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到24节气前后都要下点雨?

古人是怎么总结这24节气的,11月7日立冬前后下了几天雨了?一过节气就下雨有什么科学解释没?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露水,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19
说明要变天了啊
第2个回答  2012-11-14
24节气是我国历法的首创。
24节气中首先被确定的应该是冬至和夏至。冬至日北半球太阳高度最低,白天最短,意味着严冬的到来;夏至与冬至相反,是盛夏的开始。另外两个节气是春分和秋分,这两个节气交节时全球昼夜等长,分别代表着春季和秋季。
其它节气与以上四个自然形成的节气相比,确定相对困难些,但因为指导农业生产的需要,我国古代天文学家还是通过长期观测,科学地进行了划分:将黄道(太阳在星空中移动的轨迹)等分为24份,每份15°,以春分点为0°,每隔15°设立一个节气并根据季节和物象进行命名。为了更好地发挥历法的作用,我国历代都设立专门机构提前推算交节时刻并颁行天下。
24节气的名称都有明显的寓意,让人望文生义,贴切直白。如小雪、大寒等,对气象、气候的特征描述是十分明确的。
另外,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古代王朝多在黄河流域、北方建都,24节气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地方色彩,即24节气的命名都是依赖中原地区物象的。如雨水节之后,我国北方地区天气转暖,降水形式从以下雪为主转为以下雨为主。但是,此时的东北地区仍然会下雪。同样,进入大寒节气时,北方地区滴水成冰,但我国的南方地区依然温暖。
最后,24节气的交节对降水没有准确的对应关系,只是一个大致的对应。至于你说的立冬时下雨更是巧合。实际的规律是:我国北方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然后是冬季,春季和秋季降水较少。从地域上来说,我国的降水分布特点是南方多于北方,东部多于西部。这样的分布规律与24节气没有必然的联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