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古迹的资料

我要写调查报告。。(我是六年级的)
希望可以找些河南的古迹资料。具体介绍一个地方就可以了。
谢谢
只要一个地方的介绍就可以了。。我用不着太多的介绍。
最好把关于古迹的故事说出来。

开封名胜古迹
竹林仰韶文化遗址

【竹林仰韶文化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开封城东南杞县城南35公里竹林村北土岗上。遗址东西走向,文化层多在土岗南侧,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50米,因农民取土而一分为二,中间有深2米、宽20米的人行道。文化层上部约0.3米,中部沙灰土厚约2米,下部为仰韶文化层。土岗高出地面3.5米。经勘探发现有泥质红陶片、灰陶片、夹砂灰陶片、烧骨、野猪骨及鹿角等遗物。遗址属仰韶文化中期,总面积达2.82公顷。

鹿台岗商代文化遗址

【鹿台岗商代文化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开封城东南杞县城东14公里前后鹿台岗村。岗高5米,南北长75米,东西宽60米,面积4500平方米。采集标本有鬲腿、鬲裆、泥质灰色陶器残片、砂质红褐色陶片,饰有条纹、绳纹、方格纹,并有鹿角化石、灰坑、蛋壳陶片、骨针、房基等。

启封故城

【启封故城】开封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开封城东开封县朱仙镇古城村。原为郑庄公时期(前743~前701)郑国东部边境上的一座储粮屯兵的城邑,取"启拓封疆"之意,故名"启封"。至西汉为避汉景帝刘启讳,遂改"启封"为"开封"。魏晋时期,开封县作为"荥阳郑氏"家族的族籍而闻名于世。隋唐时期随着南北大运河的开凿,濒河的汴州城(今开封市区)迅速崛起。唐睿宗延和元年(712),开封县治所移至汴州城内。从此,开封古城日渐荒废。故城城墙的西北角现残留地表一段,长100米,高8米,宽20米。

禹王台

【禹王台】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开封市区东南隅。占地26.7公顷,这里原有一土台,相传春秋时晋国音乐家师旷曾吹奏古乐于此,故名"吹台"。宋代称"二姑台",明成化十八年(1482)改为"碧霞元君祠",嘉靖二年(1523)建"禹庙",故有禹王台之称。现台高4米,前立"古吹台"木牌坊一座,台中有御书楼三间,内挂康熙皇帝1694年亲书的"功存河洛"匾额。楼下东壁镶嵌康有为1923年《游禹王台诗》刻石。楼后为禹王殿,内置禹王塑像。东西两壁嵌有禹王治水及庆功雕砖图案。北壁嵌清代摹刻的"岣嵝碑",正殿东西各配一小院。东院为"三贤祠",祀曾登台赋诗的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和高适;西院为"水德祠",祀秦代以来治水有功者37人。正殿后有御碑亭,为供奉清乾隆皇帝登台所赋诗的碑刻而建。台上回廊三面墙壁密嵌石刻题记,真草隶篆各体具备。吹台四周环绕渠水莲池、水榭点缀其间,松柏杨柳,四季葱翠。1949年后辟为禹王台公园,供游人参观。

相国寺

【相国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开封城内自由路北侧,为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这里相传为战国魏公子信陵君故宅。北齐天保六年(555)创建,称建国寺,后毁于兵火。唐睿宗时僧人慧云重建,延和元年(712)赐额"大相国寺"。宋初,寺扩为八院。皇帝常来此祈祷,中外名僧往来频繁。寺每月三、八日开放,百姓交易,热闹非凡。明成化二十年(1484)更名崇法寺。明末黄水灌城,寺内廊庑僧舍,多被淹塌。清顺治十八年(1661)重修,复名相国寺,后坏废。乾隆三十一年(1766)复修,但规模远不及唐宋。1927年,冯玉祥在河南灭佛,寺被改为中山市场。1949年后,对寺内殿阁进行全面修葺。1992年,寺移交宗教部门管理,开展佛事活动。寺内现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及东西二阁等建筑。

