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给水泵如何切换

如题所述

变频器的频率超限信号(一般可作为管网压力极限信号)可适时通知PLC进行变频泵切换。为防止水锤现象的产生,泵的开关将联动其出口阀门。

变频水泵控制柜系统通过测到的管道压力,经变频器系统内置的PID调节器运算,调节输出频率,然后实现管网的恒压供水。

系统正常工作时,控制器对管网上的压力传感器进行水压采样,传送到控制器与控制器内部设定压力进行比较,经PID运算后输出模拟信号控制变频器的输出,控制水泵的流量。

扩展资料

1、由于采用恒压变量、变压变量供水系统,水泵始终工作在最佳节能状态,即用户用水量大时,加大输出功率,用水量小时,减小输出功率,输出功率受用户用水量的多少而自动调节。

2、心部件采用给水专用控制器,优质变频器,技术成熟,稳定性高,能够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可实现无人运行,利于管理。

3、变频水泵控制柜主要由变频控制箱,压力传感器,水泵等组成。变频控制柜由断路器,变频器,接触器,中间继电器,PLC的等组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变频水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03
可以在二次控制回路设计;有的变频器具有定时切换功能,比二次控制简单;最简单在接触器下分几个隔离开关,在需要换泵时人工切换。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8
变频给水泵切换,有以下两种方法:
1、智能断路器的工作原理,在电网运行或者用电设备的工作过程中,根据采样参数,对运行的变频供水设备进行监控和判断,发生故障的时候,进行相应的智能处理,给出相应的控制信息,实现电网配电系统的保护任务,同时也可以消除正常工作时候的干扰,避免频繁跳闸,保留现场数据,和PC机进行通信。
2、针对不同故障:过载长延时特性、短路短延时特性、短路瞬时特性、接地保护动作特性、欠压或失压保护、不平衡和断相、保护特性。采用故障树的上行法对智能断路器的故障进行分析,确定哪个故障为影响系统可靠性的关键故障,并依据故障的关键成都,对不同故障设置不同的优先级。当故障发生的时候,根据不同的优先级调度故障中断程序,对故障进行管理。

变频给水泵是一种新型的节能供水设备。变频恒压供水设备系运用当今最先进的微电脑控制技术,将变频调速器与电机水泵组合而成的机电一体化高科技节能供水装置。变频恒压供水设备以水泵出水端水压(或用户用水流量)为设定参数,通过微机自动控制变频器的输出频率从而调节水泵电机的转速,实现用户管网水压的闭环调节,使供水系统自动恒压稳于设定的压力值:即用水量增加时,频率提高,水泵转速加快;用水量减少时,频率降低,水泵转速减慢。这样就保证了整个用户管网随时都有充足的水压(与用户设定的压力一致)和水量(随用户的用水情况变化而变化)。
第3个回答  2019-12-14

变频给水泵切换,有以下两种方法:

1、智能断路器的工作原理,在电网运行或者用电设备的工作过程中,根据采样参数,对运行的变频供水设备进行监控和判断,发生故障的时候,进行相应的智能处理,给出相应的控制信息,实现电网配电系统的保护任务,同时也可以消除正常工作时候的干扰,避免频繁跳闸,保留现场数据,和PC机进行通信。

2、针对不同故障:过载长延时特性、短路短延时特性、短路瞬时特性、接地保护动作特性、欠压或失压保护、不平衡和断相、保护特性。采用故障树的上行法对智能断路器的故障进行分析,确定哪个故障为影响系统可靠性的关键故障,并依据故障的关键成都,对不同故障设置不同的优先级。当故障发生的时候,根据不同的优先级调度故障中断程序,对故障进行管理。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5
一般单变频拖动有以下几种方式:
1、变频固定运行:及一台变频固定运行,另外工频运行,变频泵作为调节水量或压力,先启动变频泵,当水量不足或出口压力小于设定值时候,降频启动工频泵,之后变频再进行补偿调节。
2、变频循环运行:即一台变频器在一定时间内(或者按照运行次数)循环运行各泵,每次运行都是先开启变频泵,水量不够或压力偏小工频启动其他泵,这时候运行模式与变频固定类似。
3、变频交替运行:即一台变频启动,水量不足或者压力低时候,切换到工频状态,变频退出后启动其他的水泵,从而使得每台水泵都是变频启动效果。追问

我是说如果两台同为变频泵, 一台运行,一台备用,运行泵停下,启动备用泵,之间的切换,在压力升到正常值时之前,再循环门要不要打开一点,会不会汽蚀。

追答

全变频不会出现你所说的情况,全变频一般也是按照循环交替运行的,这个交替可以根据时间、也可以根据启动次数,因设计者不同选择的方式会各异,但目的都是一致的。首先,一台变频运行,如果无法满足要求,增加第二台变频。当压力满足设定值,且此时的频率较低(一般也是我们设定的一个频率下限) 时候,2号泵变频切除,留一台泵运行。
至于切换,还是上边说的,看设计者程序怎么写了,时间和次数是使用最多的方法。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