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最终解散的原因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主要是十八路诸侯各怀鬼胎,都想争取利益,导致联军的解散。
时袁绍得操矫诏,乃聚麾下文武,引兵三万,离渤海来与曹操会盟。操作檄文以达诸郡。檄文曰:“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操发檄文去后,各镇诸侯皆起兵相应:第一镇,交游豪俊,结纳英雄,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字公路。
  第二镇,贯通诸子,博览九经,冀州刺史韩馥字文节。
  第三镇,阔论高谈,知今博古,豫州刺史孔伷字公绪。
  第四镇,孝悌仁慈,屈己待士,兖州刺史刘岱字公山。
  第五镇,仗义疏财,挥金似土,河内郡太守王匡字公节。
  第六镇,赈穷救急,志大心高,陈留太守张邈字孟卓。
  第七镇,恩惠及人,聪敏有学,东郡太守乔瑁字元伟。
  第八镇,忠直元亮,秀气文华,山阳太守袁遗字伯业。
  第九镇,有谋多智,善武能文,济北相鲍信字允诚。
  第十镇,圣人宗派,好客礼贤,北海太守孔融字文举。
  第十一镇,武艺超群,威仪出众,广陵太守张超字孟高。
  第十二镇,仁人君子,德厚温良,徐州刺史陶谦字恭祖。
  第十三镇,名镇羌、胡,声闻夷夏,西凉太守马腾字寿成。
  第十四镇,声如巨钟,丰姿英伟,北平太守公孙瓒字伯珪。
  第十五镇,随机应变,临事勇为,上党太守张杨字稚生。
  第十六镇,英雄冠世,刚勇绝伦,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文台。
  第十七镇,四世三公,门多故吏,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字本初。诸路军马,多少不等,有三万者,有一二万者,各领文官武将,投洛阳来。当公孙瓒率兵前往洛阳时,刘备带张飞、关羽跟随到洛阳。但不久,因十八路诸侯各自要保存实力,各自散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12-10
1,十八路诸侯各自要保存实力,各自散去。
2,分歧发生在曹操和盟主袁绍之间。曹操主张乘势追袭,将董卓彻底打败,夺回天子;然袁绍则认为兵马疲困,进攻不会带来好处,主张按兵不动。尽管曹操剖析事理,但各路诸侯却都和袁绍一个想法,认为不可轻动,最后惹得曹操大怒曰:“竖子不足与谋!”于是自己单独引兵万余,率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等将领,星夜去追击董卓。当然后续的故事就不细说了,曹操最后是大败而归,甚至连自己都差点丢了性命。
3,如果说诸侯们之前的分歧甚或矛盾都只是隐性或轻微的,哪怕是孙坚和袁术之间曾经关于粮草问题所发生的不快,那么压弯诸侯之间表面和谐这匹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孙坚和袁绍之间关于传国玉玺的那场争吵了。公平地说,讨伐董卓战争大部分期间的孙坚是称得上一位英雄的,其一心为公,积极主动,勤勤勉勉,为诸侯阵营立下了汗马功劳。即使是到了在进入汜水关之前,孙坚都还严词拒绝了董卓派人前来单独和他提亲讲和,可见此君也确是抱着一颗匡扶天下、振兴朝纲的理想投入到这场战争的。但是孙坚的理想在得到传国玉玺后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进而产生了回江东图谋大事的想法。或许是诸侯们彼此之间的勾心斗角以及天下大乱趋势的加速形成助推了这一心理变化,总之,孙坚最后在以盟主袁绍为首的众诸侯面前居然发毒誓表态没有得到过传国玉玺,甚而闹到和袁绍当面剑拔弩张的地步。各路诸侯之间的矛盾就此开始全面公开化了。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2-18
《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最终解散的原因有:
1、表面的导火线是:孙坚和袁绍之间关于传国玉玺的那场争吵。
孙坚最后在以盟主袁绍为首的众诸侯面前居然发毒誓表态没有得到过传国玉玺,甚而闹到和袁绍当面剑拔弩张的地步。各路诸侯之间的矛盾就此开始全面公开化了。
2、根本原因是:各诸侯之间不信任,大多抱有保存实力的想法,彼此之间的勾心斗角。
比如说孙坚和袁术之间曾经关于粮草问题所发生的不快。还有面对董卓的西撤,各路诸侯在赶到洛阳聚齐后,在这一大好形势下他们的态度和判断却再次发生分野。这次主要的分歧发生在曹操和盟主袁绍之间。曹操主张乘势追袭,将董卓彻底打败,夺回天子;然袁绍则认为兵马疲困,进攻不会带来好处,主张按兵不动。尽管曹操剖析事理,但各路诸侯却都和袁绍一个想法,认为不可轻动,最后惹得曹操大怒曰:“竖子不足与谋!”于是自己单独引兵万余,率领曹洪等将领,星夜去追击董卓。当然后续的故事就不细说了,曹操最后是大败而归,甚至连自己都差点丢了性命
第3个回答  2016-02-16
利益不同。
诸公既仗义而来,操之初意,欲烦本初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固守成皋,据敖仓,塞缳辕、太谷,制其险要;公路率南阳之军,驻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深沟高垒,勿与战
,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操
窃耻之!”绍等无言可对。既而席散,操见绍等各怀异心,料不能成事,自引军投
扬州去了。公孙瓒谓刘备、关、张曰:“袁绍无能为也,久必有变。吾等且归。”
遂拔寨北行。至平原,令玄德为平原相,自去守地养军。兖州太守刘岱,问东郡太
守乔瑁借粮。瑁推辞不与,岱引军突入瑁营,杀死乔瑁,尽降其众。袁绍见众人各
自分散,就领兵拔寨,离洛阳,投关东去了。