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从1840年开始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论述)

曾有人指出,正是“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封建的大门,使中国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使中国逐渐开始对国力有了发展。”
请结合这个观点,谈谈对从1840年开始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的影响。

要求答案:第一种,个人观点(欢迎);第二种,史实资料(详尽的话可接受);第三种,相关论文(好的话可以接受);

鸣谢!

我觉得:从1840年开始的两次鸦片战争,以及以后签定的各种条约( 《南京条约》《虎门条》《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灾难和耻辱,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却是有利的,它是中国开始了解世界,开始反思自己在世界上的命运.(如林则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严复的“天演论”,及近代的各种学术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并不断作出努力(从早期的洋务运动到后来的革命运动),这一切都始与1840年的外部入侵,加快了中国步入世界的时间,虽然其中的民族的,个人的辛酸痛楚难于言说,留下了惨痛的回忆和教训,也为中国人敲响了入世的警钟,对于中国走向世界却起了加速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23
从某种角度看,一部中国近代史,也就是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史。造成这种屈辱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另一方面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强侵华方式与特点的变化,是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与矛盾息息相关的。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同时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新的生产关系的兴起。本主题的内容可从两个方面去注意:一方面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与列强侵华的关系,一方面是列强侵华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抗争、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关系。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年)。这一阶段,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是发动战争,主要方式是商品输出,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等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还有沙俄。这一时期,英法等国为掠夺原料、开拓市场,俄国继续其一贯的侵华政策,他们从海、陆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领土主权丧失。列强的侵略使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场所。
第二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到一战结束(1894~1918年)。这一时期西方列强侵华的方式,在政治上先是掀起瓜分狂潮后又逐渐实行“以华治华”政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过渡。当时西方国家侵华的主要格局是共同支配,美国占优势,到一战期间日本暂时独霸中国。这一时期,英法美等国的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接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他们开始进一步对外扩张,他们之间即勾结又争夺,以武力和战争造成中国广大边疆地区的危机,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侵略战争。他们以大举输出资本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在中国抢夺路矿权、提供政治性贷款、大规模设厂。他们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企图瓜分中国,变中国为殖民地。而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在义和团运动的打击下,帝国主义改变了瓜分政策,实行“以华治华”的策略,先是扶植清政府,辛亥革命后又扶植袁世凯。这一时期,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三国干涉还辽、日俄战争、府院之争、日本对德宣战等就是这些矛盾的体现。
第三阶段:一战后到二战结束(1919~1945年)。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是从“以华治华”到强占中国。当时侵华的主要国家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占。一战后,日美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重新回到了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美国在保障侵华权益、坚持“门户开放”政策的前提下,纵容日本侵华;日本加紧推行“大陆政策”,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7年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形成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第四阶段:二战后到朝鲜战争(1945~1953年)。这一时期,帝国主义的侵华方式先是“以华治华”,后发展为孤立、封锁、包围。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是美国。二战后美国确立了世界霸权地位,控制中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又采取了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等政策,发动朝鲜战争威胁我国安全,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我国解放台湾。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经过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进入中国以后,要原封不动地保持封建社会已不可能。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统治势力闭关自守,也不允许他一切保持原样。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近代化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在帝国主义允许范围内的现代化,即不根本改变封建政治经济制度,只在某些方面在有限的程度内进行向资本主义制度靠拢的改变。洋务派是其最早的代表。一种是突破帝国主义许可的范围,争取实现民族独立自主,从而实现现代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是其先驱。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之所以没有正常发展起来,使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原因就在于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命脉。固然,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自然经济起了瓦解破坏作用,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但中国民族资本不仅遭到具有特权的外国资本的排挤,而且无力抗拒在中国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前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帝国主义支持代表地主阶级和买办官僚资本利益的军阀势力。封建的土地关系、商业高利贷资本和一切前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及其上层建筑,由于受到帝国主义的维护而得以继续存在。帝国主义的侵略阻断了中国的工业化、民主化的独立发展的道路,使中国在成为半殖民地的同时,又处于半封建的境地。因此,在近代中国,面临两个问题:如何摆脱帝国主义统治和压迫,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如何使中国近代化。这两者密切相关。以首先解决近代化问题为突破口显然是不可能的,中国近代史的事实说明了这一点。只有先解决民族独立问题,才能谈得上近代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建设。
第2个回答  2008-03-18
在中国近代史上,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是适应西方列强侵略需要而出现的经济形式,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深,其在中国的势力不断增强,与封建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关系,即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束缚着又推动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阻碍着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相互勾结依赖也相互矛盾。总之,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以下是参考,不用都写

