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写南岳文化的演讲稿、、、急

如题所述

南岳文化之道教文化
2011-10-10 11:14:26
 衡山,位於湖南省衡山县。汉代时曾以安徽潜山县天柱山(又名霍山)为南岳,隋以後改衡山为南岳,但在道教中,霍山和衡山都是神仙居住游憩的洞天福地。衡山南起衡阳回雁峰,北至长沙岳麓山,绵延数百里,七十二座峰峦如展开的双翼,主峰祝融峰则如昂首天外,引颈高歌的鸟首。远望气势宏伟,近看秀丽多姿。故有“南岳独如飞”之称。传说神农氏曾来山采百药,因尝线虫中毒而仙逝於降真峰上。衡山植被茂盛,风景秀丽,是神仙羽客栖居修炼的胜地。汉魏时著名道士魏华存曾居山修炼有成,被尊封为南岳夫人。山中现有道教殿宇南岳大庙、黄庭观、玄都观、祝融殿等道观,藏风聚气,保护完好。南岳秀丽山水,至今已是道释并存的胜地。
  据史籍所载,衡山又称岣嵝山。《广雅》曰:“岣嵝谓之衡山。”《西征记》谓:“禹治水,登而祀之,因梦元夷使者,遂获金简玉字之书,得治水之要。”《荆州志》亦说:“南缶衡山,朱陵之灵台,太虚之宝洞,上承冥宿,铨德钧物,故名衡山。下踞离宫,摄位火乡,故号南岳。赤帝馆其岭,祝融寄其阳,威神堂堂,荫瑛峨峨,是以宅薮神灵,室宇仙罗。”故道教谓衡山为三十六洞天之笫三洞天,号“朱陵太虚洞天”;又谓南岳祝融山峰为笫二十三福地洞真坛、笫二十四福地青玉坛、笫二十五福地光天坛、笫二十六福地洞灵源,均在衡山地区。
对衡山的崇拜与祭祀起源甚古。《书经》载帝舜五月南巡至衡山,如祀泰山礼以祭南岳。其後秦始皇、汉武帝、魏文帝及历代帝王,多沿袭古制,以大礼祭之,并屡加敕封。如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封南岳神为“司天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加尊号为“司天昭圣帝”,其帝後为“景明皇后”;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诏加“南岳司天大化昭圣帝”。
  道教始立,便有众多高真隐修衡山,炼丹诸峰。如梅福、华盖君、徐灵期、邓郁之、魏华存、麻姑、缑仙姑、陈兴明、王灵兴、蔡法寿、李法超、田虚应、徐炼师、石英夫人、薛季昌、张玄和、张惠明、叶法善、邓紫阳、吴涵虚、张太空、李泌、刘元靖、吕志真、张坚白、肖灵护、许昔、聂师道、吕洞宾、谭峭、李皓等。下面重点介绍二位。
  魏晋时高道魏华存,山东任城人,晋司徒魏舒之女,在南岳静修十六年,“感龟台金母、三元夫人、冯双礼、朱紫阳来降,教以玉诀”(《魏夫人碑》),得《太上黄庭内景经》,於东晋咸和九年(334年)仙化,世称南岳魏夫人,为上清派之祖师。今南岳所存黄庭观,即魏夫人修真得道处。在衡山集贤峰下,距南岳大庙约1公里。据宋陈田夫《南岳总胜集》载,观“在天柱峰下,唐建”。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移建於此。山门额题“高山仰止”’右侧为“憩足仙关”。有正殿、过殿、左厢房等都为清代砖木结构。门外有飞仙石,又名魏夫人飞升石。由南岳镇至此,公路平坦,林木婆娑,风景颇佳。
  唐初,江西临川人邓紫阳入南岳,“谒青玉、光天二坛,礼邓真人”为师,精北帝“天蓬大法”,遂创道教北帝派,历数代传人推衍,并得玄宗、德宗、宪宗、武宗、宣宗的推重,盛行于唐代。故衡山旧有北帝院,为修道之琼宇。《南岳总胜集》曰:“北帝院在铨德观後半裏,修竹长松,前後茂密。梁天监末,女冠徐炼师居之,修行而得道。贞观末,张惠明再修,遇南岳石英夫人传道,行抱一三五混合之法,而後屍解。又有李思慕居之,得道。”
