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有问题 应该怎么做

胆有问题 这样的病严重吗? 吃什么能避免发展

  您好:胆囊疾病有很多种:(1)急性胆囊炎 ①腹痛:常因饮食不当、饱食或脂餐、过劳或受寒、或某些精神因素所引起,多在夜间突然发作,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绞痛,阵发性加重,可放射至右肩背部或右肩胛骨下角区。常伴有恶心呕吐,病人坐卧不安、大汗淋漓,随着病情的发展,腹痛可呈持续或阵发性加剧,范围扩大,甚至呼吸、咳嗽,转动体位亦可使腹痛加重,说明炎症已波及到胆管周围和腹膜。绞痛时可诱发心绞痛,心电图也有相应改变,即所谓“胆心综合征”。②全身表现:早期可无发热,随之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多在38~39℃间,当有化脓性胆囊炎或并发胆管炎时,可出现寒战高热。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③消化道症状:患者常有恶心、呕吐、腹胀和食欲下降等,吐物多为胃内容物或胆汁。④黄疸:1/3病人因胆囊周围肝组织及胆管炎、水肿或梗阻,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

  (2)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亦可具有上述急性胆囊炎的类似症状。但主要症状是:①腹痛:病人常为突发性右上腹、上腹胀痛或阵发性绞痛,有时放射至右背及右肩部,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②寒战高热:体温高达40~41℃。是胆管内感染向上扩散,细菌和内毒素进入血流引起的中毒反应。③黄疸:乃因结石梗阻、胆道内压力增高,胆汁自毛细胆管中溢出,进入肝血窦,胆红素在血中滞留的结果。一般在发病后12~24小时出现。胆总管下端完全阻塞时,黄疸较深。当结石松动浮起或排出时,黄疸可减轻或消退,结石再次梗阻时,症状复现,所以病程中腹部绞痛和黄疸呈波动状态,这是本病特点。发病1~2天内,尿色深黄泡沫多,粪色浅或呈陶土色。上述腹痛、发冷发热和黄疸是胆总管结石并急性胆管炎的典型表现,称为复科氏(Charcot)三联征。若胆管梗阻及感染严重、梗阻不能及时解除,病情继续发展,很快恶化,中毒症状进一步加重,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呼吸浅快、黄疸加深、嗜睡谵妄甚至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即在Charcot三联征基础上出现血压下降及精神异常,称为瑞罗茨(Reynolds)氏五联征。它提示病情已发展为急性梗阻性化脓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1961年由Glenn所命名,或谓重症急性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of Severe Type,ACST)。如治疗不及时,可在1~2天内,甚至数小时内因循环衰竭而死亡。若为肝内胆管炎者,同样可出现上述三联征等急性胆管炎表现,其腹痛特点为上腹持续胀痛,可放散至右肩背部,亦可放散至剑突下、下胸部,急性期胸背部有持续剧烈疼痛者,多有肝内胆管结石;一侧肝内胆管结石、阻塞者,可无黄疸或轻度黄疸,双侧肝内大胆管阻塞时,同样出现夏科氏三联征及ACST。

  2.慢性期(发作间歇期)

  (1)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平素多为右上腹或上腹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同时感到右肩胛下区疼痛,常伴有上腹饱胀、暖气、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的症状,过多脂餐或劳累后症状加重。可间歇性发作,发作时间不长。胆囊管有梗阻时,可出现绞痛,很少出现黄疸、发冷发烧,病变波及十二指肠时,可有十二指肠溃疡的表现。

  (2)慢性结石性胆囊 常见于中年以上妇女、肥胖者及多次妊娠者,女性多于男性(2~3∶1),多有反复发作或绞痛史,每于冬秋之交发作较频繁。平时可有右上腹隐痛、腹胀、暖气和厌油等消化不良症状,类似“胃病”,或右上腹、右季肋部持续隐痛,伴有胃肠道症状,右肩胛下区及右腰部牵扯痛,误为“肝炎”。有时出现脂餐后上腹饱胀、压迫感或隐痛。发作时可伴有发热,少有寒战或黄疸。较大结石有时长期无症状。

  (3)慢性胆管炎与胆管结石其临床表现亦不典型,可无症状或类似慢性胆囊炎的征象。有反复发作上腹痛史,病程较长,如为原发性胆管结石者,病史冗长,甚至可追朔到幼年时有腹痛和吐蛔虫史、或多次胆道手术史。如胆总管严重梗阻则黄疸持续,感染不重可无高热,如梗阻不完全,可无黄疸。慢性肝内胆管结石者,可能仅表现为长期反复发作的不规则性发冷发热、肝区隐痛不适、转氨酶不规则升高,临床上常误诊为“慢性肝炎”、“胆囊炎”等。