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近代中国的历史概述

1 、从 19 世纪 40 年代起,即鸦片战争后,来华商船增多,为了维修船舶,外国商人投资擅自设立船坞料和劳动力,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非法开办了一批加工厂,如砖茶厂、缫丝厂等。从此,外商企业在主义经济在华产生。 2 、 19 世纪 60 年代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在中国投资经营轮船公司,如美国旗昌轮船公司、英国外国侵略者还把持了中国海关管理权,逐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中国社会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市场。

3 、从 70 年代后期起,外国侵略者非法对华资本输出,在通商口岸开办各种工厂,设立银行等。

4 、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 《 马关条约 》 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它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使列出合法化,此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由于享有政治、经济特权,在中分中居于垄断地位。

5 、 19 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大规模地对华资本输出,抢夺路权、矿权,开设银行,开办工厂,并附加苛刻的

件。 《 辛丑条约 》 签订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华势力不断增加。

6 、一战期间,由于西方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扩大投资,一度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战后列强卷土重约 》 的签订,使门户开放政策下的共同支配局面再度形势。

7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列强继续扩大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金融财政和重工业。

8 、抗日战争时期,在沦陷区,日本侵略者将矿业、钢铁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定为“统制”事业,由日本公司殖民地经济形成,在“以战养战”的目的下对工矿业、农业和财政金融业实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在国统区,强。

9 、解放战争期间,美国通过 《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 获得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方面的特权,品市场和投资市场。

10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没收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肃清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华的侵略势力。

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华势力的消长及其原因

1 、 19 世纪中期,英国在侵华中占据优势。主要原因:清朝封建统治日趋衰落;世界资本主义处于上升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霸主。

2 、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形成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主要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世界本主义过渡,出现了发展不平衡,英法发展缓慢,美国、德国、日本、俄国迅速发展。 19 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促使列强协同侵华。

3 、一战期间,形成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主要原因:大战主要在欧洲进行,欧美国家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势。

4 、一战后初期( 20 年代),中国重新回复到列强共同支配局面,日本、美国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国战后,英法力量遭到严重削弱,美国、日本力量迅速增长,俄国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

5 、 30 年代 —— 40 年代中期,日本再次取得侵华优势。主要原因:在 1929 —— 1933 年经济危机影响下机,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扩大对华侵略战争;美国忙于处理经济危机,对日本采取中立政策;英法为了保全水东引”,对日本推行绥靖政策。

6 、二战后,美国成为侵华的主要势力。主要原因:二战后,日本被处置,英法遭到进一步削弱,美界霸主,并推行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

7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华势力在中国消亡。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统治,没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在华企业,使其成为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四点::::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认识 1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是适应西方列强侵略需要而在近代中国出现的经济形式。其实质是商品经济和市开放、充满活力;其特点是以整个世界为活动舞台,具有开放性、扩张性和侵略性。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其在中国的势力不断增强。近代前期列强纷争,英法为先;近代后期,日美争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局,以中日甲午战争为界限分为两个阶段:之前,是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之后,是以资本输为辅。

2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并进而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外交为了凌驾于清王朝、北洋军阀之上的“太上皇”。其是造成近代中国人民苦难、阻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

国贫穷落后的根源之一。因此中国要进步、要发展、要富强就必须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侵略。

3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一方面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造成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大批破产,灾难;另一方面,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造成了商品市场,客观上又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国开办企业,是中国大地上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虽然其主观目的是经济侵略,但客观上又给中国带来了近代备以及企业的管理制度,同时也造就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

4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代表近代中国的反动势力如清政府、北洋军阀、蒋介石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主同剥削和压迫近代中国人民。但是,当近代中国的反动势力走向覆灭之日,就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近代中 5 、外国资本主义既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又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实现,其作用是双重的。但历国资本统治之下的中国没有也不可能富强,只有在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取消其在中国的特权之后国家积极引进外资,才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现在是影响:

三、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1 、消极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阻碍作用,这是主要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的主权逐步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逐步确立,使中国近代化发展最终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治等方面完全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加剧了中短缺;帝国主义国家贷款给中国军阀官僚,造成军阀混战,中国局势动荡不宁,使中国的经济建设缺乏和平安正常进行。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开采矿产,修筑铁路,利用特权,与中国民族企业争夺市场,民族企业。中国近代化趋势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下发展艰难。

2 、积极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推动作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使中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逐步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方的先进生产技术、经济制度、经营管理方法和科技人员,从而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条件和可能;随着民族矛盾的尖锐,又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大力宣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并在实践上积极努力,客观上又推动了中国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进程.以上是经济的影响.

