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天下难容之事 笑天下可笑之人

如题所述

原文为: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启齿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出自北京弥勒佛殿。

中国传统的寺院,一进院门是“天王殿”,天王殿里便是四大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以及多闻天王。端坐在殿中笑脸相迎、开怀袒腹的就是弥勒菩萨。

弥勒菩萨也是中国佛教五大菩萨之一,以修慈心观及唯识观为其特德。大腹便便的弥勒菩萨以“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被广大老百姓所熟知。

佛经记载的三千大千世界中,有无量无边恒河沙熟诸佛菩萨,为何古德单单钟情于弥勒菩萨,而将之安奉于天王殿呢?

其用意是希望籍满腔欢喜的弥勒菩萨,提醒信众:必须时时高高兴兴、和和气气,笑口常开、大肚能容,才具备踏入佛门修学菩萨道的资格。

也是告诉大众,学佛是依喜悦欢喜心修持的,在众生迷惑愚痴中得闻佛法是多么惊喜的事情!

弥勒菩萨的形象是根据五代时期出现在江浙一带的高僧--布袋和尚契此的特征塑造的。身材圆胖、大腹便便,神情怡然自得,始终笑逐颜开,是布袋和尚的特征。

宋朝赞宁撰写的《高僧传》中,得知布袋和尚自称“契此”,惟其身世姓氏皆不详(可能是弥勒菩萨凭空而来)。契此和尚居无定所、随遇而安,出语则或庄或谐、变幻莫测;人们经常看见他以杖肩荷一只布袋,四处化缘。

契此和尚见物则乞,来者不拒、欢喜接受。享用不完皆投于随身的布袋中,此外,资身所需用品也皆于储藏于布袋之中,契此和尚因此被称为“布袋和尚”。

另外布袋和尚具备多种“特异功能”,能够准确预知天气晴雨干湿的变化,更能只身躺卧于雪堆中,却不见片雪沾身,见者无不称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佛家有云: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这种坐看芸芸众生的气度的确不失为一种融冰融雪的博大胸怀。在普通人眼里,佛是那些具有大智慧、通晓事理、超脱生死、品格高尚的人。他们由于心性高洁,淡化得失,很少有烦恼。因此,求佛应该是追求一种境界。
据说佛的肇始者--释迦摩尼祖师在没有成佛之前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佛徒,而是一个高贵的世家子弟,父亲是古代迦毗罗卫的国王,由此可见,释迦摩尼的身份十分显赫,但他为什么舍弃高贵的王子不做,反而出家为僧呢?这其中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其经过数十春秋的孜孜追求,对人生和解脱问题进行不断地思考,最终“大彻大悟”,成为佛教的开山祖师,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成功。释迦摩尼舍弃继承王位的机会,得千古佛学大成,成为千百年来佛家弟子顶礼膜拜的一代祖师。这种拿得起放得下的精神的确够震撼的,非一般人所能承受得起。试想,如果让你放弃高贵的王子地位去做一位未来不知何处去的苦行僧,你愿意吗?显然,绝大多数人是不愿意的,但释迦摩尼做到了,他用一种成功取代了另一种成功--这就是“舍得”的结果。
有一则故事则在讲述取舍的境界:有两个禅师是师兄弟,一起外出行脚。从前的出家人肩上背着一根铲子。这个铁铲有两个用处,一个是可以随时种植生产,带一块洋芋,把洋芋切四块埋下去,不久洋芋长出来,可以吃饭,不要化缘了。另一个是,路上看到死东西就把他埋掉。两师兄弟路上忽然看到一个死人,一个念了声阿弥陀佛,就挖土把他埋掉;一个却扬长而去,看都不看。
有人去问他们的师父:你两个徒弟都开悟了的,我在路上看到他们,两个人表现是两样,究竟哪个对呢?师父说:埋他的人得到的是一种慈悲,不埋他的人得到的是一种解脱。因为人死了最后都是变泥巴的,摆在上面变泥巴,摆在下面也变泥巴,都是一样,所以说,埋的是慈悲,不埋的是解脱。
埋也对,不埋也对,取也对,舍也对,关键就看一件事情的取舍是否适合你了。佛语云: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先有舍而后有得。也许释迦摩尼早已经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之中行走的时候,就已经悟出这其中的奥妙了。人事如此,万事万物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蛇是在蜕皮中长大,金是在沙砾中淘出。就是在我们琐碎的日常生活中,不也是每时每刻都在围绕着舍与得和得与舍之间,演绎着无数成功和失败的故事吗?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7
  意思:容纳天下难以容忍的事情,笑天下那些使人感到好笑的人。
  出处:这个是“弥勒佛”佛像的楹联。
  上联:“大肚能容,容天上难容之事”。从字面来讲,“难容之事”泛指“难以被接受的事”,这个很容易理解,而很容易被忽略的是——“难以被接受的事”并不一定就是“不正确的事”,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对“不能接受的事”要打一个问号,分析一下它为什么不能被所接受的原因,这样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的思想体系,形成自己的世界观,才能真正做到了“容”。
  下联:“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对联中所讲“可笑之人”的“可笑”,就不能用现在人们通常所用的“可笑”的词义来阐释了,它的意思是:值得一笑。那么“可笑之人”的意思就是指能够被接受或称赞的人。那么下联的意义就出来了。
  弥勒佛:(即弥勒菩萨摩诃萨)(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梅怛俪药,大乘佛教经典中又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世尊释迦牟尼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世尊 ,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贤劫千佛中将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菩萨、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大乘佛教大师支谦、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第3个回答  2012-10-22
弥勒佛?
第4个回答  2019-01-13