开封城墙

【开封城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今开封市区,周长14.4公里,系中国第二大古城垣。前身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永平军节度使李勉建造之汴州城。宋时为东京内城,周围20里155步。金代将城之南北两端向外拓展。明代墙体外侧以青砖包砌。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建,遂成今日之开封城墙。城墙现高5~8米,顶宽5米,底宽7米,马面81座。共有城门5个,1995年修复了大南门瓮城圈,西门城楼已重建,城墙正在逐步修复中。

大云寺塔

【大云寺塔】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开封城东南杞县宗店乡瓦岗村大云寺。塔始建于唐代,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重建。平面八角形仿木结构,青砖叠砌,层层出檐,逐层内收,榫铆相扣,十分坚固。塔共七级,因塔刹及第七级遭到损坏,现高约20米。塔下部三层内部有塔心室,以上为实心。塔身内外壁镶嵌小佛像400余尊,形象生动。

州桥遗址

【州桥遗址】开封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开封城内中山路中段。原为宋东京城内汴河上的桥梁。始建于唐代,名汴州桥。五代时称汴桥。北宋时将汴河比作天河,改桥名为天汉桥,习称州桥。桥因正对御路,气势甚为壮观。宋时州桥附近设有夜市,买卖食品直到三更,称为州桥夜市。明代桥改为高拱桥。明末黄河水淹,桥淤没。1984年8月清理。桥面距地表4.5米,系青石条铺砌。桥洞东西长30米,券顶距桥底垂直高度6.5米。

北宋东京城遗址

【北宋东京城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开封市区,包括外城、内城、皇城三道城墙。外城始建于后周显德三年(956),周围48里233步。北宋政和六年(1116)将城垣外扩至50里165步,城门13座,另有7座水门。内城为北宋东京城的第二道城墙,始建于唐建中二年(781),周围20里155步,有城门10座。皇城原为唐代汴州节度使衙署,北宋建隆三年(962)扩建,周围5里,城门6座。近年,北宋东京城遗址范围位置已探明。

繁塔

【繁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开封市东南1.5公里处。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在东京天清寺内,称天清寺塔,又因处在繁台之上,故俗称繁(音pó)塔。原塔9层,高耸入云,至今仍有"铁塔高,铁塔高,铁塔只达繁塔腰"的民谣。元代塔已残破,明初摧毁,只遗3层,后在整修的平顶上加建6层小塔,形成风格独特的造型。现塔高31.67米,为平面六角形的楼阁式砖塔。塔檐下为仿木结构建筑的砖雕斗拱,外壁镶砌各种不同姿态的佛像雕砖数十种,颇具宋代砖雕艺术特色。内壁镶有宋代石刻200余方,其中最著名的是宋代书法家赵安仁楷书的写经石刻。

兴国寺塔

【兴国寺塔】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开封城南46公里处尉氏县城大东门外。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明洪武元年(1368)重修。塔为重檐楼阁式六角砖塔,高8层,约30米。檐下斗拱排列,檐上平台可供人登望。塔体内外,均嵌有佛像及图案砖。佛像有立有坐,栩栩如生。塔内有砖砌台阶绕塔心柱盘旋,可达顶层。

铁塔

【铁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开封城内东北隅。前身为一木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后毁于雷击。皇 元年(1049),仿木塔样式,在东京开宝寺的上方院,又建一塔,称开宝寺塔。因塔外壁镶嵌铁褐色琉璃砖,似铁铸,故俗称铁塔。塔平面呈等边八角形,共13层,现高55.08米。塔身全部构件用28种标准砖形砌筑成各种仿木结构,飞檐斗拱,色泽晶莹,富丽堂皇。外壁所镶琉璃砖雕有飞天、降龙、麒麟、坐佛、立僧 、菩萨、伎乐、花卉等50余种花纹图案,为宋代砖雕艺术佳作。塔内为塔心柱,外壁各种砖瓦构件通过磴道与塔心柱紧密衔接,形成抗震体系。900多年来,历经无数次地震、水患、兵火,至今仍巍然屹立。登塔眺望,古城风貌,尽收眼底。"铁塔行云"为汴京八景之一。现辟为铁塔公园。