简要概述就是:经济上,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主导地位时期结束,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政治:其实政治上很简单

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沦为半殖民地。

阶级上: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中国无产阶级先于中国资产阶级产生。这时的阶级关系可以说已经稳定在了这一层面,因为过去的奴隶主与奴隶的关系已经在某种意义上消亡了.

社会矛盾: 因为西方列强的入侵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了首要的第一的矛盾,人们并不甘心受外强欺负,所以社会矛盾的两个就是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本国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还有一点就是意识形态的改变, 因为过去的中国闭关锁国,致使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差距,当然无论在经济,政治体系还是其他方面都明显存在很大差距的,所以西方列强的入侵也使的 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新思潮萌发,冲击了封建思想.
第3个回答  2008-03-18
从某种角度看,一部中国近代史,也就是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史。造成这种屈辱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另一方面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强侵华方式与特点的变化,是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与矛盾息息相关的。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同时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新的生产关系的兴起。本主题的内容可从两个方面去注意:一方面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与列强侵华的关系,一方面是列强侵华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抗争、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关系。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年)。这一阶段,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是发动战争,主要方式是商品输出,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等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还有沙俄。这一时期,英法等国为掠夺原料、开拓市场,俄国继续其一贯的侵华政策,他们从海、陆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领土主权丧失。列强的侵略使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场所。
��第二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到一战结束(1894~1918年)。这一时期西方列强侵华的方式,在政治上先是掀起瓜分狂潮后又逐渐实行“以华治华”政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过渡。当时西方国家侵华的主要格局是共同支配,美国占优势,到一战期间日本暂时独霸中国。这一时期,英法美等国的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接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他们开始进一步对外扩张,他们之间即勾结又争夺,以武力和战争造成中国广大边疆地区的危机,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侵略战争。他们以大举输出资本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在中国抢夺路矿权、提供政治性贷款、大规模设厂。他们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企图瓜分中国,变中国为殖民地。而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在义和团运动的打击下,帝国主义改变了瓜分政策,实行“以华治华”的策略,先是扶植清政府,辛亥革命后又扶植袁世凯。这一时期,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三国干涉还辽、日俄战争、府院之争、日本对德宣战等就是这些矛盾的体现。
��第三阶段:一战后到二战结束(1919~1945年)。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是从“以华治华”到强占中国。当时侵华的主要国家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占。一战后,日美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重新回到了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美国在保障侵华权益、坚持“门户开放”政策的前提下,纵容日本侵华;日本加紧推行“大陆政策”,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7年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形成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第四阶段:二战后到朝鲜战争(1945~1953年)。这一时期,帝国主义的侵华方式先是“以华治华”,后发展为孤立、封锁、包围。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是美国。二战后美国确立了世界霸权地位,控制中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又采取了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等政策,发动朝鲜战争威胁我国安全,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我国解放台湾。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经过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进入中国以后,要原封不动地保持封建社会已不可能。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统治势力闭关自守,也不允许他一切保持原样。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近代化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在帝国主义允许范围内的现代化,即不根本改变封建政治经济制度,只在某些方面在有限的程度内进行向资本主义制度靠拢的改变。洋务派是其最早的代表。一种是突破帝国主义许可的范围,争取实现民族独立自主,从而实现现代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是其先驱。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之所以没有正常发展起来,使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原因就在于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命脉。固然,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自然经济起了瓦解破坏作用,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但中国民族资本不仅遭到具有特权的外国资本的排挤,而且无力抗拒在中国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前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帝国主义支持代表地主阶级和买办官僚资本利益的军阀势力。封建的土地关系、商业高利贷资本和一切前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及其上层建筑,由于受到帝国主义的维护而得以继续存在。帝国主义的侵略阻断了中国的工业化、民主化的独立发展的道路,使中国在成为半殖民地的同时,又处于半封建的境地。因此,在近代中国,面临两个问题:如何摆脱帝国主义统治和压迫,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如何使中国近代化。这两者密切相关。以首先解决近代化问题为突破口显然是不可能的,中国近代史的事实说明了这一点。只有先解决民族独立问题,才能谈得上近代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建设。
第4个回答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