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下册第八单元自觉投身社会实践镄%

原理观点。也就是问答题常用的

第八课

概念
1.实践 2.生产实践 3.科学实验 4.人民群众 5.改造自然界 6.改造人类社会 7.改造主观世界 8.改造思想

原理
1.实践的特征原理
[内容] 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由实践主体、对象和手段所构成的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它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又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这种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历史地变化发展的。
[方法论]
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实践的客观性,也就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
坚持实践的有意识性、有目的的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也就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辩证法。
[反对] 既要反对否认实践客观性的唯心主义,又要反对否认实践能动性、社会性、历史性的机械化、庸俗化的形而上学错误。

2.生产实践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原理
[内容]:生产实践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决定着各种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是人们从事政治、教育、科学、艺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总之,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反对]: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思想和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任何思想和行为。

3.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原理
[原理内容]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具体表现在:第一,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能够反作用于生产活动,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能够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第三,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广泛的、深刻的革命,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方法论]要求我们积极重视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积极支持和投身改革大业。
[反对]只重生产实践,忽视对社会关系调整和变革,甚至对改革持敌视态度的思想和行为。

4.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原理
[原理内容] 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其作用集中表现在提高物质生产和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上,使人类能够更合理地从自然界获取生活资料,使社会获得全面进步。这种作用大体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科学实验建立科学理论,进而指导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另一种是由科学实验中获得应用型成果,直接用于物质生产活动中。
[方法论]重视科学实验的作用,尊重科学家的劳动。
[反对]轻视科学实验作用的错误思想。

5.实践决定认识原理
[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总之,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方法论] 要求我们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积极投身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并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要把已有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反对] 忽视甚至否认实践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实际运用] ①说明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是推动认识向前发展的动力; ②说明在人类的各项工作中都要坚持实践标准,在我国,“三个有利于”是检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说明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来自于实践,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丰富和发展; ③说明正确的理论已经掌握群众,就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邓小平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6.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总之,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一方面要积极投身实践;另一方面又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尤其是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反对]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7.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原理
[内容]人民群众在改造自然和变革社会的实践中,以及在认识世界的活动中,都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只有人民群众的活动才创造了社会财富,决定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方法论] 要求我们树立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实践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并同群众实践相结合,自觉投身到当前的经济建设中和改革中去,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这一原理还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在实践中要正确处理个人和群众的关系,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人民谋利,为人民群众服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反对]忽视甚至否认群众对实践的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英雄史观。

8.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原理
[内容] 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这种互相作用中,人们不断地改善着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实现着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和人自身的不断完善这样双重的目的。
[方法论] 要求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重视自觉改造自己主观世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方法,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反对] 忽视主观世界的改造,把个人放在国家集体利益之上的错误价值取向和人生观。

其它应注意的问题:

1.哲学题目应看清楚题目的要求,明确要用哪部分的内容作答。(如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哲理,哲学方法论,哲学原理)

2.解主观性试题“四步法”:第一步:审清设问,明确要求。 第二步:审读材料,划分层次,明了题意。 第三步:分析判断,确定要用的理论。 第四步: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3.答题的一般格式:①原理 ②方法论 ③结合材料分析(详细程度由分值决定,一般是多分多答,少分少答) 4.答题要求:序号化,段落化,简洁化,清晰化,规范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