笑天下可笑之人

笑天下可笑之人,人间本无事,这个世界有什么事情啊?过了就称为没事,过不了就有事,什么事情都让它过掉,不就没事了吗?你们年轻时天大的事情没有碰到过吗?当时觉得不得了,出了大事,现在那些事情还有吗?所以,不要把人间的事情当回事情,那么就是无事了。人间本来就没有什么事情,凡是这个事情能够过掉的,都是没有事情,过不了的,那才是有事情。人生过不了的是什么?只有生命,过不了这个关,那就真的是出大事了,其他的都是小事。师父曾经跟你们讲过,有个人天天胃痛,突然之间检 查出来是肝癌,他马上不管胃痛了,肝癌重要,一个大的事情可以遮盖住一个小的烦恼。

要无事自悟,没有事情自己要开悟,用明 心见性的本质去看人生这场游戏。这是什么意思呢?我明白了,明 心了,我明白了,我见到自己的本性了,我知道这个世界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就叫明 心见性。本质是什么?看到根了,看到底了,在人间这场人生游戏中,不管戏中是逆境还是顺境,都要以平常心对待,戏结束了,就会空了,一切皆空。

很多人的一场戏很快就要结束了,年纪大的人戏很快就要结束,很多年轻人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很年轻这场戏也会提早结束,自 杀的人这场戏结束得更快,那是断电,演戏演到一半,电没有了,戏结束了,下半场就演不下去了。师父希望你们学佛人要懂得一个道理,人生如戏。想想看,戏中的顺境逆境你能把它当回事吗?

你只能以平常心看看而已,一切到最后都是没有了。所以,现今社 会的痛苦指数非常高,人现在痛苦的指数是80%,而真正开心的指数是20%,也就是说,一天当中只有20%的时间是开心的,还有80%的时间是痛苦的。有些人孽障缠身、鬼压身,就连做梦的时间都是痛苦的,师父刚才说的是醒着的时候80%的时间是痛苦的,20%的时候是幸福的,有些人加上做梦的时间也是痛苦的。当一个人生癌症的时候,每天醒过来的时候,他都想到自己生癌症了,他是多么的痛苦,整个人都会痛苦,这种人活着就是折磨自己啊。

每个人都会自叹身处逆境难以自拔,也就是说,自己从心灵深处叹息,怎么这么倒霉啊,然后难以自拔,每天都活在悔过之中。和第一个老公结婚的时候,哎呀,我怎么这样;和第二个老公结婚的时候,又想着怎么会变成这样;和第三个老公怎么又是这样啊。人活着不能整天去后悔,过去的就过去了,但也不能像傻 瓜一样不当回事,痛苦会让自己难以自拔,所以多念经、多放生、多忏悔,可以找回自我。只有靠念经,你就找到你是谁了;只有在放生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善良,你是多么的可爱;只有多忏悔,你才知道,过去的就过去了,只有把握未来,人生旅途的每一步都可以增加 我们的毅力。我们学佛人只要有不放弃的精神,只要永不放弃,我们相信观世音菩萨,永远跟着观世音菩萨,走好每一步,都会增加 我们的能量,往后的人生将会有更大的改变。

希望大家对“着魔”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实际上,当一个人想不通、执着过头就是着魔;当一个人不想活了,就是着魔;当一个人有怪癖,不愿意改掉自己的习 气,也是着魔;睡得太多,有睡魔,有妄想症,也是着魔。这些不好的念头越多,他学佛就会越偏;这些念头越少,他就会慢慢地解脱出来。比方说,有人对自己家里的人都不能忍受,实际上他就是学偏了;又例如,有时候想一想,活着真没劲,还不如自己怎么样,这就是走偏了、着魔了。学佛人应该懂得,不管是谁,都把别人对你的烦恼当成是一个让你锻炼自己修养的人,是锻炼自己境界的人,别人再怎么说你、侮辱你,你都去承受,承受的能力越强,你得到的果位越大,所以有一句话叫“宰相肚里能撑船”,一般人的肚子里怎么能够撑船呢?

希望大家好好学佛、好好修心,师父没有别的心愿,就犹如,大家跟着师父爬山已经爬到一半了,千万不要摔下来,千万不要倒退,千万不要自己从山上滑 下来,否则会摔得粉 身 碎 骨 。末法时期,真 佛难求,心魔到处有,希望大家好好地克制自己的心魔,不要被魔障所缠,因为末法时期不好好学佛开悟,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地解脱,都是在财色名食睡当中活着,累得不得了,希望大家好自为之,精进 修心,才能知道怎么样不着魔,才能真正找到本性中的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