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厚度与地形的关系

如题所述

重力均衡现象说明地壳或上地幔内部存在水平方向的物质移动,它产生重力补偿作用,且最终达到平衡状态。上地幔的低速层(大陆地区平均深度为120km,海洋地区为60km)可能是产生全球范围内重力补偿作用的一个重要层位。若以Moho界面为上地幔顶部的重力补偿层位,它可能具有流体性质,部分遵循阿基米德原理,地面的重力测量数值、地形高度与Moho界面埋深存在一定的关系,即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式中:y0为零高程起算的Moho界面深度;σ0、σ1、σ2分别表示地面物质、地壳物质以及上地幔物质的平均密度。若σ0、σ1、σ2为常数,则式(7-51)中y与x呈线性关系,其斜率取决于密度值。通过布格重力异常、地形起伏和地壳厚度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地形愈高,起伏变化愈大,则地壳厚度愈大,其在横向的变化也愈大,同时布格重力异常也愈小。

从统计结果来看,重力异常、地壳厚度和地形之间的确存在着线性关系。然而也必须注意到,均衡改正求得的均衡重力异常,在某些地区(带)存在着补偿不足,而有的地区则补偿过分,其均衡异常曲线存在着10—3~10—2m/s2的变化幅度。这表明在均衡的背景上,可以有局部不均衡的存在(图76)。

图7-6 重力异常、地壳厚度和地形的关系

傅承义教授认为:“地球介质在极长期载荷下,是与真正的流动有区别的。地壳本身有一定弹性强度,因而局部不匀衡是完全的,即补偿未必是完全的。这就仿佛船在水里,虽然全船的质量等于船所排开水的质量,但由于船本身有一定强度,船内的负荷还可以随意安排”(傅承义,1976)。这就是说,重力均衡从物理学角度分析,主要是阿基米德原理在地球最上层(岩石圈与软流层)的应用。在补偿深度之下,较弱的软流层发生横向流动,对上覆岩石圈产生浮力,这是重力均衡部分。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岩石圈自身并非刚体,它定会在重力与浮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弯曲、塑性蠕动或者局部断裂,以应力调整方式参与力的平衡。这部分应属于非重力均衡部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