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肺结核?

如题所述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
案例:金某某,纺织女工,患肺结核已3年,体质瘦弱,呼吸紧张,咳嗽严重,痰液带血,有时成块,用化学抗痨药治疗无进展,改用奶油蜂胶(蜂胶产品,蜂胶资讯)制剂,2个月后体质转好,9个月后病证消失,经查已钙(补钙产品,补钙资讯)化痊愈。
  青年余某某,患肺结核已7年关,经用蜂胶制剂调理1个月后病情稳定,病灶减轻,体明显明显好转,检查肺部已钙化,一年后痊愈。
  蜂胶是天然抗结核良药,早在1962年,前苏联列宁格勒市和乌法市等有关医疗单位试用蜂胶调理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有良好疗效。1962年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卫生部学术委员会曾批准应用蜂胶油作为肺结核综合调理的补充药物。
  喀山医学院Karimova对因抗痨药过敏或无效而未能及时治疗的肺结核患者122例,用蜂胶作主要疗法,给15%蜂胶油或20%蜂胶乙醇水溶液,每日3次,在饭前1小时服用。疗程根据病情和类型持续4-1个月或更长。其中:50例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8例),用蜂胶油调理的30例有19例在调理4-8个月内空洞闭合;用蜂胶乙醇溶液调理的20例有2例空洞闭合,其余的病例空洞明显缩小,空洞周围浸润或局灶病灶吸收,结核毒性症状消失,全身状况转好。
  40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者2例),经蜂胶油(27例)或蜂胶乙醇水溶液(13例)调理后,有33例播散病灶明显缩小,另7例客观体征无变化。 21例局灶型(10例)或浸润炎症型(11例)肺结核患者经蜂胶油调理,除全身症状好转外,结核病灶亦受控制。21例中有5例同时配合抗痨药调理,患者服用蜂胶油促进了病灶吸收。 11例支气管淋巴结核患者用蜂胶油调理全总疗效良好。对合并支气管结核者,应用10%蜂胶水溶液做气管内注入并配合痨药调理,所有病例经2-3个月调理,支气管病损愈合光整,优于常规抗痨药调理。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蜂胶在调理结核病上的良效。这给肺结核患者带来了福音。
【食用量及食用方法】每日2次,每次2粒,温开水冲服
在选择上注意两点:1看品牌,选择大品牌,质量好,效果佳;2看平台,资质是否齐全、是否有追溯机制,是否与消费者站在一起,售后有保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8
肺结核是结核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可因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结核杆菌时机体反应性的不同,而致肺部病变的发生发展各有不同的特点,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病两大类。

一、原发性肺结核病是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多发生于儿童,但也偶见于未感染过结核杆菌的青少年或成人。免疫功能严重受抑制的成年人由于丧失对结核杆菌的敏感性,因此可多次发生原发性结核病。原发综合征形成后,虽然在最初几周内有细菌通过血道或淋巴道播散到全身其他器官,但由于细胞免疫的建立,95%左右的病例不再发展,病灶进行性纤维化和钙化。

二、继发性肺结核病是指再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多见于成人。可在原发肺结核病后很短时间内发生,但大多在初次感染后十年或几十年后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使静止的原发病灶再度活化而形成。继发性肺结核病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都比较复杂。根据其病变特点和临床经过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1.局灶型肺结核:是继发性肺结核的早期病变。病灶境界清楚,有纤维包裹。镜下病变以增生为主,中央为干酪样坏死。患者常无自觉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属非活动性结核病。

2.浸润型肺结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多由局灶型肺结核发展而来。X线示锁骨下边缘模糊的云絮状阴影。病变以渗出为主,中央有干酪样坏死,病灶周围有炎症包绕。患者常有低热、疲乏、盗汗、咳嗽等症状。如及早发现,合理治疗,渗出性病变可吸收;如病变继续发展,干酪样坏死扩大(浸润进展),坏死物液化后经支气管排出,局部形成急性空洞,洞壁坏死层内含大量结核杆菌,经支气管播散,可引起干酪性肺炎。如果急性空洞经久不愈,则可发展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3.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该型病变有以下特点:①肺内有一个或多个厚壁空洞。多位于肺上叶,大小不一,不规则。镜下洞壁分三层:内层为干酪样坏死物,其中有大量结核杆菌;中层为结核性肉芽组织;外层为纤维结缔组织。②同侧或对侧肺组织,特别是肺小叶可见由支气管播散引起的很多新旧不一、大小不等、病变类型不同的病灶,愈往下愈新鲜。③后期肺组织严重破坏,广泛纤维化,胸膜增厚并与胸壁粘连,使肺体积缩小、变形,严重影响肺功能,甚至使肺功能丧失。病变空洞与支气管相通,成为结核病的传染源,故此型又称开放性肺结核。

