发生的违规行为及处罚等都做了明确规定,深得民心,受到考生和家长们
的普遍欢迎。
近几年,考试中的作弊和违规现象愈演愈烈,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从大中小学日常
考试延伸到普通高考,从招工招干考试延伸到各类专业技术职称考试,从在校学生作弊发
展到公职人员作弊,从考生作弊发展到监考等工作人员合伙作弊、集体作弊,从一般夹带
“小抄”变成利用现代化工具作弊。应当看到,考试舞弊已经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些
人利用各类“假文凭”混进了公务员队伍,一些人借助别人代考得到了“硕士”“博士”
学位。特别令人忧虑的是,这些现象威胁了国家教育统一考试的权威性、公正性和严肃性
,损害了群众切身利益,败坏了社会风气。
高考对考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十年寒窗,日日苦读,就是为了考出好成绩,考上好
大学。有人临场发挥正常,取得了高分;有人未能发挥水平,成绩不理想,这都是正常的
。无论考得好坏,考试对每个人都是一视同仁的,上大学的机会对每个人也都是均等的。
考试既是对一个人成绩的检验,也是对公平的检验。如果有人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就是
对其他人的不公平,就等于通过不正当手段,剥夺了别的考生应有的权利,窃取了别人上
大学的机会。这是对考生最大的不公平不公正。
作弊不仅危害考场秩序,也败坏社会信用。一个社会的诚信是由各个方面构成的。诚
实守信是对人的基本要求,更是大学生必备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无信不立。”讲诚信的
人越多,社会诚信水平就会越高。人在社会中,必须遵从一定的规则,否则个人就失去立
身之本,社会就失去运行之规。诚信考试是学生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考风考纪是社会诚
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今年高考起,每位考生都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希望考生有诺必践
,遵章守纪,向社会交上一份诚实答卷。
消除考试中各种作弊违规现象,既要加强考风考纪建设,加大对替考及利用各种手段
作弊的防范和查处力度,又要把诚信考试作为治理教育环境的一项系统工程,加大对诚信
、守规、守纪、守法考试的宣传力度,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有效监督,营造“诚信考
试光荣、作弊违纪可耻”的社会风尚,使神圣的考场真正成为平等竞争的“赛场”。
高考在即,700多万考生经历了多年的学习,将面临实战检验。这是考生们施展个人才
华的重要时刻,更是考生们人生中的重要时刻。衷心祝愿每一个考生都能正常发挥,取得
佳绩,以实际行动为全社会的诚信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申论辅导系列之十:申论写作参考范例(3)
人民时评:根治“慢作为”为政府机关提速
武汉市法制办传来消息,武汉市相关政府部门将采用“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
制度”,来对付公务员的“慢作为”。
在社会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政府系统在工作作风转变
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一些干部作风态度差,中心意识、服务意识不强,
不作为,慢作为,甚至乱作为。
眼下,各级政府正在积极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公务员的“不作为、乱作为”成
为监督的焦点,然而公务员“慢作为”却因为种种原因一度被忽视。有人对“慢作为”这
样解释:习惯于按部就班,不论问题的难易缓急,都是研究研究,请示领导后再答复,使
一些当天可以处理的事宜不能迅速处理。
其实,“慢作为”和“不作为”、“乱作为”在本质上并没什么不一样。它们与中纪
委三次全会提出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格格不入,与公务员的基本要求格格不入
,损害政府的机体和功能,降低行政效率水平,影响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甚至从某
种意义上说,“慢作为”比“不作为”、“乱作为”更可怕。因为“慢作为”比较隐蔽,
难以被察觉,即便被察觉了,也难以给予“定罪”。换句话说,“慢作为”就像是糖尿病
,看起来没事,可实质上隐患大,并很可能会危及到“生命”,即政府机体功能的正常运
转。
因此,对“慢作为”的治理势在必行,但更应该提前着手,趁在“病入膏肓”之前。
如今,为了解决“慢作为”带来的危害,武汉市相关政府部门明确提出,将在系统内实施
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度:凡本部门的事情,部门内任何一职员都要给当事人明确的
答复并限时办理。这种为人民服务、对民众负责的态度和举措显然值得肯定和借鉴。
然而,要彻底根治“慢作为”,仅仅依靠“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度”显然
不够,还需要根据工作特点,找准薄弱环节,细化、完善公务员的相关考核标准和措施办
法。比如,规范处理一些没有明确处理时限的工作;统一一些既怕不作为,又怕乱作为,
公务员自身又把握不定的复杂问题的处理原则等。与此同时,各级监察机关作为政府行使
监察职能的专门机构,要加强对政府部门履行职责的监督检查。
人们常说,社会在转型,政府需再造。现代意义上的政府应该是有限政府、有效政府
、服务政府、透明政府、责任政府等等。不管对政府的要求和目标如何定位,我们都可以
看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该讲效率,应该有责任意识,应该为人民服务。在政府具体行
为的落实过程中,只有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一项制度有效执行的参照标杆,民意与政情才可
能通过一些小小的平台实现无缝对接。从这个意义上讲,细节造就现代政府。正如交易成
本经济学大师奥利弗·威廉姆森所言:“行动在于细节”。
其实,民众衡量政府所提出的一项服务改革措施的标准很简单,就是看政府如何做,
是否做得比以前更好,如果没做好如何实现改进。可以说,细节在时刻考量着每一个政府
公务员的服务水平,也深深地影响着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现代化需要现代政府,现代政府推进现代化。中国告别了"短缺经济",但并不意味着
告别了“短缺社会”,与现代化的经济社会相比,我们在许多供给上过剩的同时,却面临
着许多“短缺”:短少信用、短少人才、缺少市场秩序等等。可对于转型时期的政府而言
,缓解乃至消除社会"短缺"服务,为政府机关提速应该是其努力的最明确方向;而要实现
这一切,就应该从根治“慢作为”开始。