  衡山奇峰有七十二座,如紫盖峰、天柱峰、芙蓉峰、赤帝峰、朱明峰、烟霞峰、弥陀峰、华盖峰、天堂峰、观音峰、红花峰、潜圣峰、天台峰、莲花峰、灵药峰、会仙峰、降真峰、文殊峰、仙岩峰、雷祖峰等,其中最为重要者是祝融峰。
  祝融峰为衡山最高峰。海拔1,290米,相传上古祝融氏葬此,故名。从峰顶俯视,众山罗列,景物雄奇,游人以祝融之高为南岳“四绝”之。峰上建有一殿名祝融殿,又名老圣殿。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建开元祠,以祀祝融火神。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建为殿,光绪七年(1881年)重修,用石墙铁瓦建成。其馀诸峰,亦藏精蕴气,为历代高道僧侣隐逸修道之灵域。
山中拥有众多宫观,著名的有黄庭观、斗母阁、吕祖阁、先天观、衡岳寺、观音寺、南岳观、洞真观、铨德观、静真观、兜率观、朱陵观、东真观、涌泉观、玉清观、龙兴观、紫霄观、九灵观、天书观、真君观、九仙观、招仙观、降圣观、黄华观、万寿宫、玉清宫、上清宫、元阳宫、淩虚宫、洞灵宫、寿甯宫、洞阳宫、隐真宫、紫盖院、华盖院、田真院、北帝院等。这些点缀南岳山林的仙宇梵宫,由於岁月悠久,兴废交替,留存不多。这裏介绍几处。
  南岳大庙,在衡山南岳镇。是我国五岳庙中规模最大,总体布局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由欞星门、盤龙亭、正川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正殿、寝宫、後门、东西便门和四角楼所组成,占地面积为98,000平方米,与泰安岱庙、登封中岳庙并称於世,在国内外均有很大影响。据《南岳志》载:南岳大庙为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创建,以後历经重建和扩建,现大殿为情光绪八年(1882年)重建。其结构为重檐歇山顶,高22米,正面七间,有石柱七十二根,象徵南岳七十二峰。柱头木雕斗拱,檐下镂雕等极为精美,台基栏杆浮雕花乌、走兽,栩栩如生。其中嘉应门、御碑亭和寝宫等,尚保存有宋、明时代的建筑构件,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总体布局和大组建筑群的重要实物例证。
  方广寺,在衡山莲花峰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唐时改为方广圣寿寺。宋初又赐额“方广崇禅寺”,明祟帧年间(1628一1644年)重修。清初,寺毁於火,後又经修葺,寺右有纪念朱熹、张拭而建的二贤词,为清代木构建筑。寺前有“洗衲”、“啸台”、“恋响”等石刻。方广寺地处幽深,附近泉石、树木、峰峦均美。有“不游方广,不知南岳之深”之说,为南岳“四绝”之—。
  上封寺,旧名光天观。在衡山祝融峰下。隋大业年间(605—617年)易为寺。历经重修,现仅存後殿。寺後山顶有望日台,山上有树龄在五百年以上的古木,枝干密接,粗实茁壮。