4.干酪性肺炎:干酪性肺炎可由浸润型肺结核恶化进展而来,也可由急、慢性空洞内的细菌经支气管播散所致。镜下主要为大片干酪样坏死灶。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根据病灶范围的大小分小叶性和大叶性干酪性肺炎。此型结核病病情危重。
第2个回答  2020-03-27
结核病(tuberculosis)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全身各器官均可发生,但以肺结核最常见。典型病变为结核结节,中央伴有不同程度的干酪样坏死。
结核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染,少数因食入带菌食物(包括含菌牛奶)经消化道传染,偶尔亦可经皮肤伤口传染。
结核杆菌是细胞内生长的细菌,既不产生内、外毒素,也无侵袭性酶类,其致病性欲其逃脱被巨噬细胞杀伤的能力及诱发机体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有关,这主要由菌体和细胞壁内的一些成分决定,如脂质(其中糖脂更重要)、脂阿拉伯甘露聚糖、补体、热休克蛋白、结核菌素蛋白、荚膜。这些成分具体功能鉴于时间问题这里不作详述,有兴趣可自行查找。
另外,由结核杆菌引起的细胞免疫和IV型超敏反应是导致组织破坏和机体抵抗细菌并进行修复的基础,结核病变特征如结核肉芽肿、干酪样坏死和空洞形成是超敏反应导致组织破坏的结果,也是宿主免疫反应的一部分。
此外,多种抗结核药物和机体免疫功能等因素的影响可致结核菌呈现多种变异,如AIDS患者合并结核菌感染所致的无反应性结核病变。
结核病有以下三种不同的病变类型:
1、以渗出为主的病变
出现在验证的早期或机体免疫力低下,菌量多、毒力强或变态反应较强时。主要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2、以增生为主的病变
发生在军量较少,毒力较低或机体免疫反应较强时。形成具有诊断价值的结核结节(tubercle),又称结核性肉芽肿(tuberculous
granuloma)。
3、以坏死为主的病变
在菌量多,毒力强,机体抵抗力低或变态反应强烈时,上述以渗出为主或以增生为主的病变均可继发干酪样坏死。
结核病的发展和结局取决于机体抵抗力和结核杆菌致病力之间的矛盾关系。在机体抵抗力增强时,病菌可逐渐被抑制、杀灭,病变转向愈合,如出现吸收消散,纤维化、纤维包裹及钙化;反之,则转向恶化,如浸润进展,溶解播散等。
(以上回答参考《病理学》人卫08年4月1版)
第3个回答  2020-01-05
 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潜伏期4~8周。其中
结核杆菌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解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核已基本控制,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又卷土重来,发病率愈演愈烈。
  在历史上,它曾在全世界广泛流行,曾经是危害人类的主要杀手,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1882年科霍发现了结核病的病原菌为结核杆菌,但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仍然在全球广泛流行。自五十年代以来,不断发现有效的抗结核药物,使流行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近年来,由于不少国家对结核病的忽视,减少了财政投入、再加上人口的增长、流动人口的增加、艾滋病毒感染的传播。使结核病流行下降缓慢,有的国家和地区还有所回升。所以,世界卫生组织于1993年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确定每年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结核病还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结核病还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结核病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控制工作任重道远。只要政府重视,
[6]
[7]
加大投入、实施现代、科学的控制策略、长期、不间断地与之斗争,结核病是可以治愈和控制的疾病。
  
[5]
结核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但以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最为常见。排菌病人是社会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不一定发病,仅于抵抗力低下时方始发病。该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形成空洞。除少数可急起发病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我国三分之一左右的人口已感染了结核杆菌,受感染人数超过4亿。我国现有肺结核病人约500万,主要集中在25岁及以上人群;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150万;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死亡平均年龄为55.2岁。
据研究,受结核菌感染的人群中,10%的人会发展为结核病。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在未来的10年,我国可能有近5000万的感染者发生结核病。
第4个回答  2020-01-05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又称为痨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结核病。在历史上,它曾在全世界广泛流行,曾经是危害人类的主要杀手,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1882年科霍发现了结核病的病原菌为结核杆菌,但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仍然在全球广泛流行。自五十年代以来,不断发现有效的抗结核药物,使流行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近年来,由于不少国家对结核病的忽视,减少了财政投入、再加上人口的增长、流动人口的增加、艾滋病毒感染的传播。使结核病流行下降缓慢,有的国家和地区还有所回升。所以,世界卫生组织于1993年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确定每年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结核病还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结核病还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结核病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控制工作任重道远。只要政府重视,加大投入、实施现代、科学的控制策略、长期、不间断地与之斗争,结核病是可以治愈和控制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