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一)论点
(1)什么是论点: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2)论点有几个:一篇文章的论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不止一个。如果论点不止一个,那就需要明确中心论点。这几个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
(3)论点的位置: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即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4)论点的呈现方式: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5)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
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谎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到、新颖。
(二)论据
(1)什么是论据: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2)论据的类型:①事实的材料,②理论的材料。
①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a. 具体的事例,b.概括的事实,c. 统计数字,d. 亲身经历、感受。
②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a.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b. 民间的谚语和俗语,C.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3)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
(三)论证
(1)什么是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
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论证的自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论证的类型: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3)基本的论证方法:包括三大类五种:归纳法、例证法、演绎法、类比法、对比法。
①归纳法。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归纳法可以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也可以先提出结论再举例加以证明。前者即我们通常所说之归纳法,后者我们称为例证法。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实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②演绎法。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发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须的。演绎法有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多种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论。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如大前提“凡金属都可以导电”、小前提“铁是金属”、结论“所以铁能导电”。
③比较法。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通常将它分为二类,一类是类比法,另一类是对比法。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对比法是通过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4)驳论方法:驳论有三种方法,即①反驳论点、②反驳论据、③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①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②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点论据必须引出错误的论点。③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矛盾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并列式)

  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如宗悫般“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毛主席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诚然,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当子女跌倒时,是痛斥“没用的东西,怎么搞的”,还是送以一句“这次是有点失策,下回努力”,即会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当子女摘吃了早恋的禁果时,父母们是郑重声明:“那不行,绝对不行”,还是先说一句“你的心情爸妈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尽管沟通的心都如月光般皎洁,但语言的表达却让沟通的效果不一样。可见,亲情的沟通,要用好语言的钥匙。(分论点一)
  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文学著作中简•爱与男主人公罗伯特早期的认识,便因为罗伯特孤傲的语言表达而困难重重。幸好,简•爱直接而爱憎分明的语言打破了两人间的障碍,两颗相爱的心才得以沟通。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对焦仲卿所说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焦仲卿“誓天不相负”的回答当中,爱情得到了沟通。爱情有时不能像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需要沟通。爱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分论点二)
  再看,触龙说赵太后、魏征谏太宗,无不以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见称。君臣间的沟通,同样需要语言的钥匙。
  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

  
  谈意气(递进式)
  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
  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人不能没有意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光。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分论点一)
  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还记得舞台上那尊慈祥博爱的千手观音吗?邰丽华,虽是聋哑人,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若无意气,她怎会从不幸的底谷达到艺术的巅峰? (分论点二)
  人有意气,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分论点三)
  意气,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然而,现实生活中缺乏意气之人委实不少,他们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在歌舞升平中平息了壮志,在灯红酒绿中丧失人性……凡此种种,我们要坚决反对,打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扫清道路。
  人,要有意气,要意气风发。

  绿化心灵(对比式)
  在新的世纪,环保似乎是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在人们大谈种树种草之际,是否觉察到了人们内心的沙化。随着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我们的内心却越来越空虚,我们像一具具行尸走肉一般行走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为心灵披上一层绿色,让我们多读一些书吧!(引)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初春时节的春雨,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书是烈日下的一棵大树,为我们挡蔽着烈日的伤害;书是严冬中的一堆炉火,为我们带来温暖;书是黑夜中的一束光亮,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书是我们心灵上的绿色,为我们带来清凉、湿润,扫除空虚。(正)
  人人都知道读书的好处,但读书的人却越来越少。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究其原因,大多数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看着以上数据真是令人担忧,很难想象,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怎样壮大。(反)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读书虽不求“黄金屋”、“颜如玉”,但蕴藏在书中的智慧却可以让我们受益匪浅。读诗可以让我们心胸开阔,可以让我们领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景,读史可以让我们明智,正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读一些优美的散文也可以让我们心旷神怡。多读书、读好书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停止沙化,变得青山绿水。(析)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并不是没有读书,而是换了一种读法,比如网上阅读。”的确,据有关报道指出,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然而我认为读书就是拿上一本书来看。先不谈网上阅读对我们身体的伤害,就网上阅读的内容而言本人就不敢夸奖。网上书籍大多是一些空洞的不耐读的文字,比如网上四大名著改得只剩下情节,而一些优美的句子,已不见踪影。泡一杯清茶,捧一本书籍,悠悠地从容阅读,难道不是一种境界吗?(联)
  书是我们前行道路上的指路人,书是雨中的伞,书是我们饥饿时的粮食。多读书,读好书,让我们的心不再干涸、荒漠,让我们的心充满绿色,生机盎然。(结)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