紫铜钟与钟楼

【紫铜钟与钟楼】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钟原悬挂于开封城南46公里尉氏县城东兴国寺内,与兴国寺塔同为寺内重要设施。现悬挂于尉氏县政府门前的钟楼上。钟高1.86米,围4米,厚8厘米,北宋咸平二年(999)铸,咸平三年悬挂于太平兴国寺内。声音洪亮,闻数十里。钟顶上铸"皇帝万岁,重臣千秋"8个大字。每两字中间有一圆孔,腹部按八方排列,方方有文。现存八方文字共138字,记述了钟的铸造年代及功德主姓名。钟楼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为重檐阁楼式木结构建筑。斗拱华丽,昂如象鼻上卷。檐似飞翼,四角上翘,檐下雕龙刻凤,生动活泼,虽历经沧桑,雄姿依旧。

北大寺

【北大寺】开封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开封城内铁塔四街。始建年代待考。寺坐西朝东,内有大殿六间,顶为碧色琉璃瓦覆盖。殿两侧南北厢房各六间,大殿左角门有石刻一方,篆书"龙马负图处"五字,下款"嘉 二年三月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包拯"正书。传为包拯所刻。乾隆五十年(1785),河南布政使江兰在开封市郊黑岗口堤掘出此石,并建祠盖亭,藏此石刻。后祠亭圮废,迁入寺内。寺中尚存有宋、清碑刻,其中清道光二十年(1840)所刻阿拉伯文《可兰经文碑》,是研究伊斯兰教的珍贵资料。

一赐乐业教碑

【一赐乐业教碑】开封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开封市博物馆。犹太人在北宋时来开封。金大定三年(1163)始在开封建礼拜寺(犹太会堂)。他们称自己的宗教为"一赐乐业教",即以色列教。犹太人与开封人民关系和睦。他们从汉姓,着汉服,学汉语,尊孔教,做汉官,历代统治者都对其采取宽容态度。开封共记载犹太教碑4块。明弘治二年(1489)立《重建清真寺记》、明正德七年(1512)立《尊崇道经寺记》、清康熙十八年(1679)立《祠堂述古碑记》尚存,康熙《重修清真寺记》下落不明,其拓片在罗马教廷和上海徐家汇教会图书馆有存。

延庆观

【延庆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开封市区西南,为我国著名道观之一。初名重阳观,是为纪念在此传教并逝世的中国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而建。金末观渐废圮。元代建成规模宏大的朝元万寿宫。明洪武六年(1373)进行修葺并更名延庆观,沿用至今。观内建筑,原有吕祖殿、三清殿、玉皇阁等。1927年冯玉祥废观毁像,仅存玉皇阁。阁高13米,坐北朝南,共三层,青砖砌成。底层外观呈四方形,室内穹隆顶,无檩梁。南辟瓮门,左右各有方形棂窗,铸有"嘉靖廿八年九月吉日"等题记。阁结构奇巧,造型古雅,八角攒尖顶,覆盖碧色琉璃瓦,上顶一铜质顶饰。阁内无阶梯可登,中层实心,第三层中空,供汉白玉雕玉皇大帝坐像一尊,左右各一侍者。

孔庙大成殿

【孔庙大成殿】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开封城东南55公里处杞县城内县府前街抚辰楼西侧。孔庙又名文庙、学宫,明洪武三年(1370)始建。今保存有大成殿、东西庑,两棵古柏和古槐及清乾隆四年(1739)建的泮池和三孔桥。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高15米,建在东西长23.2米、南北宽18.05米、高1.38米的台基上。殿系木质叠架,面阔五间,进深四架,单檐歇山顶,琉璃瓦覆盖。戗脊用彩色浮雕牡丹脊筒子砌筑,翅檐凌空挑角,下悬风铃。殿檐柱间以平板枋相衔,下饰额枋,上雕镂"二龙戏珠"、"八仙过海"、"丹凤朝阳"、"殿堂楼阁"等图案,技艺精湛。额枋下置木质扉窗。