  南台寺,在衡山南岳庙西北四公里。据《南岳志》戴:“寺为梁天监中创建”。唐天宝二年(743年)僧希迁(又名石头和尚)居此,辟为道场。天宝九年(750年),希迁在此著《草庵歌参同契》。日本僧梅晓送来日本印藏经—部,1911年《日本僧藏经记》碑文中,称日本僧六休为石头(僧希迁)四十二代孙,日本佛教曹洞宗视南台寺为祖庭。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二十八年至三十二年(1902—1906年)时重建。除关圣殿、大佛殿、说法堂和两侧祖堂、禅堂、客堂及山门外,还有宋人石曼卿写的“释迦文佛”石刻以及见“见相塔”,即希迁墓。
  福严寺,在衡山掷钵峰下,距磨镜台约0.5公里。据《南岳志》载,寺为南朝陈光大元年(567年)创建,初名般若寺,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改称福严寺。现寺为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依山势而建,砖木结构,有僧房、藏经阁、大雄宝殿、岳神殿、山门和过殿等。山门横额石刻:“天下法院”’两旁石刻联:“六朝古刹,七祖道场”。寺後拜经台岩上刻“极高明”三字,传为唐李泌所书。寺右古银杏一株,腰围逾5米,迄今已有一千四百馀年。寺前裏许有“三生塔”,即慧思禅师墓。
  藏经殿,旧名小般若禅林。在衡山赤帝峰下。相传为南朝陈光大二年(568年)僧慧思所建,陈後主曾到此避乱,拜慧思为师。明太祖朱元送来大《藏经》一部,因此名殿。《藏经》早已失散。以後历经修,现殿为1931年重建。藏经殿附近,林幽深,古木参天,环境优美,有“藏经殿之秀”的盛誉,为南岳“四绝”之—。
  祝圣寺在衡山南岳镇东街,距南岳大庙半裏。为南岳较大的寺庙之—。相传建于唐代,现寺为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重建,主要建筑有关圣殿、大佛殿、药师殿、说法堂、方文室、观岸堂、罗汉堂和山门等。罗汉堂内有青石阴刻五百罗汉像嵌左右壁,有一定艺术价值。
  邺侯书院,在衡山姻霞峰。为纪念唐代李泌之处。李泌(722一789年),字长源。京兆人。曾筑室南岳,隐居读书,德宗时官至宰相,封邺侯。李泌好藏书,唐韩愈诗有“邺侯家多书,扡架三万轴。”原书院在福严寺“极高明”石刻下,名端居室,又称明道山房。後李泌子李繁建书院在南岳庙左,名南岳书院,宋代移至集贤峰下,改称邺侯书院。元、明两代均经重修,现存建筑为1922年重建,石墙筒瓦,仅一明间二次间。门前石柱上刻联:“三万轴书卷无存,入室追思名宰相;九千丈云山不改,凭栏细认古烟霞。”道家最早进入南岳的传人为东汉末期张道陵,他自天目山游南岳,谒青玉坛、光天坛,礼祝融祠。其后则为皮元与王谷神。宋·陈田夫《总胜集》载:皮元与王谷神同居南岳的去龙峰栖真观,胎息还元,数年成道。晋武帝司马炎封王谷神为太微先生,皮元为太素先生。道家最早进入南岳的传人为东汉末期张道陵,他自天目山游南岳,谒青玉坛、光天坛,礼祝融祠。其后则为皮元与王谷神。宋·陈田夫《总胜集》载:皮元与王谷神同居南岳的去龙峰栖真观,胎息还元,数年成道。晋武帝司马炎封王谷神为太微先生,皮元为太素先生。
汉至魏晋,道家一热衷于是炼内丹,即今所谓气功。烧丹炼汞为外丹,即药物,为古代化学。今南岳紫盖峰下弥陀寺废址右侧的巨石上刻有《还丹赋》,该赋对炼丹之道作了许多阐述,即系魏晋时期道家的手笔。道家南来,炼丹技术及其药学固然深有影响,但道家思想、文化,在人们中影响却 更深。后于皮、王两道士来南岳的所谓“九仙”,即在此注《道德经》,传播《黄庭内景经》、《太上宝文》及《五岳真形图》,使道家玄学与神仙之说,深入人心。而符录谶讳之学与南楚原有的巫贶之术相融合,在南岳一带行道设教,一直未绝,庙会、赛神之风至今犹存。至于神祠道庙之盛,更于此始。他们术动帝王,道干卿相,更无论信士满民间了。