  家庭养护
  若曾被医院确诊为“慢性胆囊炎”的病人,而又经长时期的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反复发作,应考虑护送病人早日住院手术治疗,以彻底根治。
  1.家庭用药
  (1)复方柠檬酸胶囊,每次2-4粒,每日3次口服。可以帮助利胆,消食,缓解症状。
  (2)利胆药:50%硫酸镁10毫升,每日3次,或去氢胆酸0.25克,或胆酸钠0.2克,每日3次,或利胆素1.0克,每日3次口服。
  (3)利胆消炎的中成药,消炎利胆片,4-6片,1日3次口服。
  (4)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用药同急性胆囊炎的西药治疗。
  2.中药及偏方
  (1)郁金粉20克,白矾粉15克,火硝粉30克,滑石粉60克,甘草粉10克,研细混合,每服10克,大麦粥汁送下,每日3次。
  (1)金钱草20克,茵陈、佛手各15克,栀子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帖,可长服,也可以每月服药三周,停一周,连续2-3月后停药观察。
  (2)陈皮10克,佛手或拧檬(鲜品)、山楂、金钱草各15克。将其中的一种中药代茶饮,每日换一味。用法为:先将中药洗净,加入沸水中一杯或冷水煮服15分钟, 随时喝,随时加入开水。
  3.营养和饮食
  (1)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参照急性胆囊炎的膳食要求。
  (2)慢性胆囊炎的膳食,应根据病情给予低脂肪、低胆固醇的半流质食物或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软食。低脂肪:指脂肪总量以20-30克/日为宜,并把这些脂肪总量分在各餐中。低胆固醇:指忌食用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蛋黄,脑,肝、肾及鱼子等,因鱼油中含大量多烯酸,能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所以平日可多食用些鱼类食物;
  (3)蛋白质:蛋白质食用要适量,每日50-70克,足量的蛋白质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但过量的蛋白质会增加胆汁的分泌,不利于胆囊炎性组织的修复。
  (4)碳水化合物:慢性胆囊炎的病人的热量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易消化,利用率亦高。但过于肥胖的人患胆囊炎,同时合并有冠心病或高脂血症时,则需要适当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包括主食及含糖糕点,糖块的摄入,以利于减轻体重。
  (5)大量饮水。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水量的摄入,以利于胆汁的稀释,减少胆汁滞积。
  (6)忌食用刺激性食物或浓烈的调味品。
  (7)少量多餐。
  (8)避免便秘发生,因其能影响胆汁的排出,所以适当用些含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
  (9)此外还可采用如下饮食疗法:
  金钱败酱茵陈茶:金钱草、败酱草、茵陈各30克,煎汁1000毫升,加白糖适量温服代茶饮。鸡蛋汁黄瓜藤饮:黄瓜藤100克,洗净煎水100毫升,新鲜鸡蛋1个,取汁冲服。萝卜汤:取新鲜萝卜1个,切成小块,适量水,放少许食盐,共煮之,取汁饮用,每周3次服。
  4.家庭护理
  (1)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
  (2)伴有发烧时,除可以用西药降温外,还可采用物理降温,加速散热。
  (3)腹痛时,除用止痛的西药外,家人还可以用热水袋在病处作热敷,具有止痛作用。
  (四)注意事项
  1.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腹痛严重,并伴有明显的皮肤发黄,呕吐剧烈时,应及时送院治疗。
  2.慢性胆囊炎患者平时无症状时,仍应注意饮食,不宜多食用含有脂肪,胆固醇成分过多的食物,以防诱发。
  (五)预防常识
  1.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感染发生;当炎症出现时,及时应用有效的抗菌素;
  2.合理调配食谱,不宜过多食用含动物脂肪类食物,如肥肉和动物油等;
  3.当有肠虫(主要为蛔虫)时,及时应用驱虫药物,用量要足,以防用药不足,蛔虫活跃易钻入胆道,造成阻塞,引起胆囊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09
罗茨氏五联征是指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时,继发化脓性感染所致。胆管内压升高,肝脏胆血屏障受损,大量细菌和毒素进入血循环,造成以肝胆系统病损为主,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全身严重感染性疾病,是急性胆管炎的严重形式。梗阻原因:结石>蛔虫>狭窄,梗阻部位多见于胆总管下段。细菌感染以大肠杆菌最常见。
第2个回答  2020-01-09
夏科氏三联征(Charcot三联征)是典型的急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其具体表现为: Charcot三联征是指 1.上腹部疼痛或绞痛:90%以上的胆总管结石都有上腹部或右上腹部疼痛或绞痛,可以放射至肩背部,疼痛程度难以忍受,必须用解痉药或镇痛药方可缓解。常常伴有恶心、呕吐、冷汗或面试苍白等,查体时上腹部有哦压痛。 2. 寒战或高热:75%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在胆绞痛发生后因并发细菌感染会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度,但在老年人因为体弱反应低下,严重时反而体温不升。 3. 黄疸:多发生在腹痛、发热后不久,结石导致胆总管梗阻和淤胆,出现尿黄、皮肤巩膜黄染,严重者出现皮肤瘙痒,粪色变浅或陶土色,梗阻可自行缓解或经过治疗后缓解,黄疸可以消退或减轻。经过一段时间又可急性发作,黄疸呈间歇性出现,波动明显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特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