镇河铁犀

【镇河铁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开封城东北2公里许。明代政治家于谦于正统十一年(1446)铸造。犀高约两米,背城面河,独角朝天,双目炯炯,呈永镇黄河波涛之势。明初,黄河多次决口、改道,危害开封城。于谦受任山西、河南巡抚后,为防治开封水患,加厚黄河堤岸,修筑护城大堤。又根据五行学说,铸一铁犀,祈求神灵庇护,以消水灾。于谦亲撰《镇河铁犀铭》,铸于背后。当时犀被安放在黄河岸边的回龙庙中。康熙三十年(1691)河南巡抚阎兴邦重建庙宇,改回龙庙为铁犀镇河庙。阎兴邦撰文,刻立改建铁犀镇河庙碑和铁犀铭碑,保存至今。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黄水灌开封,庙被黄沙掩埋,铁犀幸存。

岳飞庙

【岳飞庙】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开封城南22.5公里处开封县朱仙镇西南隅。坐北朝南,三进院落。明成化十四年(1478)始建,正德四年(1509)扩建。庙山门前为一巨型照壁。照壁后有铁铸五跪像,即秦桧、王氏、万俟?、张俊、王俊,俗称"五奸跪忠"。山门面阔三间,青石台阶,碧瓦盖顶,石狮拱卫。过山门东西两侧各为五间碑廊,廊内遍题名人字画。碑廊之北又有碑林,碑刻100余块,其中以岳飞书写的《送紫崖张先生北伐》和《满江红》两碑最为著名。碑林之后即为正殿,面阔五间,绿色琉璃瓦盖顶。殿内有岳飞、牛皋、汤怀、王贵、张宪五尊铁像,气宇轩昂。过正殿即为东西厢房各五间,接着便是寝殿,面阔三间,中央有岳飞夫妇铜像,西侧为银瓶公主像。

黄陵岗塞河功完碑

【黄陵岗塞河功完碑】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开封城东45公里处兰考县南彰乡宋庄村。碑系汉白玉质,通高2米,额高0.75米,宽0.65米,厚0.20米。下有一龟形座,高0.5米,额上雕盘龙。明弘治八年(1495)立。该碑记载了明弘治二年至八年(1489~1495)期间,开封东至山东黄陵岗段黄河决口泛滥及治理经过。对明朝委派官员前往治河,征调民工数量,使用材料及治理方法均有详细记载。重点记载了弘治六年(1493)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刘大夏、太监李兴、平江伯陈锐等人的治河功绩。黄陵岗决口堵塞功成后,于当地建庙立碑。后来庙倾碑存,由于风雨侵蚀,碑文受损。今对该碑进行了保护。

龙亭

【龙亭】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在开封城内西北隅。这里原为宋代皇宫后御苑旧址。明代系周王府花园中的土山,因储存煤炭,故名煤山。明末,李自成农民军三围开封,官军决黄河以解围,导致大水灌城,周王府淤没,惟煤山独存。清顺治十六年(1659)在王府废墟上建立贡院。康熙三十一年(1692)在贡院内煤山上建一小亭,内置"皇帝万岁"牌位。每逢大典,省城官员到此朝拜,故称龙亭。雍正十二年(1734)扩建为万寿宫,现存龙亭大殿即万寿宫的主体建筑,高26.7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歇山重檐,顶盖琉璃瓦,金碧辉煌,甚是壮观。殿四周为青石雕栏杆,殿前磴道72级,中间置高浮雕云龙图案。东西为厢房。大门为券棚顶,名朝门。门前东为潘湖,西为杨湖,中为驰道,道上有嵩呼和玉带桥,桥南为歇山式午门。门前置造型雄壮生动、浑厚古朴的石狮一对。

