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来厉 春节的来历

如题所述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民间俗称“过年”,起源于古老的农业祭祀,“年”的原始意义是指作物成熟,其正式形成在汉代,这和历法的完备有密切关系。

小时候我最喜欢过春节了,原因是那种喜庆氛围吧,感觉每个人都开开心心的。那时候能放鞭炮,买上一挂鞭炮,解开一个一个的放。能吃好吃的,平时吃不到的好吃的过年时都能吃到。还有压岁钱,虽然又都给了父母。反正小时候就是喜欢过年。

长大后才知道原来春节的来历说法诸多,有:春节源于腊祭说、源于巫术仪式说、源于“年”兽说、源于虞舜时期祭天而兴起说、源于古代的字书把"禾"字说、源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说等,我认为在春节怎么多的来历中,最值得一提有3个,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春节的来历之一:腊祭说🌷

关于腊祭,古书多有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村人并击细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土以逐疫”。腊祭的对象,则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五位家神指的是门、户、天窗、灶、行(门内土地)。虔诚奉上各式祭品,答谢祖宗与家神的保佑恩赐,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合家康宁。腊祭这种中国民俗最早始于周代。不论官宦之家还是平民百姓家,年底都要举行一次“岁终之祭”,规模之盛大隆重为一年中之最,这次祭祀活动的名称就称作“腊”,有多种古籍为证:《玉烛宝典》:“腊,一岁之大祭。”《独断》:“腊者,岁终大祭。”《荆楚岁时记》:“孔子所以预于腊宾,一岁之中盛于此节。”古人逢腊月就要围猎,以捕获的禽兽作“牺牲”祭祖宗。

在先秦时就有一个祭祀的礼叫做“蜡祭”。“蜡祭”在《礼记·郊特牲》等文献里有记载,它是年终的一次酬神大祭,以感谢天地诸神带来农业丰收,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春天许愿,岁末谢神。蜡祭的对象称之“八神”,包括农业的创始神、河渠神、堤坝神、昆虫神等。甚至包括猫神和虎神,因为它们帮助消灭了破坏庄稼的田鼠和野猪。

据《风俗通》记载:“腊者,猎也。因猎取兽祭先祖,或者腊接也,新故交接,狎猎大祭以报功也。”由此可以看出,“腊”就是打猎,用打来的野兽或自家养的家禽进行祭祀,祭祖先,祭百神。直到现在人们还习惯把腊月腌制的猪、牛、羊肉,称为“腊肉”。

《诗经》中描写豳地的老百姓在冬季来临后,要酿酒、生火、用烟熏走老鼠、清扫垃圾准备腊祭,这和现代人们年前的备办年货,打扫卫生何其相似。到腊祭时,人们又“朋酒斯享,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这和我们过年的气氛又何其相似啊。春秋末,子贡曾目睹腊祭盛况,他感慨地说:“一国之人皆若狂。”

古籍中了解到上古时期也有岁首祭祀和议政、宣政的仪式。《尚书·舜典》(传世的伪古文《尚书》系后人伪作)中说:月正元日帝舜到太庙中祭祀帝尧,和四方君长共议国政,并大开明堂四门,向百姓颁布政令。我想这可能就是后世君臣新年朝贺拜年的滥觞吧。腊祭和岁首祭祀时间接近,尾首相连,所以秦汉时期把这两祭并称为“正腊”,以后两祭又演变为包括年前和岁后为期近一个月的广义上的春节。


🌷春节的来历之二:“年”兽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来历之三:虞舜祭天说🌷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

在历史传说时代,诸城、莒县一带为东夷活动地域之一,东夷为少昊之后,为我国较早的部落之一。故徐旭生认为蚩尤为东夷部落之长,涿鹿之战蚩尤败北,炎黄部落文化东进,至尧舜时期。

但泰山祭天不同于一般祭天,而是帝王或者部落联盟首领的祭天,如虞舜东巡于泰山上祭天;莒县陵阳河所发现的陶文之祭天,可能系当地氏族一级的祭天;诸城前寨所出土的陶文,当属部落一级的祭天。从前寨遗址丰富的内涵及复杂的地层关系可以看出,该处的先民是一个崇拜鸟与日的较为先进的部族,也是当时部族的文化中心。值得注意的是,该地距相传舜生地“诸冯”不远,同属于潍河流域,很有可能是虞舜在未被推选为部落首领前,曾在此活动过或者就是他所属的部落。当然,莒县陵阳河遗址,也同样与虞舜有关,甚至是虞舜在前寨或陵阳河两地,曾经进行小规模、部族级的祭天,而被推选为部落首领后,又把诸城前寨所祭天之习俗,带到泰山之上,上升为帝王级的祭天了。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7
第2个回答  2017-02-09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过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