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代皇帝你最喜欢哪个?

如题所述

中国古代皇帝我最喜欢的当然是唐太宗李世民啊。

李世民,其名的“世民”二字,取自“济世安民”一句,从其为皇帝以来所做所为,确实对得起这“世民”二字。

静笃准备以“两有”“三不”来阐述喜欢唐太宗李世民的理由。

两有之有博大的心胸,听得进逆耳忠言

李世民能纳谏可是历史上有名的,所以在他的治下,有魏征、王圭、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等一班后世皆有名的敢于直言之臣。具体的我就不多说了,这些大家都应该是知道的。

我只说一个统计数据,魏征一个人就在朝廷上进谏200多次,当着众大臣的面直言太宗的过失,经常弄得太宗下不了台,回到后宫的家里在老婆面前都还在生气。但太宗就是不杀他,也不治他的罪,还经常说,我有了魏征就像有了镜子那么美。

可以说,这魏征啊,就是靠踩我们的唐太宗站到历史的高点的。

两有之有仁厚的胸怀,统治下河清海晏

著名的太宗“贞观之治”时期,整个国家政治修明,各级官吏各司其职,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公平度增加,人民丰衣足食,心中没有多少怨气。人人心气平和,犯罪率极低,基本上做到了夜不闭户。

这一时期有一个著名的事件,可见当时的社会风气如何。公元632年,整个国家只有290名死刑犯。年底的时候,太宗让这290人都回家过年,约定公元633年的9月回到监狱里接受死刑(因为古代是秋后问斩)。这是一个非常冒险的做法,这可都是些死刑犯,要是不回来或者再犯点事,那后果可是很严重的。但到633年的9月,这290人一个不少的回来了。由此可显示出太宗的仁厚,在封建时代,皇帝的仁厚自然能带来社会的清明。

三不之不歧视商业

古语有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古人把读书看得很高,经商的则地位低下。所以我们看到古代史上,那些商人赚了钱后,都会想法设法的让自己后人读书,或者拿钱去买个官当,即使职位非常低。古人光宗耀祖看的是官当了多大,而不是钱赚了多少。

唐贞观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不歧视商业的王朝,还提供各种便利条件来促进商业的发展。在贞观时期,商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广州、福州、洪州(南昌)、扬州、益州(成都)、沙州、凉州都是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商业城市。首都长安更是成为了国际性的大都市。据统计,当时世界知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都在中国。

三不之不歧视少数民族

关于这一点,我们先来看李世民的几句话。

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这两句话的意思归结为一个,这天下皆是我的子民,我都是一样的爱他们。

因此,唐朝贞观时期对四方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政策,大大地减少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隔阂,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公元647年,唐太宗李世民被回纥等拥戴为“天可汗”。中华民族新的代称——“唐人”形成,奠定了现代中华民族的基础。

三不之不骄傲自满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勤政,贞观治世显赫,在于他随时能清醒地认识自己,不糊涂,不骄傲。即使到晚年时,多数情况下都能保持正确的决断。

李世民不但严于律己,对太子的教育也是不放松的。公元648年正月,唐太宗告诫太子李治说:

“你应当以古代的圣哲贤王为师,像我这样,是绝对不能效法的。因为如果取法于上,只能仅得其中,要是取法于中,就只能仅得其下了。我自从登基以来,所犯过失是很多的: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所有这些,都是我所犯的最大过失,千万不要把我作榜样去效法。言语中满含着对自己的审视和反省,对太子的谆谆教诲,这对于帝王特别是做出了业绩的帝王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静笃心中的“两有三不”好皇帝,好青年。这就是我喜欢唐太宗李世民的原因。你也喜欢太宗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1
我最喜欢李世民,因为他当皇帝的时候还比较年轻,并且文武双全。
第2个回答  2021-01-09
汉武帝。汉朝自他开始就越来越强盛,而且对外也越来越有优势,也不再惧怕匈奴。
第3个回答  2021-01-09
我最喜欢的就是汉武帝了,因为有他的存在,才使得我们汉族名扬天下,也给我们看到了中华的威名。
第4个回答  2021-01-09
我最喜欢的皇帝是赵匡胤,他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非常有能力,而且也非常重情义,杯酒释兵权的他并没有杀害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