河南贡院碑

【河南贡院碑】开封市文物保护单位。贡院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在明代周王府旧址上(今开封市龙亭一带)修建,院内号舍5000多间,明远楼高4丈余。后来,由于贡院四周常年积水,雍正九年(1731)院址迁往开封城东北隅的上方寺内(今河南大学)。规模扩大,号舍增至11866间。道光二十一年(1841),黄河水冲击开封城。为了加固城墙,阻止洪水灌城,遂就地取材,拆毁贡院房舍,将砖瓦、材料充作防洪物资。翌年,重修贡院,修葺旧房,新建号舍10009间,凿井5眼,面貌焕然一新。1904年清代最后一次全国会试在河南贡院举行。今贡院建筑无存,河南大学校园内保留有两通贡院碑:一通为《改建河南贡院记》,立于清雍正十年(1732);另一通为《重修河南贡院记》,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立。碑文详尽记载了河南贡院迁址、兴建及修复情况,颇具历史价值。

清真寺

【清真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开封城南22.5公里处开封县朱仙镇东南隅老虎洞街。始建于明,清乾隆三年(1738)重修。坐西面东。现存有山门、厢房和大殿等。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殿脊有宝瓶一个。山门上雕有二龙戏珠、凤穿牡丹、狮子滚绣球、鲤鱼跳龙门等图案,刻工精细,绚丽多姿。大殿高15米,由大殿、券棚两座建筑合成,雄伟高大,庄严肃穆。厢房位于大殿与山门之间,为硬山小式建筑。院内有碑楼两个,一为乾隆三十二年(1767)所刻清真古行正教条例,另一为嘉庆十年(1805)所刻阿拉伯文碑。

山陕甘会馆

【山陕甘会馆】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在开封城内徐府街中段路北。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为山西、陕西、甘肃三省驻汴商人集会会址。会馆坐北朝南。门前有一座雕砖照壁,高约二丈,上覆黄绿琉璃瓦。正面透空砖雕人物、鸟兽、花果、博古等图案。由掖门入内,即为戏楼。东西两厢,钟鼓楼相对。楼均两层飞檐,高约三丈。顺甬道向北有牌楼一座,系五楼三牌坊。牌楼正北为二殿,殿为三间,高三丈,广二丈五尺,深一丈六尺,黄绿琉璃瓦覆顶。檐下雕刻双龙戏珠。二殿之北为正殿,十间,高三丈余,广八丈,深六丈。两侧为东西配殿。这些殿宇都装饰着精美的木雕,从飞禽、走兽到花果、器物,从人物、神话故事到吉祥图案,内容丰富,色彩各异。整个会馆的砖雕、石雕、木雕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清代雕刻艺术珍品。

东大寺

【东大寺】开封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开封城内清平南北街路西,是河南规模最大的清真寺。始建于明代,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修。相传明代寺院规模宏大,旧基周围10余亩,清末衰废。今寺坐西朝东,内分三进,大门五间,三明两暗,门楣悬挂"回族东大寺"匾额。二门左右为廊房。右廊房内现存明代阿拉伯文《可兰经》石碑和清康熙年间重修清真寺碑。二门后为庭院,两旁南北厢房各五间为讲堂,中为礼拜大殿,硬山顶,高三丈余,深七丈二尺,宽六丈,前接券棚五间,殿顶覆碧色琉璃瓦,造型宏伟。

中共豫陕区委机关旧址

【中共豫陕区委机关旧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开封城内西大街3号。旧址为一座三楼三底的清末民初建筑,中共豫陕区委机关就设在楼上。1924年胡景翼任河南督办,胡倾向革命,开封革命力量得到发展。1925年4~5月李大钊来开封指导工作,事后并向中共中央报告河南革命进展情况。党中央遂决定成立中共豫陕区委,派王若飞任书记。同年8月又派萧楚女赴开封负责中共豫陕区委和共青团区委工作。萧楚女在楼上办公,并编辑《中州评论》。