唐初,因司马承祯言,遂于五岳各建真君祠,南岳神则封为司天王,遣官奉祀。这就是道家的神通。据李元度《南岳志》资料,南岳道观,自晋初即有栖真观、南岳观,以后各代多有兴建,唐代最盛,多至28所。红墙碧瓦,绿树浓荫,名山小筑,风物极佳。道观多,道徒也多。南岳历史上最著名的道士,在南北朝期间有徐灵期、邓郁之、张昙要等。在唐代,道士司马祯及其弟子薛季昌、王仙峤与后来的邓紫阳等人被封为天师。司马承祯被赐号白云先生。其后,道士张太虚又被赐号元和先生。道士刘元靖赐号广成先生并敕授银青光禄大夫,充崇元馆大学士,加紫绶,铸印置吏,是南岳第一个实授三品职官的道士。优诏频颁,大吏踵至,道流势力因官家的支持而日益兴盛,唐时已达到了顶点。而道家文化也就更相应地渗入到各个领域。
此时,文人与道家往来唱和,也构成南岳道教文化的一大特点。旧志载,唐守诗人、名士与道家有交往的颇多。如唐德宰相李泌,早年隐居南岳时曾师事道士张太虚,唐敬宗时吏部侍郎赵橹则为刘元靖撰《广成先生传》,太子少傅卢又撰《广成先生石室铭》。韩愈则为南岳道士轩辕弥明《石鼎联句诗》作序。唐诗人储光羲、崔涂、张乔、鲍溶、李群玉、王元等诗人均有诗寄南岳道人或道观。而道士中不少文化教养较高,玄学修养较深的人,亦纷纷著书立说,如南北朝刘宋时徐灵期即著有《衡山记》,是第一部纪述南岳的专著。其后唐末道士李冲昭著《南岳小录》,宋·陈田夫著《南岳总胜集》,明·李常庚撰《琐碎录》。他们的著述,对南岳历史文化的考述,均有重要作用(参见本志《宗教篇·道都章》)。
汉至魏晋,道家一热衷于是炼内丹,即今所谓气功。烧丹炼汞为外丹,即药物,为古代化学。今南岳紫盖峰下弥陀寺废址右侧的巨石上刻有《还丹赋》,该赋对炼丹之道作了许多阐述,即系魏晋时期道家的手笔。道家南来,炼丹技术及其药学固然深有影响,但道家思想、文化,在人们中影响却 更深。后于皮、王两道士来南岳的所谓“九仙”,即在此注《道德经》,传播《黄庭内景经》、《太上宝文》及《五岳真形图》,使道家玄学与神仙之说,深入人心。而符录谶讳之学与南楚原有的巫贶之术相融合,在南岳一带行道设教,一直未绝,庙会、赛神之风至今犹存。至于神祠道庙之盛,更于此始。他们术动帝王,道干卿相,更无论信士满民间了。
唐初,因司马承祯言,遂于五岳各建真君祠,南岳神则封为司天王,遣官奉祀。这就是道家的神通。据李元度《南岳志》资料,南岳道观,自晋初即有栖真观、南岳观,以后各代多有兴建,唐代最盛,多至28所。红墙碧瓦,绿树浓荫,名山小筑,风物极佳。道观多,道徒也多。南岳历史上最著名的道士,在南北朝期间有徐灵期、邓郁之、张昙要等。在唐代,道士司马祯及其弟子薛季昌、王仙峤与后来的邓紫阳等人被封为天师。司马承祯被赐号白云先生。其后,道士张太虚又被赐号元和先生。道士刘元靖赐号广成先生并敕授银青光禄大夫,充崇元馆大学士,加紫绶,铸印置吏,是南岳第一个实授三品职官的道士。优诏频颁,大吏踵至,道流势力因官家的支持而日益兴盛,唐时已达到了顶点。而道家文化也就更相应地渗入到各个领域。