杞县虎丘寺农民起义旧址

【杞县虎丘寺农民起义旧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开封城东南55公里处杞县邢口镇东北隅。虎丘寺始建年代待考,现仅存山门、中殿和围墙。1927年,中共河南省委决定在睢(县)杞(县)地区发动农民武装起义,响应北伐战争。4月24日,在省农协主席萧仁鹄、杞县县委书记吴芝圃的领导下,近万名武装农民在寺前集会,高喊"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劳工神圣"和"北伐胜利万岁"等口号,爆发起义。农民起义武装25日一举占领县城,成立了第一个人民政权,吴芝圃被推选为县长。

阵亡将士纪念塔

【阵亡将士纪念塔】开封市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开封城内中山路南段马路中间。始建于民国17年(1928),是冯玉祥为纪念北伐战争中阵亡的将士而建。塔呈六角形,尖顶,高23.75米,底座直径3.05米,犹如一把宝剑,直刺云霄。民国23年(1934),在塔北侧建立了以张钟端为首的河南辛亥革命十一烈士墓。墓建成后,塔更名为辛亥革命纪念塔,并将周围地带辟为墓园。1981年十一烈士墓迁往禹王台公园,而塔犹存。

河南辛亥十一革命烈士墓

【河南辛亥十一革命烈士墓】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在开封市区东南隅禹王台公园内。墓坐北朝南,呈八角形,冢高5米,直径5.7米,墓壁四周镶巨石。墓前设有墓碑。墓周嵌题词及烈士传略石刻16方。占地0.5公顷。1911年10月辛亥革命起义后,河南同盟会会员公推张钟端为河南起义军总司令,在省会开封组织起义,因奸细告密,400多名起义者被捕。同年12月24日,张钟端、王天杰、张照发、刘凤楼、丹鹏晏、徐振泉、张得成、李干公、王梦兰、李鸿绪、崔德聚等11人,分别就义于开封西郊和南关。1934年,河南省政府将11位烈士遗骨合葬于南关铁路北侧。1981年迁入禹王台公园内。

杞县大同中学旧址

【杞县大同中学旧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开封城东南杞县城县府前街。该中学由原河南大学教授王毅斋创立,取"世界大同"之意。初设于杞县城西南关帝庙,后迁至孔庙。孔庙又名文庙、学宫,俗名黉学。明洪武三年(1370),县丞姚敏治建。大同中学创办4年,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支持和领导下,培养了大批青年干部,投奔延安,参加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为中国革命作出了贡献。1938年5月杞县沦陷后停办。

红洋楼

【红洋楼】开封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开封市南关民生街17号院内。1924年由英国人兴建,为印籍河南邮政总局局长住宅。楼坐北朝南,上下两层,红砖砌墙,故称红洋楼。抗战胜利后,曾为联合国救济总署河南分署所在地。1946年7月,周恩来与国民党代表谈判黄河归故道时在此下榻。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视察黄河柳园口时,也下榻此楼。现为开封驻军占用。

刘少奇逝世纪念地

【刘少奇逝世纪念地】开封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开封市区北土街。为四座三层楼组成的风格独特院落,始建于民国初年,原为"同和裕银号"分号。1933年银号倒闭后改为河南省银行。1969年10月17日晚,生命垂危的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押送至开封后,秘密囚禁在西楼底层南侧一间房内,室内仅有一单人床、一桌。同年11月12日6时45分刘少奇在此被迫害致死。

焦裕禄烈士陵园

【焦裕禄烈士陵园】兰考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开封城东45公里处兰考县城北关外黄河故堤上,占地约5公顷。焦裕禄(1922~1964)是山东省淄博市北岗山村人。1962年到兰考任中共县委书记。他带领群众治理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为改变兰考面貌呕心沥血。1964年5月病逝,始葬于郑州,1966年遵照其遗嘱迁葬兰考。陵墓坐北朝南,系汉白玉长条石砌成,长4.9米,宽2.3米,高1米。墓前立汉白玉碑,正面镌刻"焦裕禄烈士之墓"7个字,碑首镶嵌烈士瓷像,碑阴记烈士生平。墓后屏风墙高7米,上镶"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金字。陵园内建焦裕禄事迹陈列馆,展出其生前遗物及事迹。墓南为一广场,广场两侧立毛泽东语录和董必武题诗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