此时,文人与道家往来唱和,也构成南岳道教文化的一大特点。旧志载,唐守诗人、名士与道家有交往的颇多。如唐德宰相李泌,早年隐居南岳时曾师事道士张太虚,唐敬宗时吏部侍郎赵橹则为刘元靖撰《广成先生传》,太子少傅卢又撰《广成先生石室铭》。韩愈则为南岳道士轩辕弥明《石鼎联句诗》作序。唐诗人储光羲、崔涂、张乔、鲍溶、李群玉、王元等诗人均有诗寄南岳道人或道观。而道士中不少文化教养较高,玄学修养较深的人,亦纷纷著书立说,如南北朝刘宋时徐灵期即著有《衡山记》,是第一部纪述南岳的专著。其后唐末道士李冲昭著《南岳小录》,宋·陈田夫著《南岳总胜集》,明·李常庚撰《琐碎录》。他们的著述,对南岳历史文化的考述,均有重要作用(参见本志《宗教篇·道都章》)。
道教文化源远流长。春秋《道德经》神出,至汉末天师以道德名教,以黄老为宗,开宗立派,斋醮演法,迄今1800余年。南岳衡山,自古为道教洞天福地。史载:先秦老君两降衡山,黄帝三游南岳,东汉张道陵礼祝融祠,西晋魏元君创上清派,南朝徐灵期撰《衡山记》,唐初司马承祯修五岳祠,宋陈田夫编《总胜集》,明张三丰立武当宫,清李皓白著《琐碎录》,民国李缘真兴宏道小学,刘光斗建救难协会。可谓名真高道,人才荟萃;“九真”、“四虚”,史册流芳。《南岳志》详记高道109人,受皇封者23人。
  道教文化植根中国,传播四方,是中华文化的一支奇葩,也是人类共同的思想财富。它不但为历代帝王将相所推崇,也是古今平民百姓精神之寄托。不仅汉族信仰,还有22个少数民族信仰。不只华夏流传,古已及韩、日、越、新,近又播欧美各国。自清乾隆《老子》法文译本问世,各类外文道教书籍层出不穷。仅《道德经》英文译本就有百余种,美国学者评价“是中国翻译到外国最伟大的一本书”。
  道教经典浩如烟海,道教文化理推万物。它广泛影响我国的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医药、天文、冶金、化学、园林、建筑、环境等诸多方面,还深刻作用于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并日益启迪着现代管理学、伦理学、心理学、生态学、养生学等多门学科。

南岳还是著名的佛教圣地。环山数百里,有寺、庙、庵、观等200多处。位于南岳古镇的南岳大庙,是中国南方和五岳中最大的古建筑群,有"江南第一庙"、"南国故宫"之称,始建于唐,后经唐、宋、元、明、清六次大火和十六次修缮扩建,于光绪八年(1882年)形成现在98500平方米的规模,依次九进。大庙坐北朝南,四周围以红墙,角楼高耸。林涧山泉,绕墙流注。庙内,东侧有8个道观,西侧有8个佛寺,以示南岳佛道平等并存。南岳大庙,是一件有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珍品, 其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美,结构之完整,布局之周密,实属罕见。在南岳古镇,还有一座佛教古寺——祝圣寺。它位于镇的东街,与山上的南台寺、福严寺、上封寺和衡山城外的清凉寺等,合称为南岳六大佛教丛林。相传大禹治水时曾经来到这里,并在这里建立清冷宫佘礼舜帝。清康熙年间作为皇帝的行宫进行大规模改建,并更名祝圣寺。现在寺的四周古木苍翠,寺内香烟缭绕,木鱼钟磬之声,不绝于耳,佛图佛像满目,有兴趣者,还可入内与法师交谈,品尝一下南岳著名的素餐斋席。其它如广浏寺、湘南寺、丹霞寺、铁佛寺、方广寺及传法院、黄庭观等,都是明代以前的古镡,规模大小虽不相同,但也各有佳趣。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21
查查资料自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